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土建工程是我国当前发展建设的主要内容,由于近几年安全事故频发,土建工程的建造质量以及存在的事故问题一直都是社会与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虽然我国土建事故技术在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使得工程建造质量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土建工程项目水平提升与建筑后续使用。其中,裂缝就是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一方面裂缝破坏了建筑的美观性,另一方面裂缝也会对建筑的主题结构造成影响,导致其结构不稳定,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一、土建工程裂缝类型及产生原因
(一)楼地面裂缝
楼地面裂缝是土建工程中最为常见的裂缝类型之一,其主要产生原因就在于楼梯结构的设计,在地面下空心板的布置不合理、不科学就会导致地面不平,进而出现沉降现象,支撑力的不均匀,就会引发楼地面出现裂缝。与此同时,地面的浇筑不均匀也会引起裂缝问题,而地面浇筑不均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控制不均衡,忽快忽慢;第二,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不科学,无法满足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需求;第三,浇筑时间控制的不好,混凝土的沉降程度出现明显的差异。
(二)窗台墙体裂缝
窗户是镶嵌在建筑体上的,是建筑室内与室外的重要衔接,也是调节室内外温度的主要结构,所以产生裂缝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温度的变化,以及承载能力的影响,因为窗户镶嵌于墙体内,所以窗台的温度差异变化也比较大,再加上垂直角度上的压力增大,窗台墙体就容易出现裂缝。同时,建筑物的窗户在受到了重力和地基的反作用力的现象,就会使得窗户底部的框架的变形,使得拉应力达到了最大值,这样也会产生裂缝的现象。除此之外,窗台还受到了四周的压力,从而产生一定的剪力,使得窗户边的墙体出现裂缝。
(三)外墙内顶棚处裂缝
相较于上述结构而言,外墙内顶棚结构相对复杂,所以产生裂缝的情况也更为普遍。首先,顶棚属于建筑的覆盖结构,支撑点也比较特殊,特别是在上拱与下挠的呈现状态上,因此受力的不均衡,就会导致棚顶承载能力下降,进而无法负荷棚顶质量,从而引起裂缝问题。其次,受热不均匀导致内结构变形,因为建筑棚顶是最吸光的部分,所以温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当顶层棚板在外来光源的作用下,热量吸收不均匀,进而出现内部结构变形的情况,导致墙体平面凹陷,出现裂缝现象。最后,如果土建工程中的屋顶设计厚度太厚的话,就会使得顶板和保温层之间在受到很大的压力的作用,并且将这种力直接传给了女儿墙,这样就会导致该部位所承受的力超过了本身能够承担的最大值,而且墙体也不能够承受这些里,就会出现裂缝的现象。而且这些裂缝也会使得墙体产生变形,特别是墙角部分,产生裂缝。
(四)地下裂缝
土建工程的裂缝不仅仅只是在地上的建筑物中产生,在一些半地下或者地下的建筑物中也可以出现不同的程度,一般都会呈现出比较规则的纵向裂缝,通常在零点三厘米到零点五厘米之间,这些裂缝的产生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安全性。地下裂缝相较于建筑体内产生的裂缝而言,对于建筑体的影响更大。通常情况下,地下裂缝的产生问题都出自于地基,一方面是因为地基不够坚实,没有达到沉降标准和稳定性需求就进行了楼体建造;另一方面,则是楼体的建造质量超过了地基的承载范围,无法承载楼体的重量,地下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
二、土建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的裂缝防治
(一)楼地面的裂缝防治
要想防治楼地面沿板裂缝,首先必须要做好板之间的拉缝工作。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拉缝的距离应该在4cm左右,这样才能全面保证板缝之间的混凝土在组合之后的强度和截面的面积,减少侧变形发生的机率,提高整体的刚度。其次,应合理布置空心板的铺设位置,保证空心板能够均匀受力。最后,选择科学的混凝土浇筑方式进行施工操作,并且科学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与浇筑时间,对楼地面进行均匀的浇筑,使平面内的厚度统一。此外,还要注意混凝土的沉降与静置时间,待混凝土湿度满足施工要求后,进行后续施工操作,以此避免楼地面出现裂缝。
(二)窗台墙体的裂缝防治
首先可以通过在窗户窗台外面设置一层反拱,这样就能够把来自地基的反拱力抵消掉,进而减少窗户所受的拉应力,避免裂缝的产生。其次,加设配筋砖带。为了尽量避免出现窗台两侧冷热不均的情况,我们可以在设计的时候位于窗台和墙体之间设置一个配筋砖带,增强拉应力,能够有效减少此处裂缝的产生。最后,在建筑墙体与窗户的设计中,充分结合温度因素的影响,采用铺设保温材料的方式,来降低墙体内外温度的差异性,减弱温度对墙体裂缝的影响。
(三)外墙内顶棚处裂缝防治
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合理布置圈梁,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使圈梁来承受一定的压力,进而保护女儿墙不会变形,并增强圈梁的刚度和抗震能力。在女儿墙施工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墙体设计超过37厘米,这样才能够达到墙体稳固性的标准。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建筑外墙内顶棚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可以在构造柱中添设钢筋,这一来女儿墙的牢固性也更强,对于顶棚的支撑能力也会明显增加。此外,在设计中,还应在女儿墙与棚顶之间预留出一定的位置,宽度最好控制在2-3厘米,这部分可添加其它铺设材料,比如沥青、水泥等,将缝隙填满压实,这样的建造的结构形变范围也比较小。
(四)地下裂缝防治
在进行工程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建筑物能够承受的最大温度值以及温度变化差值,并做出一定的调整。并且在地基施工前,合理设计基桩位置,使地基的受力更加均衡,并多采用钢筋架构,强化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土建工程的不断增多,裂缝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土建质量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针对土建工程的裂缝问题展开全面研究,通过分析裂缝的类型以及产生原因,来对其进行控制与防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裂缝问题的产生,推动土建行业的积极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韩宝辉,郭昕.阐述土建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裂缝的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01):114.
[2]白默瀚.探究土建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裂缝的防治[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70.
[3]杨旭.土建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裂缝的防治措施浅谈[J].绿色环保建材,2017(09):70.
[4]田雨,赵蕴彪,付丹丹.土建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裂缝的防治措施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