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早期会出现皮肤与黏膜的紫癜,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对其关节、消化道、肾脏等产生严重损害,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该病过敏源复杂且容易反复发作,饮食控制对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2],此次研究我院着重对系统饮食管理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护理有效性展开观察,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试验对象92例,均为2021年12月~2023年03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电脑便利抽样将患儿分均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参照组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2~11(7.20±1.34)岁,研究组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2~12(7.34±1.28)岁,两组资料比较,平衡性良好(P>0.05)。
1.2护理措施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过敏、止血、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C等对症支持治疗,参照组患儿治疗给予环境管理、皮肤护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管理。
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饮食管理:禁止患儿食用含有过敏原的食物及高蛋白类食物,如海鲜、牛奶、鸡蛋等,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多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以米、面条、馒头、稀粥加适量糖或盐调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及蔬菜(若出现病情反复应停止使用,病情稳定后重新开始),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存在水肿的患儿要控制盐的摄入。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①治愈:患儿皮下紫癜、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镜下血尿消失,便潜血呈阴性。②好转:患者皮下紫癜、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有所缓解,镜下血尿有所降低,便潜血呈阴性。③无效:未达到①②两条治疗效果的患者均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3.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观察皮疹及腹痛)消退时间及住院治疗天数。
1.4数据处理
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x̄±s )组间差异性施以t检验,分类变量[n(%)]组间差异性施以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对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加以统计,统计结果为95.65%,同比于参照组患儿的80.43%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经对研究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治疗天数加以统计,统计结果同比于参照组患儿明显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x̄±s;d )
3.讨论
相关研究[3]表明,过敏性紫癜过敏源多为食物、药物、花粉、细菌等,2~15岁的儿童为高发人群,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及不同程度的尿蛋白等,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做好系统饮食管理,能够避免患儿接触到过敏源,切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避免高敏状态下变态反应的发生[4],机体的致敏状态逐渐解除,促进化临床症状的消退,逐渐增加水果及蔬菜,补充维生素,有利于提高患儿的健康水平,加快患儿的恢复[5]。
综上所述:系统饮食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快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可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小玉,朱艳,李桂蓉.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饮食管理的系统评价[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8):38-42.
[2]翟小琴,陈学兰. 系统饮食管理及健康宣教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疼痛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影响[J]. 医药前沿,2020,10(2):27-29.
[3]喻斌郭莉. 饮食管理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重要意义[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20, 27(8):15-17.
[4]徐海玲,陈晓榆,方丽燕,等. 饮食管理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治疗中的意义[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4):52-54,138.
[5]金小娟,陈丽君,李志飞. 基于饮食偏差分析的阶梯合理饮食管理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研究[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0,18(6):567-56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