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课标的全面实行,促进各学科教学质量成效提升,然而在小学体育教学方面,教师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未能高度重视教学创新,仍然采取灌输式的思维模式,导致教学质量成效难以达成预期,也无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及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保证体育教学质量成效,更好迎合学生发展需求,就应对新课标环境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1体育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单一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学都是观念陈旧、模式单一、效率低下,没有基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思考,这主要是由于家长、教师在新课改时期未能摆脱传统观念束缚,不了解体育教学的现实意义。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也较为鲜少,导致体育教学氛围过于沉闷,也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感到厌倦,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消极影响。
1.2体育教学缺乏重视
近期以来的小学体育教学,基本上仍在遵循理论讲解模式,未能考虑到体育学科的现实作用,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变少,甚至使得学生体能逐渐弱化。灌输式思想仍被广泛应用,理念课得到家长高度倚重,体育长期处在较低地位上,使得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成效无从提升。
1.3体育课堂教学环境问题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专注力差的年龄特征,从而导致小学体育教学受到影响,妨碍学生体能发展。因而,教师就要基于学生客观情况采取适宜的体育教学方案,创设既浓厚又不失活泼的教学环境,然而但是一些小学体育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没能从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导致学生意识不到体育学习的趣味性,甚至影响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
2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措施
2.1创新小学体育教育观念
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大部分小学都未将体育教学提高重视,没有考虑学生体育锻炼的现实意义,使体育教学质量成效无从提升,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受阻。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要注意观念创新,了解体育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积极影响。一是教师要通过,教学思维的更新升级,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自由拓展思维空间,尊重学生的跳跃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使其意识到体育学习的趣味;三是由于学生处在被动学习思考状态,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能真正做到自由拓展思维,因而教师要注重师生沟通与交流,营建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教学氛围,输出切合学生思维特征的教学语言,从而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快速发展。
2.2创新教学方法
基于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一是游戏教学,教师利用合适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好奇心,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度。比如搭建一个长5米,高度约为20厘米的独木桥,独木桥两侧摆放海绵垫子用来保护学生,做好安全措施,游戏规则是学生第一次通过需要保持不掉落,第二次要保持平衡,第三次则需要在固定时间内、保持平衡通过独木桥。在学生全部通过独木桥后,教师可重复以上游戏流程。并给学生传授和示范保持平衡的技巧,比如伸开两臂,帮助身体保持平衡等。二是分层教学法,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状态展开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满足新课标要求。三是分组教学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新课标重视学生主体性,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不同爱好,然后对其进行分组,这不仅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还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2.3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执行的环境中,小学体育要结合社会需求,全面创新教学模式,助力学生体能逐渐强化,促使其综合能力良好发展。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将多媒体设备作辅助,给学生播放与体育相关的动画或视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对体育学习持有积极态度。强调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在明确体育锻炼技巧前提下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实践专业理论,从而使学生体育学习质量成效逐渐提升。
2.4构建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通常来讲,小学体育教学环境都要包括两方面条件,即师资条件和硬件设施。学校有关领导要准备更加充足的资金,用于体育教学场地与体育器材的更新升级,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更专业的硬件条件。师资力量也不可或缺,强化师资队伍整体综合素质,能明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校有关领导要组织教师进行固定时间的岗位培训,尤其要注重教师专业理论基础的强化,并优化教师考核机制,适时考察教师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成效,注重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能缓解或避免小学体育的不良现状,从而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习意识,明确参与体育教学的现实意义。
结语
在新课标践行中,要想保障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成效达成预期,教师就要摒弃传统思想,对教学进行创新,根据学生客观情况及其发展需求,采取适宜的教学模式,更新升级教学软、硬件,完善壮大师资队伍,以此营造浓厚、活泼、专业、严肃的体育教学环境,力求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状态下认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学生将来更好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1).
[2] 刘海鑫.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策略[J].体育视野,2020(01).
[3] 胡晓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教与玩”的策略研究[J].体育视野,2023(01).
[4] 李欣伦.新课标引领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策略与实践研究[J].田径,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