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是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大国,有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不仅如此,土地资源辽阔,并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物质文化遗产。另外,还有很多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我国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逐渐被损坏,并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对此,弘扬和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这将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主要是在表现形式或传承形式上的非物质特性。现阶段,从我国挖掘出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角度来说,很多都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其主要表现在非物质性和民族性两个特征。首先,非物质性,是我国传统体育的本身就缺乏实体性,而需要利用个体或团体才可以表现出来,可以是跑、跳、踢球等不同的方式,才逐渐被越来越多人认识与了解,并进行共享,而这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本质差别。其次,民族性,而我国传统体育的民族性代表了我国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独特性。要知道,传统体育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劳动、活动、宗教、军事等方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并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二、我国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主要成分,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演进历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人们还能够看到人类运动的发展历史的踪迹,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碰撞、交融的踪迹。但由于西方运动文化的影响日益强大,当今世界上的民族体育文化也遭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怎样解决好西方体育运动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的保存与发扬等问题,就成为了摆在人们眼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
不管是优良的传统历史文化,还是一些现代的文明,都是人类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而中华民族是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大国,里面包含着大量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里面又有许多非物质方面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于这些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播,不仅是一个中华民族对历史的传承、智慧的张扬、情感的连结,同时也是扩展现代思想、提升社会文化的整体格调、提高社会的整体格调、培养人民群众修养的重要途径。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提高社会格调、培育社会素质的良好方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的多样化,就体现为人类民族群和其社会特征的独特性与多样化。对今后的发展,并建立在多元化的文明体系当中。而这种方式,则会有效的体现不同的文化,并实现其多样性与独立性。而在今后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其建立在多元化的文明制度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体的和谐,并有效保护民族的文化遗产,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也是人类各文化的普遍需求。
(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文化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时,人类文明对外来文化入侵的一种自省,以及对其历史意义的重新发掘,是指对文化遗产的回归与保护,是人类利用文化保护而进行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中国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近代综合国力下降,加上西欧强国军事和科技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文明相对西方文明来说,处在劣势的位置。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深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悄然落到了这一代人身上。因此,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责任之一。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措施
(一)增加价值认同感为重要含义的保护途径
当前,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上升到国家的战略角度,并把我国传统的体育保护和纳入到体育教学的体系当中,并提出了重要的措施,有助于提升人们对我国传统体育的认同感。而非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学校课堂,走入教师中间,一方面,有利于中国古老的以师带徒模式的传承。另一方面,借助学校教学的这一新形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存和传播途径与手段也将进一步拓宽,更易于引发全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与喜爱。另外,通过学校这一载体,也将更利于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育资源的考察与提升。
(二)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所有的物质类文化遗产都具有非物质的成份,而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具有物质的成份,纯粹的物质类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实际生存中也是完全不存在的。只是因为物质文化遗传的特殊性,并不可以全部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撕裂出来,并加以分开保存。而实现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世界公认的一个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资料的搜集与处理情况,即将成为保护该内容的重要环节。例如,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对于少林功夫的保护情况,整理少林寺中相关的典籍和挂画、以及石像等至关重要。
(三)提升国民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意识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流失,或被破坏,对此,也将面临失传的很大危机。因此,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与保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教育形态可多种多样,从家庭、社会、校园,进而扩展至整个社区,使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形成了一个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并意识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以再生的,这样有助于唤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意识,并自觉的产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历史是无法复制的,艺术文化遗产也是无法再造的,体育专业文化遗产也是无法复制的。正是由于不同的因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变得尤为重要。
(四)加强制度保障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上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高度共享性,在不同国家、民族、族群能够共同享用,并且不受空间的限制。从武术的角度来说,不管是我国,甚至是国外,都可以学习研究,进而创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意涵。在这样的前提下,给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任务带来艰巨性,尤其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资源相对落后。由此,从制度上保障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可协调多方利益关系,注定成为必然。
结束语: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而我国传统的体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也比较重要,而我国也颁布了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而现阶段,多元的文化发展已经被越来越重视,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此,需要引起重视,并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 罗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1(4):106-111.
[2] 童国军,马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申与再释[J].中华武术:研究,2011(6):78-80.
[3] 曾小娥,肖谋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3(5):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