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由于骨科患者需长时间卧床静养,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易导致受压部位缺氧、缺血,继而引发压疮(也可称为压力性溃疡)[1],多发生于缺乏脂肪保护、肌层薄、受压以及骨隆突处等部位,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主要有足跟压疮、骶尾骨压疮、肩胛骨突处压疮以及坐骨结节部压疮等[2],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溃烂和组织坏死,后果严重。本次研究中,我院为进一步研究骨科患者压疮的防治与护理对策,特选取86例患者展开临床研究,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所有骨科患者中任意选取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卧床休养。根据随机数字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为24-87岁,平均年龄为(57.2±4.7)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21例,骨盆骨折8 例,脊椎损伤3例,胸腰椎骨骨折1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为24-88岁,平均年龄为(57.7±5.2)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22例,骨盆骨折7例,脊椎损伤4例,腰椎间盘突出10例。经临床咨询,所有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同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系列基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
1.2.1压疮发生原因
引发骨科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自身原因,年龄大、身材肥胖、体质差、机体营养不良、术后疼痛感严重无法翻身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发生压疮,另外,潮湿型皮肤患者压疮发生率要显著高于皮肤干燥者,其主要原因在于潮湿皮肤会降低皮肤表层抵抗力或造成皮肤软化,易受外界损伤。②外在因素,若患者石膏固定不稳妥,夹板松紧不当或衬垫不适,容易导致局部组织血运不畅,从而引发压疮。③生理因素,部分人体生理构造也是引发压疮的主要原因,如骶尾部,该处缺少脂肪和肌肉保护,一旦长时间受压,加上摩擦力,易形成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压疮。④体温因素,患者过高或过低的体温,会降低其皮肤抵抗力,损害其免疫功能,诱发压疮。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骨科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病房基础护理、个人卫生护理、用药护理、皮肤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压疮防治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①护理评估,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患者实际病情和康复进程,同时对可能引发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并积极落实。②防潮防湿,定期帮助患者更换床单、被褥,保持病床干净整洁;对于易出汗、呕吐和大小便失禁者,护理人员需及时将污物擦洗干净,保持患者皮肤干爽,做好皮肤护理工作。同时,每天定时为患者擦洗皮肤并涂爽身粉,骨突和经常受压部位涂抹凡士林,定期按摩,以促进其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态。③解除局部压迫,若患者局部皮肤发红,则证明此处存在软组织损伤,这种情况下不宜按摩,最好帮助患者时常翻身,解除局部组织压迫,且翻身时尽量轻抬,切忌拖拉,避免继发损伤。④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其饮食结构,多给予其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补充患者机体能量,改善其身体营养状态,增强抵抗力,促进患者伤情快速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针对本次研究,我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通过“一对一”问卷法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所实施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量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水平、仪表仪容、护理及时性、病房卫生、护理不良事件以及医疗纠纷等多个项目,评定项目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等,患者护理满意度为满意率(满意/总例数×100%)和一般满意率(一般满意/总例数×100%)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总结并记录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利用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比较均通过X2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压疮发生率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压疮,压疮发生率为2.3%。对照组患者中出现6例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4.0%。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其中观察组中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例数分别为38例、5例和0例,分别占88.4%、11.6%和0.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中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6例、 10例和7例,分别占60.5%、23.3%和16.3%,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3.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压疮是医院骨科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患者康复治疗和护理中是一个普遍性问题,目前,已有数据资料报道每年死于压疮合并征者约有6万人[3]。压疮发生的常见病因主要为压力因素、机体营养状况、皮肤抵抗力低等,早期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软组织受损、皮肤红肿、潮湿等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压疮可由淤血红润期逐渐发展至浸润期、浅度溃疡期和坏死溃疡期[4],严重影响患者病情康复,降低生活质量。
由于骨科患者长期卧床,所以其病房护理工作十分重要,适当的护理服务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压疮)发生率,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我院特选取86例骨科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其不同护理方法展开临床研究,其中护理人员主要从护理评估、防潮防湿、解除局部压迫和饮食护理等多个方面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压疮防治护理,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于骨科卧床患者的病房护理工作中应用压疮防治护理,患者压疮情况发生较少,且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护理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彦军.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在压疮伤口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19(18):126-127.
[2]李花月.压疮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1(05):177.
[3]胡爱琴.骨科患者发生压疮原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08):199.
[4]栾桂荣,李兰青,毕国华,等.骨科压疮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4,07(5A):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