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雷电是在全球各个国家均会发生的一类自然现象。它往往在对流发展十分旺盛的积雨云中形成,雷电所蕴藏的能量可以在特别短的时间段内进行释放,瞬间功率较大,它会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很大的冲击波以及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破坏力极强,经常会导致人员伤亡、破坏供电设备、通信设备[1]。伴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高层建筑物建设越来越多,电子信息设备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均大大增加了雷击风险。为了可以更好地防御雷电灾害,必须要高度重视气象防雷技术工作。本文主要气象防雷技术的工作要点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升防雷减灾水平,降低雷电灾害带来的各项损失。
1气象防雷技术的工作要点
1.1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和防范工作
在气象防雷工作中,需要注重加强雷电监测预警以及防范工作。要不断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预警监测平台,可以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力度,采取现代化先进的防雷技术设备,不断提升雷电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性。平时还需要注重巡查雷电监测预警系统设备,确保观测数据准确以及报送及时,做好汛期雷电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有效的对雷电灾害进行防范。
1.2明确气象防雷工作职能
目前,我国各个地区气象防雷有关的制度正在逐渐健全,地方气象防雷减灾水平也有力了极大提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气象防雷技术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气象防雷工作职能不够明确带来的,所以不能保证气象防雷技术效果[2]。各级气象部门应根据工作实际,明确气象灾害防御中心职责定位,承担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划分、气象灾害调查鉴定、气候可行性论证、应急预案制定以及行政审批受理后技术服务等工作职能,树立规范化气象防雷技术服务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气象防雷技术在防雷减灾工作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1.3强化雷击风险评估
为了进一步提高气象防雷技术工作水平,还应强化雷电风险的评估工作。首先,在雷电风险评估过程中,应充分思量到防雷对象的性质;此外,需要充分掌握地方雷电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且科学有效对地方雷击风险以及雷击所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雷电风险评估是地方气象防雷技术工作开展的重要部分。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才可以更好的做出城市规划和企业选址。在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过程中,应该将地方地形地貌、地理环境、人口密度与设备布设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对雷电灾害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凭借雷击风险评估,才可以更好地制定防雷技术措施,有效减轻雷电所带来的危害[3]。
1.4增强防雷业务能力
防雷技术人员是开展气象防雷工作的主体,其业务能力的好坏直接关乎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质量的高低。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气象防雷技术工作,应加强气象防雷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增强防雷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内容不仅应涉及到防雷基础知识、防雷相关技术规范,还应涉及到防雷检测流程、仪器设备的操作、安全保护措施等实战技术的演练。通过对工作人员开展系统专业的防雷技术培训,不断提升防雷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地方防雷技术服务水平。此外,有关相部门或机构还应积极吸纳高素质气象防雷技术专业人才,通过高素质防雷技术人才来不断更新防雷技术与方法,从而助力气象防雷技术工作再上新台阶。
1.5掌握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技术要领
现代高层建筑是气象防雷技术工作开展需要高度关注的一部分,应掌握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技术要领,主要涉及到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应该在建筑物外部不设避雷针、避雷带等相关防雷装置,从而有效分散强雷电流。第二,在建筑物中安装合理的避雷器,避免感应雷破坏电子设备、电力、通讯系统。第三,采取综合防雷技术,将直接雷击产生的雷电流阻断,使用引下线把雷电流引至地面,再通过接地装置进行阻断,阻遏雷电袭击,确保现代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
2气象防雷技术发展趋势
2.1重预警
气象防雷技术应朝预测预警方面发展。因为不管当前的防雷技术多么先进多么成熟,均没有办法较好地弥补雷电所带来的各项损失。若可以在雷电天气发生之前及时对其进行预防,不但能够较好地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可以减轻气象部门的灾害防御压力。 因此,将来应努力准确地预测并避免雷击。所谓的“防雷”其实就是一种预测保护技术。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雷电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性。
2.2智能化
当前,伴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产品逐渐在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应用,防雷工作也毫不例外,防雷技术变得越来越智能化。通常情况,建筑物的防雷措施主要涉及到3个方面,即外部雷电防护技术、内部雷电防护技术以及综合防雷技术。其中,外部雷电防护技术是为了在出现雷击时对强电流进行分散,这主要是通过减小电流来完成的。内部雷电保护技术是为了减少雷击所造成的破坏;综合防雷技术是使用特殊的设备对雷电进行拦截[4]。众所周知,避雷针在防雷工作中已经使用了许多年,但是此类设备会严重干扰电子设备并阻碍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伴随着现代化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与应用,避雷针的影响将给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所以最好采用屏蔽设备设施防止出现电磁干扰的问题。智能建筑中使用的智能避雷针是无源的和无辐射的,它将在雷击的临界点事先形成向上的先导,构成雷电优先路径,达到提前放电并主动引雷的目的。今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智能防雷设备应用于防雷工作中。
2.3更高效
如今,我国防雷技术大都在高层建筑或加油站、油库、化工企业等特殊场所,而其他地方防雷措施覆盖率不高。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气象防雷技术措施的覆盖率也应逐渐提高。此外,今后还需要注重防雷专业人员的培训,使防雷技术人员跟上时代发展,掌握先进的防雷技术,与时俱进,推动我国防雷技术的快速发展。再者,通过更广泛,更高效的平台,不断提升信息系统收集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并配合新型智能防雷设备,促使气象防雷工作更为有效。
3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高层建筑物建设越来越多,电子信息设备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均大大增加了雷击风险。为了可以更好地防御雷电灾害,必须要高度重视气象防雷技术工作。本文通过自身工作经验,梳理了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强调要从气象监测、防雷职能、雷击风险评估、防雷业务能力、技术要领等各个方面来开展防雷工作,未来还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雷电预警的及时性,促使防雷技术更智能化、更高效。
参考文献:
[1]王衍行.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分析[J].科技风,2013(01):156-158.
[2]阳振宇,郑达芳,吕蓓蓓.关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的研究分析 [J]. 河南科技,2018(11)
[3]余辉,陈国强,何蕊.关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分析 [J]. 科学与信息化,2018(07)
[4]孙大雨,哈斯高娃.浅谈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18,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