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约用水和生态保护问题上,各地区都开始了水库工程建设工作,目的是进行雨水和河水的收集工作,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水体过滤,以满足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用水需求。然而,目前大部分水库都开始出现水体污染的问题,需要管理部门及时针对问题的成因制定解决对策。
1.水库水体污染问题的成因
防治水污染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任务,水资源的日常使用量比较大,造成污染的原因也有很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1.1点源污染
城市中通常会设置固定的废水排放点,用来集中存放和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如果污染过滤处理工作不到位,比如,过滤装置故障,就容易导致废水未经处理排放到河流当中,引发河流污染。点源污染的特点就是: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多、种类多,治理难度大。另外,人们自身对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污水处理意识弱,能力差,缺乏环境保护观念,随意将污水排放在自然环境中,也会造成水体多点污染的情况。水库的水是河流水和雨水共同组成的,而同一区域内的河流大多都是相连的,具有同源性,不及时处理水体问题,容易引发污染问题扩散的情况。
1.2水库自身问题
水库建筑物的材质,水库的地理位置,都是可能引发水体污染问题的原因。比如,建筑物中有金属材料,金属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防腐蚀能力减弱,与水接触产生锈蚀问题,造成水库污染。同时,上游来水量减小、水库的水体置换周期较长、水温较高等综合作用,导致水库水体的“自身发酵”,在一定时段发作。例如每年的7月末8月初,水库上游水浅的地段极易发生蓝藻,或者在水库底层温跃层左右的水体产生异味。
1.3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气候环境中也有会对水库水体造成污染的因素,比如,气象、水温作用导致温跃层的产生。由于风的作用,上层水发生混合和温度变化,水库下层的水体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上下层之间便会产生温度急变的跃层。温跃层下面的温度高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导致产生的硫化氢的数量提高。这是造成水污染的根源所在,需要环境管理部门及时制定可行的解决对策。
2.水库水体污染问题的防治对策
2.1渗透环保理念及方法
农业、工业产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农业为例,使用化学药物处理病虫害问题、过量使用化肥,并对农田污水进行随意排放,都会导致水体污染。应当进行环保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让农业企业能够从物理、生物技术的角度,去研究病虫害防治方法。并通过落实惩罚机制,由政府部门主导,对废水排放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以达到防范水体污染问题的目的。
而在工业产业中,应淘汰冶炼、印染、造纸等行业的过剩落后产能,优先发展清洁环保产业,开发并引进先进的工业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技术,禁止在水库上游保护区内建设重污染企业,从源头控制污染。
2.2生态治理技术
针对目前已经出现的水体污染问题,应重点引进污染过滤装置和吸附装置,考虑综合使用物理技术和化学技术处理水污染。同时,可以扩大水库周围的植被覆盖面积,利用植被来净化空气,涵养水土。重点应挑选一些吸污、隔污强的生态防护林,吸收并拦截一定量的入库污染物。同时,改善水库上游多个汇水口的生态环境,抑制各类外源污染物、营养物的流入。水库内可建造生态浮床或人工湿地,种植适量的紫根水葫芦、芦苇等氮磷含量高的植物,既美化水面环境又能有效预防和抑制水库底泥等内源性污染。
2.3完善水库管理体系
在进行水库水体污染的治理工作时,应着重做好水库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确定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需要使用哪些专业知识、技术及设备,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然后,水库管理中心应选拔和引进优秀的水库管理人才,定期组织专业的水库管理培训活动,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管理制度,提高员工薪资待遇水平。
其次,水库的巡查工作不能懈怠,各级水库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健全巡查制度,做好巡查工作,详细检查病险水库,部分通航水库还需对燃油船舶,尤其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船的安全性进行检查,避免船舶事故污染。与此同时,完善水库周边通讯设施和入库道路的建设,制定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对流域内重点污染源加以监控。一旦出现突发性污染事件,可以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危害。
2.4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互联网+水库管理”的发展前景下,我国提出建立智慧水库一体化管理平台的理念。该平台可集成水库自动化监测、运行维护、行政管理等主要业务,对灾情和险情等进行实时预警处理,管理人员在移动终端即可对水库进行全方位监测和指挥。这项先进实用的水利技术已被水利部认可和推广,值得大中小型水库借鉴与应用。具体使用该技术时,需要在水库周围安装监控装置和感应装置,实时检测水文环境的变化情况,方便第一时间发现污染问题,并根据水污染的严重程度来判断污染源头位置,以便于从源头处治理污染。
结语:在进行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时,应根据水库周围的实际用水情况和排水情况,为受众渗透环保理念,让他们意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自觉从日常工作行为方面研究减少废水中污染物含量的方法,并做好过滤处理工作。同时,应掌握现代化的污水治理技术,包括物理过滤、化学吸附以及生态防治技术。比如,在水库周围建设生态防护林。另外,应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并着重研究如何应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军然,牛文宣,陈梓毅,等.黑臭水体成因分析和治理方法研究[J].城市住宅,2020(3):114-116.
[2]申利亚,朱宜平,陈立婧.我国水库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20, 8;648(11):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