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发展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颜海 颜光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颜海 颜光瑞,. 新形势下发展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J]. 气候变化研究,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75.
摘要:
当今为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和有关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公共气象服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新生媒体的诞生可以将传统媒体传播途径单一的缺陷进行弥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拓宽了气象公共服务的发布传播渠道,但是,现今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省市气象局,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县级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的综合应用研究却十分稀少。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新形势下县级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策略,旨在可以为行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进而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新形势县级公共气象服务思考
DOI:10.12721/ccn.2024.157075
基金资助:

前言:在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各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为此,对公共气象服务有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既便于人们的出行,同时也可以有效推进社会各行业的健康发展。事实上,虽然近年来公共气象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依旧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及公众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县级气象部门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时差距很大,所以,综合分析县级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现状,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公共气象服务质量提升拥有参考依据。

1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现状

1.1县级预报预警服务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

于气象部门而言,其生命线为天气预报,也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基础,想要将公共气象服务做好,其基础前提为确保预报的准确性。县级气象部门因专业预报人才匮乏,从而不能有效且正确的本地化订正升级和市级指导预报,所以,县级预报精准率和精细化程度始终为公共气象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难点。

1.2公共气象服务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短缺

大多数县级公共气象服务依旧处在被动服务状态,并未和政府机构以及县直单位达成气象服务协议,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只有天气出现了改变,且一旦对政府机构活动和安排形成不利影响,气象部门才会接到询问天气状况的通知或电话。若气象部门可以同政府机构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第一时间清楚各种活动或安排具体时间,这样才可真正提前、主动且精准的将气象服务决策做好,从而使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拥有坚实的基础。

1.3气象服务方式较为单一

今天,信息网络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加之社会节奏加快与交流方式不断扩展,从而使得微博和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充斥各大街小巷,网络微博及参与人群的广泛化以及互动方式的创新性逐渐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为此,各种商家会首先紧抓商机,政府各职能部门也不断开通实名微博,且我国各级气象部门也对工作方式进行了积极创新,并也相继开通了微博气象服务,建立社会公众沟通互动新平台,但是,大多数县级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依旧局限在收集短信、电话和预警机等原有的服务手段,没有实名微博和独立网页,即便开通了微博的县级气象部门,其中很多内容也十分单一,也没有几个粉丝。

1.4开展专项服务能力弱

现代化气象发展过程中,县级气象部门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整体业务水平尽管稳定增加,然而,依旧无法达到专岗专人对口的要求。随着气象部门与国土、林业、农业等社会职能部门的有效配合,以及“两个体系”的有序推进,县级气象部门专业人才仍然十分短缺,农业气象人才的严重缺失,从而使得农业气象预报产品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性,无法为“三农”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两个体系”健康、稳定发展。

2县级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建议

2.1有效提升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

作为气象工作的生命线,气象预报的精准率为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与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基础条件,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预报预警体系和专业的预报队伍。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努力将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进行提升,又要加强对关键性、转折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完善短期近期天气预报预警体系,强化天气过程总结和技术交流,支持预报员参加省市轮训,构建合理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以实现预报队伍的专业业务素质的持续提升,最终确保预报的准确性。

2.2积极应用微博、网站等网络工具优势

在微博爆炸式发展的现在,我国各地气象部门相继开通气象服务实名微博,但是大部县级气象部门并没有看清及发挥出微博在气象服务中的优势。

在这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站、微博等网络工具以其快速高效的信息发布优势,拥有极其广泛的用户群。随着微博爆炸式的发展,我国各地气象部门不断开通气象服务的实名微博,然而,大多数县级气象部门并没有看到和发挥微博在气象服务中的优势。

怎样使气象热点成为人们每天关心的问题,必须使气象信息更准确、更贴心、更美观,气象服务提供者既要有扎实的气象专业知识,更需要重视强化自己在文学方面的修养,充分保证高度的服务敏感度,此外,也要对百姓需求进行充分了解,通过需求牵引服务,防止以预报结论简单代替服务产品,继而体现“气象服务,以人为本”的气象服务精神,一方面实现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气象部门的形象进行成功塑造。

2.3针对性扩大公共气象服务人才范围

人才为服务的支撑,服务是将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复合型、应用型、合作型、合作和创新型气象人才是公共气象服务质量提升的重点。成功的气象服务产品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的气象人才,应有社会服务感知的气象人才,应同社会各职能部门进行通力合作,进一步开发与创新气象人才。现阶段,县级气象部门人才队伍持续扩展,怎样结合本单位具体状况开展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公共气象服务人才范畴,主要是对领导班子举人和用人的挑战。

2.4和社会各职能部门一起紧抓发展契机

如今,我国以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气象,这样就是的气象部门迎来了现代化发展的良好契机,通过气象与国土、水利、林业、农业、交通等职能部门的合作,气象已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产业,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防灾减灾作出了巨大贡献。

发展以服务为基础,服务带来发展,县级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现状制约了地方气象事业和社会职能部门的有效合作,只有加强专项服务能力建设,才能有效服务地质灾害、农业生产、水利建设、林业病虫害等,以提高县级气象部门在政府部门和公众中的认知度和重要性,为气象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和分析,可知,气象防灾减灾事关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对新时期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有了全新的发展要求。县级气象部门是气象防灾减灾的基层单位,也是气象防灾的第一现场。强化县级气象部门现代化建设,适应新时代新媒体发展要求,结合大众需求特点,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准确地向群众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成为了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

鉴于此,文章以县域气象部门为研究单位,对当前现有相关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县域公共气象服务面临的机遇和困难,根据现今在此领域十分成功成熟的有关单位,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县级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策略,以期能够为县级气象部门更好的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提供良好的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伊胜.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基层公共气象服务[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2):201.

[2]李玉平,高由信,张军,等.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294.

[3]唐军奎.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探讨[J].陕西气象,2011(6):49.

[4]李超,李蕊,刘胤田.市县级公共气象服务集约化业务平台设计[J].气象科技,2016,44(3):363-368.

[5]黄桂珍,尤明双.提升县级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2):104-106.

[6]刘明,唐嘉慕,罗延年.乌兰县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青海气象,2018(3):98-100,19.

[7]李学英,杨炯辉.县气象局目前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2017(10):97-98.

[8]陈志超,杨家锋,妙娟利.新形势下基层气象台如何做的建设[J].现代国企研究,2017(10):193-19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