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
胡进初1 黄维红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胡进初1 黄维红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J]. 当代畜牧兽医,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058.
摘要: 需要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才能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防控措施
DOI:10.12721/ccn.2022.157058
基金资助:

一、流行病学

(一)病源

IBV病毒本身属于冠状类病毒,其基因组是单股正链的RNA,内部没有划分任何节段,而粒子部分具体包括三类结构蛋白,也就是核衣壳蛋白、膜糖蛋白以及纤突蛋白。此类病毒自身有着极为广泛地组织嗜性,在临床方面能够划分为多个类型。此类病毒自身的抵抗力不强,56℃时,经过15分钟,或45℃,经过90分钟,都会出现灭活的情况。

(二)易感动物

通常只有鸡会感染并发病,其他家禽都不会出现感染。特别是不到六周龄的小鸡感染后,呼吸道问题十分明显,发病率达90%,病死率25-45%。而对于其他类型的鸡,感染后,实际病死率不超5%。

(三)传染源和途径

在鸡场中,传染源通常都是已经发病的鸡和带有病毒的鸡,由于机体内部会出现长期排毒的情况,从而导致持续感染。尤其是肾脏部分,感染时间最长。此类病症的传播模式主要是病鸡从呼吸道里面将病毒排出来,利用空气飞沫,让一些易感染的鸡发病。也会通过被感染的水资源和饲料,实现消化道传播的方式。从当前情况来看,并没有出现垂直传播,却能够经过蛋的表面展开传播,让小鸡在出壳后发生感染的情况。

(四)发病特色

此类病流行范围非常广,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机会分离获得病毒。尤其是这几年中,许多全新的品种也出现感染,无论是蛋鸡、肉鸡还是种鸡,都有发病。感染的日龄持续减小,对整个鸡群危害巨大,尤其是一些饲养时间相对偏长的蛋鸡和种鸡,日龄不高的小鸡都会感染。不分季节,都会发病,尤其是一些温差变化明显的季节,发病率更高。

(五)发病诱因

此类病症的出现和饲养环境存在联系,鸡群拥挤,温度太高或太低,栏舍通风不佳,抑或营养不足,都可能导致发病。

二、临床症状

通常,鸡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并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辐射整个鸡群。病鸡的最大特点就是伸颈、张口呼吸,经常咳嗽和打喷嚏,随意甩头,呼吸时经常伴随其他声音出现。特别是在较为安静的时候,表现最为明显。伴随病程的推进,病鸡自身的机体就会持续下降,羽毛蓬松杂乱,双翅下垂,经常昏睡,大面积拥挤在一起。

病程一般3-15天,超过15天时,病死率只有5%。日龄越小,病死率就越高,而中、大雏在出现感染后,通常不会死亡。

(一)雏鸡

这一病症对雏鸡的影响极大,病死率一般20%,并对其机体地正常发育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雏鸡被感染,开始发病,初期有呼吸道症状。伴随病程的推进,会发现各类症状不断加重,采食量明显下滑,饮水量有所增加。若没有在雏鸡阶段为其采取针对性措施,就会使得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二)成年鸡

成年鸡患病后,表现呼吸道症状。呼吸难度增加、经常咳嗽或者打喷嚏,同时自身精神状况不佳,非常萎靡,但食欲却没有显著下滑。伴随病程的延长,其体重会有明显降低。这类病症对超过六周龄的鸡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不会出现死亡,病程15天左右。

(三)蛋鸡

此类病症对蛋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最为明显的便是产蛋量有所降低,且蛋品质大幅度下降。若病症严重,有可能导致死亡。患病的蛋鸡也会有呼吸道问题,一般在次日就能看出产蛋量变化。伴随病程的推进,经过2周,产蛋量整体会下降50%。少部分鸡还会孵出畸形蛋、软壳蛋等,不但会对之后的食品安全带一定的威胁,还会使得蛋的孵化率大幅度下降。即便对这些病鸡展开有效治疗,也至少需要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才能保证其产蛋能力逐步恢复正常。

