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及应用研究
金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金波,. 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及应用研究[J]. 中国科学研究,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155.
摘要: 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涌出大量瓦斯,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是威胁矿井安全的重要根源之一。如果不对瓦斯进行治理,就特别容易出现瓦斯爆炸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煤矿安全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在所有煤矿安全事故中,超过40%是由于瓦斯因素引起的。所以如何对煤层的瓦斯进行治理,将其控制在安全标准范围以内,是所有煤矿必须重点解决和关注的问题。如果煤层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少,通过简单的通风设施就可以对井内瓦斯进行控制。如果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大,通过通风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此时需要采取瓦斯抽采的方案从根源上解决瓦斯浓度问题。
关键词: 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应用
DOI:10.12721/ccn.2023.157155
基金资助:

1瓦斯抽采技术设计与应用

1.1煤矿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技术

通过在切眼内、回风巷道、进风巷道上进行钻孔,对本煤层的瓦斯实施预抽采。在进风巷道内,第1个钻孔与巷口之间的距离为44m,其他钻孔依次相邻6m,结合实际情况共需要施工175个钻孔,钻孔方向与巷道前进方向呈90°,孔的深度和直径分别为85m和65mm,孔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2m。在回风巷道内,第1个钻孔与巷口之间的距离为43m,其他钻孔依次相邻3m,结合实际情况共需要施工330个钻孔,钻孔方向与巷道方向呈90°,孔的深度和直径分别为90m和94mm,孔口与底板之间的距离为0.8m。

1.2煤矿高位钻孔抽采技术

高位钻场及钻孔水平布置。结合实际情况,在综采工作面的运料巷内部设置高位钻场,高位钻场设计方案。

钻场道路方向与工作面走向呈90°,同时向上有一定角度,为20°,朝着工作面方向。钻场道路的截面规格尺寸为2.6m×3m,深度为15m。在本工程案例中,钻场道路深度达到15m左右时,已经全部为岩石,比较坚硬和稳定,在此基础上可以对钻场进行掘进,钻场的规格尺寸为6.8m×3.8m×2.6m。钻场与煤层顶板间距离控制在3m左右。

完成钻场掘进施工后可以开始钻孔施工,钻孔的具体布置情况需要充分结合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进行设计。通常每个钻场需要布置1组钻孔,包含有若干个钻孔,要求终孔设置在煤层顶板裂隙带内,因为在裂隙带内会聚集大量瓦斯,高位钻孔的作用就是将煤层顶板裂隙带中的瓦斯进行抽采,避免其涌入工作面或者巷道。每个钻场设置有28个钻孔,终孔位置与运料巷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也有要求,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距离在5、10、15、20、25、30、35m中的一个,具体数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了在最大限度上发挥高位钻孔瓦斯抽采作用,两个钻场的钻孔需要有一定的搭接,搭接长度为60m。

1.2.1优化设计高位钻孔终孔位置

煤层在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会对邻近煤层产生一定的卸压效果,这种现象会加速煤层和围岩中瓦斯的涌出速度。两个煤层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卸压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煤层越近意味着卸压现象越严重,涌出的瓦斯量越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煤矿开采会对原本平衡的围岩造成破坏,使之产生大量的裂隙,容易聚集瓦斯。

1.2.2合理布置高位钻场钻孔

钻孔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为520mm,在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为500mm。所有钻孔直径均为94mm,钻孔深度在80~160m范围内变化。

1.2.3穿层顶板抽采

为了进一步提升煤层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在没有设置高位钻场的区域,可以在顶板进行穿层钻孔对瓦斯进行抽采。

在回风巷向下60m左右进行钻孔,孔径大小和终孔高度分别为94mm和40m。每组设置8个钻孔,相邻2组钻孔之间的距离设置为6m,每组内又设置4个小组,每小组2个钻孔,相邻两小组之间的距离同样设置为6m。8个钻孔的深度依次为110、105、100、95、90、80、70、60m,与巷道之间的夹角依次为5°、11°、16°、22°、29°、35°、41°、45°,俯仰角全部为28°。

