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殊气候对水域救援任务的影响及对策
孔特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孔特特,. 高原特殊气候对水域救援任务的影响及对策[J]. 气候变化研究,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9.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原特殊气候对水域救援任务的具体影响,分析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救援人员、救援设备、救援策略等方面的影响机制。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救援经验和成功案例,提出一系列科学、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以期为高原地区的水域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高原特殊气候水域救援影响
DOI:10.12721/ccn.2024.157089
基金资助:

1 高原特殊气候对水域救援任务的影响

在探讨高原地区水域救援任务的复杂性与挑战性时,不可忽视的是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对救援行动产生的深远影响。高原地区,以其高海拔、低氧、昼夜温差大、极端天气频发等特征,为水域救援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本节旨在概述高原特殊气候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分析其对救援任务的具体影响奠定基础。

1.1 高原气候特征概述

高原地区与低海拔地区气候显著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低氧环境问题:随着海拔增加,大气压逐渐降低导致空气中氧含量减少,直接影响人体生理机能如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液氧饱和度下降,造成救援工作人员体能和耐力严峻挑战。

昼夜温差悬殊:高原白天阳光强烈导致温度急速上升;但夜晚由于地表辐射迅速冷却,使得温度急剧下降。这种昼夜温差的悬殊不仅使得救援人员负荷增大,还可能影响救援设备性能和稳定性。

频繁极端天气:高原经常遭遇暴风雪、冰雹、雷电等极端恶劣天气。这些极端天候条件不仅提高了救援工作难度与风险,还有可能导致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等问题,直接威胁到成功实施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复杂水文条件:高原水域流速快、水位变化大、水温较低。尤其是在雨季或融雪期间,山洪暴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水域救援工作提出重大挑战。

1.2 高原气候对救援人员的影响

高原特殊气候对救援人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在生理上,由于低氧环境导致救援人员体力下降、反应迟钝和判断力减弱。此外,昼夜温差大容易引发感冒、冻伤等健康问题。长时间高强度作业下,救援人员可能出现体力透支、肌肉痉挛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救援效率和安全性。在心理上,高原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艰苦的救援环境容易使救援人员产生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特别是在处理生死攸关的救援任务时,这些情绪可能进一步加剧,从而影响到救援人员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1.3 高原气候对救援设备的影响

高原地区特殊的气候状况对救援设备产生重要影响,不可忽视。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电池的续航能力明显减弱,电子设备可能因温度过低而无法正常运作。此外,高山地区的强烈辐射还可能对电子器件造成伤害。该地区恶劣气候条件会加速设备的损耗和老化进程。例如,金属零件易于在潮湿环境下受到侵蚀、生锈;橡胶密封件在极低温下可能变硬、易碎并引发漏液等问题。进行水域救援时,在高原地区由于水流湍急、水温偏低等因素的影响,操作救援设备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例如,在寒冷条件下需要更长时间对潜水装备进行预热和调试;驾驶船只在急流中需要更高超的技术及稳定性控制。

为了确保救援设备正常使用且延长其寿命,必须定期展开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并根据高原地区气候特点选择适当材料和制作工艺来制造设备。同时,在实施救援行动之前应充分检查和测试设备以验证其性能可靠性。

1.4 高原气候对救援策略与流程的影响

高原的特殊气候不仅直接对救援人员和设备产生影响,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救援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流程。面对高原地区多变而复杂的气候条件,传统的救援策略通常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为了更准确地评估灾情和救援难度,救援团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这可能包括增加前期侦察和风险评估的频率;优化选择救援路线以避开极端天气和危险区域;并制定多套备选方案来因应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在高原地区展开水域救援任务常需协同多部门、多领域,应保持信息共享与协调。气候条件独特性要求各力量之间紧密合作,例如,气象部门提供准确天气预报和监测;交通部门保持救援通道畅通;医疗单位负责伤员救治和疾病防控等。这种高度的协同作战对于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至关重要。高原的气候变化难以捉摸,一旦灾情发生,时间紧迫。因此,快速响应成为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有利于队伍快速出动;同时运用现代科技如无人机侦察、卫星通信等可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持。高原环境使后勤保障面临挑战。队伍须克服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等困境来满足人员和装备需要。并需特别关注人员膳食、住宿及医疗问题以保持身心健康状态。

2 高原特殊气候水域救援任务的对策

针对高原特殊气候下的水域救援任务,以下是一系列对策措施,旨在提高救援效率、保障救援人员安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2.1 加强前期准备与风险评估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气象监测装置和技术,加强对高原地区气候变迁情况的动态监测及预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气象机构,实时取得并发布天气预报以及气候信息,为救援任务提供科学基础。依据高原地带独特的天候特征和过往灾难数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制订详尽的应急计划,包括搜救路径、物资调度、人力安排等内容,确保在意外事件发生时可快速做出响应。

2.2 提升救援人员能力与装备水平

为适应高原地区低氧和寒冷环境,应强化救援人员的体能和高原适应训练,同时开展水域救援技能训练以增强其在复杂条件下的操作水平。此外,在提供先进防寒服装、保温器材及潜水设备等专业装备方面也需加强。进一步建立健全的设备管护制度,确保关键时刻装备妥善运作。

2.3 优化救援策略与协同作战

根据高原地区气候的变化情况,应当灵活调整救援策略。在遇到极端天气条件时,首要考虑救援人员的安全,避免盲目行动。同时,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侦察、卫星通信等方式来提高救援行动的效率和准确性。增强与气象、交通、医疗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至关重要。在进行救援任务时,必须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流畅、资源共享,并且形成合作力量以共同有效地应对灾害挑战。此外,在制定和执行救援计划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抗灾能力和抢险效率。

2.4 加强后勤保障与心理支持

建立稳定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的充足供应。在高原地区设立临时救援基地或补给点,为救援队伍提供必要的饮食、住宿和医疗保障。

关注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救援任务结束后,及时组织心理疏导和关爱活动,帮助救援人员缓解压力、调整心态。同时,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心理引导和安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结语

高原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水域救援任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它不仅考验着救援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更对救援工作的准备充分性、协同作战能力、后勤保障体系以及心理支持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前期准备与风险评估、提升救援人员能力与装备水平、优化救援策略与协同作战、加强后勤保障与心理支持以及持续总结与改进等。这些措施旨在构建一个全面、高效、协同的救援体系,以应对高原地区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和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

参考文献

[1]郑建成. 激流救援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 水上安全, 2024, (14): 121-123.

[2]崔金鑫. 提高消防救援人员水域救援能力的对策分析[J]. 水上安全, 2024, (14): 130-132.

[3]赵军静, 刘昊, 陈思, 柯超. 基于层次任务分析法的水域救援设备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24, 45 (14): 215-22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