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含量非常丰富,但是我国人口数量众多,这就使得人均拥水量非常低。再加上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对水资源过度开采,废水的不断排放,导致水资源紧缺问题越发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城市良好建设,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为此,近年来我国对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有着相应的战略部署,其中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是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有关部门必须要将水资源管理工作加强重视,不断寻找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方法,从而使我国的水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原则
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因此如何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是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并且这也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是对有限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节约用水的原则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都可以得到正常开展,增强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我们的理想目标。
2当前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低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非常关注经济建设,因此对于一些资源与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这一过程导致很多资源与能源被过度开发,其中水资源就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资源之一。正是由于人们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低,导致水资源被过度的开采与利用,使得当下的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2.2 水资源利用率低
在我国水资源不断紧缺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就使得没有有效的措施,对水资源利用率进行提升。尤其是对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来说,人们用水非常随意,没有对其进行循环利用。并且在一些工业生产中,缺少科学合理的用水结构设计,使得水资源在运输途中被大量浪费。而且很多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建设相应的废水处理系统,所以无法对水资源进行重复利用,并且废水的随意排放,也会使水资源紧缺问题更加严重。
2.3 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调查发现,工业污染与农业污染是水资源污染的主要类型。一些企业的环保意识不足,向附近湖泊、河流中直接排放没有经过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生产废水,废水中的重金属、化学物质等会在极大程度上危害到水体环境。部分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观念较为落后,对化学农药、化肥等大量使用,不仅土壤条件遭到恶化,还会在雨水、地表径流的作用下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3 优化措施分析
3.1 强化水环境的修复与治理
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要积极修复与治理水环境。在开展修复治理实践之前,首先要做好调查工作,深入调研水体实际情况。其中,水质指标、微生物指标为调研的关键内容。同时,要对水体点源、面源污染现状及水文特征等情况全面了解。综合分析调研资料,对水环境修复方案科学制定。为保证修复效果,可实施实验模拟工序,及时发现与解决潜在的问题。其次,水环境污染具有较为复杂的机理和原因,难以直接复制其他地区成功的治理方案。因此,方案制定过程中,需对最终实效的效果和目标进行明确。如一些水生态环境的黑臭现象较为显著,可将底泥生物氧化技术运用过来。本种技术借助于原位微生物,对本地化微生物大量繁殖,之后向底泥表层中直接注射药物,快速氧化底泥中的有机物,促使底泥表层的生物降解能力得到提高,黑臭现象得到高效抑制[1]。
3.2 水资源管理模式发展趋势——智能水资源管理
首先,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相关部门在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时,应该合理应用智能化水资源管理模式,对企业的水资源消耗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策略,才能达到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目的。此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加大用水设备实时监控的力度,定期的进行用水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降低企业能源消耗的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3]。其次,提高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制定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推动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由于这些预防性的维护功能主要发挥着预测和修复风险的积极作用,所以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促进了各个领域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降低了水资源使用设备维护和管理的成本。最后,优化水资源管理体系,物联网传感器在水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是通过为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监测数据的方式,提高水资源管理流程的透明度。通过对实时数据的跟踪分析,企业可以及时的进行饮用水、pH值、温度、水压等参数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水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后续城市经济发展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
3.3 以再生化原则为基础的水资源利用
相关部门应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流域内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通过大力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的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率。由于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就是在合理安排水资源消费顺序的前提下,实现对水资源重复利用的目的[3]。所以,大力推广水资源再生利用,不仅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微机,而且产生了相应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为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将会更加严峻。因此,要通过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深入实施,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水资源浪费问题,促使水资源得到高效配置与利用。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虽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所产生的负面也越来越突出。所以,加强新时期水资源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采集、监控和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才能在促进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前提下,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何志伟.基于多角度分析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制度及其创新体系[J].建材与装饰,2017(5):92-93.
[2]孙玉芬.新疆水资源合理配置方式与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J].地下水,2016(3):148-149.
[3]沈兴兴,马忠玉,曾贤刚.水资源管理手段创新研究进展[J].水资源保护,2015(5):87-95.
[4]何文学,李茶青.多视角探讨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制度及其创新体系[J].水资源保护,2014(2):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