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虽然经济发展迅速,环境状况日益严峻,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问题仍然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环境监测工程是确定环境质量和影响因素的主要手段,作为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采样能为科研人员及时提供准确的水资源数据,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可靠性。但是,目前我国的水质采样工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初步探讨。
1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概述
水环境监测是确保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环境监测研究的最基本环节。水质采样作为水质监测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的顺利实施为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最稳定的保障,也是水质监测结果的重要参考。但是,一次水质监测调查发现,不同程度的水质采样质量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环境检测机构对水质采样质量管理重视不够,比较重视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工作采用现场采样,能更有效地控制工作环境,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监测工作相对规范,提高了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在一些水质采样工作中,由于人员操作不规范,采样环境变化等原因,使得采样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各环境监测机构应:一要加强水质监测质量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确保从事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二要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指导书的要求操作设备,并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对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填写维修记录,防止因设备操作不当或维修不到位而影响监测结果。
2水质采样过程中时极易出现的问题
2.1操作流程不够规范
将物理、化学和环境科学相结合的水质采样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因此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水质采样技术规范来进行,以确保采样点的选择、采集的正式样品以及样品的储运等几个环节的严谨。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少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间,采样人员不按规定进行采样,特别是在样品保存、运输过程中,不按规定添加稳定剂,造成采样结果失真,甚至发生安全事故,破坏采样点周围的自然环境。
2.2采样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
水质采样的技术要求很高,采样人员的专业水平、数据分析处理方式、仪器操作方法和工作态度等都会造成数据的差异。所以环保部门必须慎重选择抽样队伍,不具备相应资质或工作态度敷衍的人员将严重拖延监测进度。此外工作人员还必须保证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方法,确保各参数计算方法一致,前后标准不一致,将使以后的分析工作难以进行。
2.3仪器设备的管理不到位
在水质取样过程中,需要对水源中的重要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在运输、贮存过程中也需要稳定的储罐取样。仪表的准确度直接影响数据结果的真实性程度。在实际运行中不能保证取样器、 PH计、溶氧仪、样品储存罐和记录装置等设备齐全,即使设备齐全,也不能正常操作,甚至相关容器材料也会对样品水源造成二次污染。
2.4外界环境因素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雨水、风力等对水质采样点及后期贮存点的水质监测结果有直接影响。但在采样过程中,工作人员随意选择采样地点,无法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造成采样数据代表性不足。取样时未将外来因素对工作质量的影响排除在外,分析数据时未说明取样地点和储存地点以及其他必要的环境条件,导致取样数据的有效性降低,很可能所采用的取样不具有参考价值,无法使用,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质浪费。
3优化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开展采样工作前,必须对采样区域进行调查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实际地理条件、本要求和采样工作目的,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计划,包括选择采样地点、采样方法、标准和程序、数据分析方法、样品运输和储存、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管理,以及分配有关职责和责任。保证抽样人员和监管者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事先制定的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3.1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
3.1.1采样地的选取
水样品分为瞬时水样、循环水样、连续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大积水水样、平均污水水样。选择采样地时,应对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地貌特征、城市规划及工农业设施的分布进行调查,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及废水排放情况,并根据所需水样的上述类别选择合适的采样地。可选择多个采样地点,借助 GPS技术对采样地点进行定位,采样地点确定后一般不应再变更,但如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使该地点不能或不适宜再作为采样地点时,应视具体情况变更,并注明更换原因。
3.1.2水样采集
取样前清洗容器。收集如为封闭管路水质,应先冲净管路中的杂质;收集如为河流、湖泊中的水,切勿搅动底部的泥沙。当水样被注入时,最好是充满容器,以避免其他物质对水样产生影响。依据样品类型和采样地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取样次数越多,数据结果越可靠,一般每半小时左右即可采集一次,然后按顺序混合采集的水样。取样必须有书面记录或通过录像机等设备进行记录,保证整个过程的公开透明,便于事后监督。
3.1.3样本保存和运输
采集样品后,为防止其变质,可适当添加防腐剂或微生物等,以保证容器密封和避光,防止氧、光等外界因素影响水质。此外在运输时,为了保证稳定的运输,可对容器包上一些泡沫等缓冲材料,避免剧烈的冲击使样品发生变化。此外还应根据外部气候条件选择相应的运输条件,如雨天,要注意运输设备的防雨性和防腐性。夏天采用冷藏运输,冬天采用保温防冻处理运输设备。
3.2打造专业的水质采样工作团队和监管团队
选取有相应资质的采样队开展采样工作,并对采样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能考核,做到各司其职,持证上岗。抽样前应仔细阅读技术规范,对各流程环节做到清楚明了,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操作行为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此外,还应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采样流程、设备管理和监测数据结果进行监督管理,可采取现场和非现场检查,也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对违规人员要及时教育纠正,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3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监管
预先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检验,排除故障,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的清洁维护及维修工作。采购、使用和报修仪器设备时,应做好相应品种、规格、数量等进出信息的记录。
结语
总之,水质采样要从采样流程、队伍建设、仪器设备、样品运输与保存等方面进行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采样数据能准确反映本地区的水质状况,协助地方环保部门制定相应的水质保护法规和处理方案,不断提高我国水质监测和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科峰.探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J].能源与环境,2019(2):69-71.
[2]陈永忠.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1):157-159.
[3]唐楠.浅谈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建议[J].能源与环境,2017(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