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政府和政府十分重视体育与人民的身体健康,把全民健身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体育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策划和推进了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把全民健身与健康相结合。十九大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其中“人民健康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重视程度。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全民健康和幸福,关系到人类全面发展、民族强盛、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复兴的接班人,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终身体育的教育尤为重要。这不仅要引起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关注,还要得到社会和父母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学校体育专业的老师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让学生“心动”
利用下雨天上好室内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观念,让学生的心先“动”起来。理论课应让学生能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的思想在行动之前先动起来。纯理论知识具有枯燥性,因此要多与实际联系,多与身边的事联系,要让学生感兴趣,能抓住学生的心,从而使其产生“的确如此”的认识,有“怦然心动”的感受。
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上可以重点谈以下问题:谈体质:在讲完体质的基本概念后可重点谈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分先天和后天,我们无法改变先天因素,但我们可以努力创造后天因素,从而使自己有一个好的体魄。同时可举例讨论:乔丹的后代体质不一定强于其他孩子,也不一定能成为像乔丹一样著名的篮球明星,他的孩子某些先天因素肯定强于普通孩子,但重要的还是后天锻炼。特别强调父母的体质有一定概率会影响下一代的体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体质可能影响自己下一代的体质。
谈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要让学生明白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将来从事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基础,是一个人一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
谈体育与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是必修课。它是国家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对我们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有实际意义的。它是无论哪个国家都不可能缺少的课程,也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
谈终身体育与健康:我国有句格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说经常运动的物体才不易毁坏。人体也是如此,人体机能的改善,需要通过锻炼长期积累、反复地强化。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体育锻炼也是如此。我们经常在早晨和傍晚见到一些中老年人在马路上或公园里成群结队地锻炼,他们就是在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而负责。
当然,其他的一些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都可以谈,例如健康饮食、亚健康、女性健康等等,这些都是现在或将来对学生有用的。总的来说,就是让学生明白体育,明白锻炼,明白健康。
二、让学生“心动”变成行动
利用实践课让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使理论内化于心,让“心动”变成行动,从而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观念的形成。
1.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
要让学生明白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和现实条件来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千万不要把体育与健康课上成“放羊”。教师要以认真的态度让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得以养成,让学生的健康体质得到形成,让健康中国战略得以落实。
2.激发学生上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
要让学生喜欢上体育与健康,关键是让学生对体育与健康产生兴趣。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要多与实际联系,要选择一些学生喜欢并符合学生基础的内容,使学生力所能及、全心投入,体会成功的快乐,体育锻炼的欢畅。
3.开展各项体育与健康活动
利用“两操”“大课间”、课外活动以及组织各类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运动中逐渐体会体育锻炼的好处。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可以运用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的内容。比如在练习投篮后,学生在打球时发现自己的运动技能有所长进。另外要向爱运动或较为积极的同学教授一些运动技巧,让他们成为体育骨干和带头人,从而推动学校一些体育与健康项目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氛围。
4.合理安排学习与锻炼的时间
通过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让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锻炼与文化课学习的统一关系。学习效果并不总是与学习时间成正比。如果强迫大脑在疲劳的状态下持续工作,结果不仅收效甚微,可能还会影响健康。
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5.营造体育与健康氛围
为贯彻国家体育与健康的方针和政策,学校可以在运动场地悬挂具有激励性的口号横幅,并且要求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从而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观念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在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观念培养中,除了从以上方面外,还可以从其他一些方面入手。教师可以和学生谈当前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国家方针和政策,如十八大的“全民健身”和十九大的“建设健康中国”等。制定一些具有激励性的口号,如“运动是良医”“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布置假期作业,让同学们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关注体育运动(如看NBA、CBA等)。
结语
《“健康中国2023”规划纲要》第四章要求加强健康教育,指出要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为此,体育与健康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观念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自觉锻炼身体,
逐渐增强体质,真正做到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参考文献
[1]刘波.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C]//.2021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473-475.DOI:10.26914/c.
[2]顾志均.浅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活动的作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101-102.
[3]张明凤.巧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天津教育,2021(32):8-9.
[4]赵燕,周东升.新时期下初中体育活动课专项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1):121-122.
[5]隋雪婷. 中考体育改革对海阳市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DOI:10.273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