三、剖检变化

通过对病死鸡展开全面剖检,可以发现其内部的气管、支气管都出现了充血的情况,肿胀十分明显,并有着许多微小的出血点;鼻孔的周围附着着许多黏液,鼻腔和窦里面有着各类渗出物。有的气囊部分会变得极为浑浊,并有着干酪形状的渗出物,颜色为黄色,腹部里面有着许多卵黄物质,皆为液体状态,卵泡里面出现充血和出血的情况。小肠部分有出血性炎症情况。有时,肾脏极为苍白,出现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里面有尿酸盐结晶。有的,输卵管部分也会有炎症,出现肿胀,若情况十分严重,就会变得非常粗糙、肥厚以及缩短,局部区域出现充血问题,甚至坏死,卵巢发生萎缩。[1]

四、实验室诊断

鸡传染支气管炎是整个养鸡产业极为关键的疾病类型,IBV的检测将会和整个疫情控制工作存在直接联系。基于流行病学的内容,可以逐步完成初步判断。由于症状本身和新城疫有些类似,还要通过实验室诊断的方式进行确定。

(一)病毒分离鉴别

当鸡群感染IBV之后的一周内,最好可以用气管组织作为拭子,在超过一周后,可以采集一些泄殖腔拭子。参照鸡群以前的病史情况,也能利用肺脏、肾脏以及输卵管当作对应的病料。特大鸡群,如出现了采样失败的问题,可试着在发病鸡群里面添加一个易感染的哨兵鸡。在经过一周后,将其取出来,展开采样工作。

将上述的病料接种在9-11天的SPR鸡胚里面,经过48-72小时,对培养液展开收取,以此用来盲传。若鸡胚里面并没有十分典型的病变情况,抑或出现死亡,都需要采取盲传措施,至少经过三到四代,才能正式判定成阴性。必须明确的是,如果要在气管环上面展开传代,经常会有纤毛停止运动的情况存在,但很难确认有IBV存在。

(二)血清学诊断

1.血凝实验

从病料鸡胚的身上取出尿囊液,展开检测工作,一般不会有血凝的情况。但使用1%胰蛋白酶展开处理工作,时间达到24小时,就会出现血凝的情况。

2.琼脂扩散和免疫荧光

琼脂扩散的操作难度更低,但对抗体本身有着相对偏低的敏感性;免疫荧光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非常高,但却对设备方面有着特别高的要求,而且检测时间也比较长。

3.ELISA

在疾病检测工作中,ELISA是应用次数最多且效率最高的一类方式,无论是灵敏度还是特异性对非常高,十分适合操作,判定难度也不高,对实验条件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几乎所有鸡场都已经进行采用,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三)分子生物诊断

应用率最高的分子生物诊断方式便是RT-PCR,主要针对病毒内部的RNA,对其进行反转录,以此获得cDNA,之后再将cDNA当作基础模板,在特性引物的参与下,逐步完成扩增,以此获得更多的目的片段,最后再依靠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目的条带。相比于上述的血清学诊断模式,无论是敏感程度还是特异性表现都更好,同时有着很高的检出率,能够在短时间内立刻获得结果。

五、防控措施

(一)疫情处理

1.疫情控制

出现病情后,立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所有发病的鸡都要在第一时间转到隔离间,以防空气传播,还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无法治愈的鸡采取扑杀,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2.药物治疗

针对病鸡,可以利用血清抗体展开治疗工作,在注射之后,直接对病毒起到中和的效果。由于IBV本身的血清类型有很多,同时各类血清之间不会有交叉免疫反应的情况,因此单一的抗体很难展开有效推广。如今,临床方面仍然以对症治疗的方案为主,并投入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发生继发感染的情况,降低死亡数。治疗时,优先考虑止咳平喘,并推荐使用四环素类,用药时间为3-5天。产蛋鸡不能采用抗生素,以防对食品的安全性带来影响。

(二)免疫接种

鸡群接种相关疫苗,虽然病毒的类型有很多,我国只要预防H52即可,常用弱毒活疫苗。针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采用灭活油乳苗,最好在1月龄时接种。

(三)做好预防工作

1.提升抵抗力水平

对于鸡群的日粮适当改变,增加营养含量,促使其机体水平提高。当前我国已经研发了许多增强剂,都可以加入到日粮里面,强化鸡群的免疫力水平。

2.日常消毒

定期对舍内的粪便展开清理,以此使得饲养环境得到改善,还要制定相应的消毒方案。无论是鸡群还是鸡舍,都要按照要求进行消毒。

六、结束语

我国养鸡业的规模越来越多,饲养者就要提高重视度,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处理好细节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慧芳.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1, 07: 08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