1.2.4合理应用高位钻孔抽采技术

高位钻孔的终孔位置会对瓦斯抽采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高位钻孔施工初期,由于不掌握高浓度瓦斯具体位置,导致瓦斯抽采效果并不理想。经过不断探索,最终确定了高瓦斯浓度范围在工作面顶板以上15~40m、与回风巷道距离15~60m。

相邻2个高位钻场之间的搭接间距,同样是影响瓦斯抽采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搭接间距越小则抽采效果越好,但施工成本越高;相反,搭接间距越大,虽然能降低钻孔成本,但会影响瓦斯抽采效果。在高位钻场施工前期,由于未掌握精确数据,搭接间距设置过小,为30m,导致上一个钻场逐渐失去效果的同时,下一个钻场的效果尚未发挥出来,使得高位钻场瓦斯抽采效果非常不稳定。施工中后期将高位钻场的搭接间距提升至60m,发现相邻钻场发挥的作用能顺利交接,可有效保障高位钻场瓦斯抽采效果的稳定性。

在工程中,除开展高位钻场施工以外,还对超高位钻场进行了试验工作,与煤层工作面顶板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8m。与高位钻场相比较,超高位钻场的特点主要有:可以对钻孔的全长段进行充分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钻孔深度以及钻孔数量,在达到相同抽采效果的情况下,钻孔数量可减少一半,钻孔深度可缩短20m;对钻孔施工精度要求较低,施工难度不大,即便存在一定的角度误差也不会影响瓦斯抽采效果;相邻钻场之间不存在分层现象,能缩短2个钻场之间的搭接间距,控制在10m左右即可;钻场施工量比高位钻孔要大很多。

2强化上隅角通风管理

煤矿开采之前通过钻孔方式对围岩中聚集的瓦斯进行预抽采,可以有效避免瓦斯涌入工作面。但是预抽采方案无法将瓦斯全部抽出,不可避免地还是会有部分瓦斯涌入工作面。此时需要配合使用通风系统工作面中的瓦斯及时排出。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工作面上隅角部位最容易涌出瓦斯,因此上隅角是瓦斯浓度相对较高的部位。所以除采用高位钻孔措施以外,还需要加强上隅角的通风管理。

2.1上隅角通风

在工作面通风过程中,为了尽量降低向采空区发生的出风和漏风现象,可以在上、下隅角位置吊挂全断面风障对漏风进行阻挡。加强上隅角的通风,以达到增加上隅角位置通风压力,稀释该区域瓦斯浓度的效果。

2.2合理设计风水喷雾装置

考虑到上隅角瓦斯浓度最高,是发生瓦斯爆炸最危险的区域。为规避瓦斯爆炸问题,可以在上隅角位置安装专门设计的风水喷雾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向空气中喷洒水雾,增加上隅角的湿度,降低摩擦和碰撞火花发生的概率,同时还可以起到除尘的效果。

2.3严格控制煤矿开采速度

煤矿开采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将采煤速度控制在0.3~0.5m/min,同时必须确保煤矿开采过程速度的均匀性。采煤速度越快,意味着工作面瓦斯涌出速度越快,如果通风跟不上会导致工作面瓦斯浓度超标,影响正常采煤作业甚至威胁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对液压支架进行移动时,避免同时对所有支架进行移动,应该分批次逐件进行移架。此举的作用是对煤层顶板的冒落速度进行控制,避免大规模冒落,短时间内涌出大量瓦斯。

3结束语

综上述,瓦斯是威胁矿井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某煤层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煤层工作面瓦斯的主要来源有3个,即本煤层、邻近层和采空区,经计算发现煤层瓦斯涌出量为30.4m/min3。

参考文献

[1]杨剑山,何晓军.浅析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5,(04):148.

[2]路永贵,康润平,张洛宜.煤矿瓦斯立体式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4,21(04):17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