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畜牧业疫病防控管理现状
1.1饲养人员的管理水平较差
饲养人员在开展养殖生产的过程中,只是对动物疫病进行简单的预防控制,并没有开展其他的管理措施,导致动物的饲养质量变弱,动物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作为畜牧业疫病防控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时饲养场的技术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的工作,保证动物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较低,没有学习过专业的养殖知识,因此难以把防控知识和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依然使用传统的家畜养殖方法,导致饲养管理效率变低。
1.2缺乏动物疫病的防控理念
由于大多数养殖场的生产规模较小,为了减少投资成本,聘请的管理人员较少,且其不具备综合文化素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能理解现代的科学养殖技术,对畜牧业疫病防控管理工作缺少认知,导致疫病防控工作无法有效开展,部分饲养人员在养殖过程中没有依照相关的免疫程序,对养殖场的内部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将其作为摆设,导致病菌传入到养殖场中,对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损害。
1.3缺少专业的饲养管理知识
饲养人员在开展动物养殖的过程中,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动物发生各种疾病,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需要聘请具备医疗技巧的人员进行管理,避免在动物发生疫病以后,饲养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导致其出现大面积地死亡现象,部分饲养人员对动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只是依据以往的养殖经验,不能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给动物服用过多的抗生素药物,导致动物疫病加重。饲养人员需要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计划,增加药物设备的投资成本,确保动物产品的生产质量。
1.4疫病防控意识较弱
目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式依然复杂严峻,而且疫病防控意识较弱。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够重视,把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调去乡政府工作,指使乡镇兽医站成了一人站甚至无人站,导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无法有效常态化开展。另一方面,部分养殖场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于疫病防控工作缺少认识,因此,在开展免疫程序的过程中没有依照实际要求进行设定,没有按照规定定期消毒,种用畜禽调运前没有提前调查该种畜禽场有没有发生过疫情,畜禽调运监管方面没有常态化严格进行,有些小型养殖场(户)的门禁设施设备不健全,甚至没有门禁设施、导致疫病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并针对常见的流行疫病没有事先制定应急管理措施,导致饲养场的动物暴发疫病,且对于疫病防控工作缺少关注,难以对简单疫病进行有效防控,导致其发展成为重大并疾病,损害了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同时会对人类的居住环境造成危害。
2解决策略
2.1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防患于未然,动物防疫相关部门应完善疫病防控体系,构建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一旦发生疫情,养殖场应第一时间上报,防疫部门要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执行,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另外,对于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一类传染病要制定好应急预案,防止疫病大面积流行[3]。动物防疫部门还应当定期调查当地疫病情况,切实分析发病原因和趋势,根据发病规律总结出免疫方案,从而提升防控水平。
2.2扩大投入成本
随着畜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疫病的种类越来越多,这就需要防疫部门扩大投入成本深入研究,采购先进的检测、诊疗设备,并帮助技术人员学习设备的使用,掌握新型的检测技术,从而快速、高效地对疫病做出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除此之外,还需在疫病的防控措施、疫苗研究、免疫预防、饲养管理、引进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成本,为疫病防控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2.3建立培训体系
基层养殖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其综合素质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间。针对这一现象,需要定期举办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确保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处理好疫病防控的每个环节和步骤。另外,还可以鼓励专业兽医下乡帮扶,提升基层养殖人员的专业水平,为疫病防控提供有效的支持,从而实现精准防控,提高防控效率。
2.4采用高质量疫苗
在进行畜牧防疫的过程中,需要在低温下保存疫苗,例如2℃—8℃或0℃,并且需要开展有效的畜牧防疫工作,避免出现无效防疫。虽然已经注射了某种疫苗来预防相应的疫病,但是此类疫病依然会发生,进而失去人民的信任。所以在进行畜牧防疫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疫苗冷藏设施的完善,在规定温度内对疫苗进行有效保存,并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为疫苗质量提供有效保证,并且需要根据特定比例做好对疫苗的稀释和使用;同时需要为畜牧防疫员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培训,保证防疫员能够做到对不同疫苗使用方法的正确掌握,如此才能够使更多人对畜牧防疫工作产生信任。
2.5落实动物卫生工作
新形势下落实好动物卫生检疫工作不仅能减少疫病的发生,还能增加经济效益。养殖场务必对圈舍进行定期清扫、严格消毒,有关部门做好监督工作,定期进行免疫检查和免疫效果监测,实施重大疫病补贴政策,以此来提升防控工作的质量。
2.6加强饲养管理指导
传统的饲养管理方式是导致动物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需要向养殖户普及现代养殖观念与饲养管理方法,以提高畜牧养殖的技术水平,为畜禽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与空间。一是要防止畜禽混养问题,防疫人员应把畜禽混养危害告知养殖户,并指导养殖户正确的养殖方法与技术;二是要解决环境卫生问题,引导养殖户及时清除畜禽粪便,保持环境清洁,并定期进行舍笼消毒;三是针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建立档案,严格实行防疫程序,促使畜禽规范化生产,保证畜禽产品的品质。
2.7做好消毒工作
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必须要做好养殖的消毒工作,消除疫病的传染源,要建立严谨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以及往来车辆、出入的人员都需经过消毒后,才可进入养殖场内部。而养殖场的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自身的消毒外,不可将外部的肉食产品带入厂区,并定期对使用的生产工具、笼舍、畜禽等进行消毒,以防止畜禽感染疫病。
2.8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建设
需要按照经营性和公益性的原则,来划分相关的服务和职能,在各乡镇积极改革畜牧兽医站。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将畜牧兽医站建设到各乡镇或各区域。并且还需要负责统一管理相关人员、业务以及经费等,在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和技术推广环节,履行好自身的服务职能。科学的界定诊疗服务等原本由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的各类业务,做好对其的市场推广,以畜牧兽医服务为目标,在各乡镇做好对畜牧兽医站人员的鼓励和引导,使其能够做好对经营性实体的创办。
结语
总的来说,疫病与养殖户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疫病防控管理方面入手,做好对畜牧业的加强,对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展,能够直接有效地提升养殖场的收益。现代经济在经过不断发展后,也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高水平的生活,大家逐渐开始重视食品安全,所以,需要从疫病防控管理方面入手,通过对畜牧业的良好发展,来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
参考文献
[1]周湘宁。加强畜牧兽医管理,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513(9):77.
[2]孙新刚。浅论加强畜牧兽医管理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J].农家科技,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