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定位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就是加强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企业落实落地,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履行好保护、惩处、监督、教育四种职能。
1.保护职能。紧紧围绕大局履行纪检监察职能,更好地服务大局、保障大局。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激励与约束结合,健全完善澄清保护机制,及时制定《企业纪检监察机关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办法》,对澄清正名工作的要求、程序、流程等进行规定,对党员干部被诬告或者误告、错告且造成不良影响的,通过当面、书面、会议等多种方式及时予以澄清正名,并按照“谁核实谁澄清”的要求,由承办部门根据核查情况开展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旗帜鲜明为受到诬告错告的干部撑腰鼓劲,帮助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不断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2.惩处职能。推进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执纪问责惩前毖后。要建立内部监督制度,持续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党员干部规范用权。要积极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改、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及“近亲繁殖”、疫情防控、餐饮浪费等专项检查,加强公务接待、费用报销、公车管理等“十项费用”的监督检查,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对花样翻新、隐形变异、屡禁不止的“四风”突出问题严肃处理。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醒悟、知止。
3.监督职能。要扛牢政治监督责任,紧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明确监督对象、紧盯重点环节,开展督导检查,推动入脑入心、贯彻落实。要聚焦“国之大者”“企之要务”,对涉及企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开展专项督导,对安全生产领域开展下沉式督导,确保各级管理干部履职尽责,推动企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安全形势稳定向好。要紧盯重点岗位,纪检监察工作要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三重一大”决策、执行、管理等整个环节,重点加强对涉及人、财、物管理的要害部门及关键岗位开展监督,用严格监督保障作风扎实。
4.教育职能。权力是把“双刃剑”,手中握着权力,各种诱惑、算计可能冲之而来,各种讨好、捧杀可能对之而去。纪检监察机构要将清廉国企建设和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有机结合、一体推进,帮助党员干部装上“防火墙”,算清人生“七笔账”。
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政治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1.政治监督定位认识不精准。对政治监督的内涵外延把握还存在着不够准确、理解不够到位。对政治监督主体认识模糊,认为政治监督只是纪委的事情。
2.政治监督不深入聚焦。监督对象还不聚焦。有的没有紧盯“关键少数”,对“一把手”还存在着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问题。
(二)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需要提升
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能力质效有待提升。对中央《关于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学习理解不深刻,监督的方式方法运用不到位,存在不敢、不愿、不会的问题,监督质效还不够高。
(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不够畅通
1.监督工作合力还未形成。从调查问卷分析看,50.7%的调研对象反映各类监督工作太分散,缺乏沟通交流和协作,工作合力还未形成。目前,很多企业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存在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多头监督,重复监督等问题,监督协同作用发挥还不明显。
2.监督质效还不够高。从前期调研座谈交流和监督发现问题情况看,移交问题线索少,主动发现问题少,问题线索来源主要是信访举报和上级转办等,一定程度反映出监督质效还不高,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还需进一步强化。
(四)警示教育方式单一
开展警示教育方式方法不够灵活,采取因地制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教育形式还不够多,各类警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需加强;尤其是在人手不足时,不善于借势借力,加强与宣传部门的协调沟通;廉政勤政教育持之以恒、铺天盖地的大宣教格局还未形成。
三、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充分履行职能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1.在准确理解把握重点内容上下功夫。要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监督的重要论述为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善于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2.在探索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在监督对象上,紧盯“关键少数”,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政治“三力”;在监督内容上,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是什么,最需要坚定维护的政治立场是什么,政治监督就要监督什么;在监督合力上,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
(二)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
1.强化对“一把手”自上而下的监督。一是用好用足谈话制度,强化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的任职谈话、监督谈话,建立健全纪委书记同下级“一把手”谈话制度。二是督促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一把手”作为巡视巡察、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的重点,重点查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依规依纪依法履职用权等情况,强化责任追究,推动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加强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和民主生活会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搞一言堂、家长制问题,防止民主生活会简单走过场。
2.提升对“一把手”的监督质效。一是发挥案件查办震慑作用,重点了解掌握群众对“一把手”的反映,并对涉及下级“一把手”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进行专题分析、优先处置,释放一严到底、一刻不停歇的强烈信号。二是发挥同级监督作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一把手”在自觉接受监督上的示范表率作用,带动引领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开展监督提醒。三是强化“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职位越高,被“围猎”的风险越大,越要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开展经常性政治培训、纪法教育和警示教育,持续强化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
(三)加强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推动完善企业监督体系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推动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党内监督体系、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和基层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
1.压实压紧管党治党责任。一是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要做实做强党委全面监督,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特别是“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对各类监督主体的领导和统筹,紧扣“两个维护”根本任务,使监督工作在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上更加协同,推动党的领导和监督一贯到底。二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完善党内监督,健全党委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
2.推动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做实专责监督,协助党委推动监督体系高效运转,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织密监督网络。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健全基层监督网络。促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形成合力,强化对权力监督的全覆盖和有效性。
3.进一步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加强与审计部门协调配合,用好审计监督成果,不断健全完善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同审计监督贯通融合、协调协同的有效路径,持续强化监督合力。
(四)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崇廉拒腐深入人心
实践中,一是搭建“五微一体”廉政警示教育平台。通过建设廉政微彩铃、廉政微屏保、廉政微党课、廉政微书屋、廉政微表情,让干部职工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廉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设置手机廉洁微彩铃,电脑设置廉洁微屏保,阅读者在廉政微书屋中留下感悟。二是开设“一大一微”两个课堂,企业层面开展“清廉大讲堂”,基层党支部层面开展“廉政微课堂”。在两个课堂上,可采取邀请专家走进来授课,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去学习、为新入职大学生讲授廉政第一课、对新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等方式,让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压紧压实“一岗双责”。开展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专题培训,确保其按照分工严管所辖,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参考文献:
[1]穆琳.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27-34,162-164.
[2]李亚萍.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j].求实,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