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过敏性紫癜在儿童群体发病率较高,患儿发病后常见腹痛、皮肤瘀斑等病症,病情严重患者进展为肾型过敏性紫癜,对患儿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但腹型过敏性紫癜无法准确确定过敏原,病情反复发作率较高,对患儿及家属的生活均产生影响[1]。临床常规护理中,护患之间的沟通少,一旦护理人员穿刺等操作失误,反复穿刺,导致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意,诱发护患纠纷。综合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自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其目标是促进患儿病情康复,提升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此,本研究选取我院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3年3月接诊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60例患者经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8例、12例,年龄在3-10岁,平均年龄(6.58±1.51)岁,病程6-15d,平均病程(10.25±2.21)d。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9例、11例,年龄在4-11岁,平均年龄(6.87±1.78)岁,病程6-17d,平均病程(10.88±2.5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为患儿布置温馨的病房环境,确保病房干净整洁,遵医嘱为患儿实施治疗措施,包括静脉穿刺及口服药物、皮肤管理等,护理人员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定期对病房巡查,解答患儿家属的各项疑难问题,并注意安抚患儿在治疗期间的情绪。
观察组:为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措施。①症状管理:护理人员评估患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机体情况,评估患儿是否存在腹部包块及腹胀问题,以免诱发肠套叠,监测患儿的排便颜色及性状,一旦出现便血需及时送检,针对关节疼痛的患儿,让患儿经常休息,避免反复活动,适当以中药热敷,促进病情恢复。②心理疏导:在综合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尽可能保持温和的态度,以肢体语言等方法与患儿及家属交流,使患儿的陌生感消除[2]。护患之间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了解患儿的兴趣爱好,找到喜爱患儿的动漫或者音乐,吸引患儿注意力,护理人员模仿动画中的人物与患儿交流,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与家属沟通时注意分享患儿的病情,解答家属的疑难问题,并让家属哆陪伴患儿,提升患儿的护理依从性。③饮食管理:护理人员严谨患儿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并禁止家属购买此类食品,说明饮食的禁忌范围,等待患儿病情稳定后,观察是否出现新发紫癜、陈旧性紫癜。若患儿治疗期间无异常,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说明可增加的食品种类,合理添加蔬菜顺序,包括青菜、西红柿、茄子及土豆等,但水果中应减少菠萝的食用量。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自拟护理质量调查,其中包括给药质量、皮肤管理质量、穿刺质量,每个项目为30分,分值高为护理质量良好。②满意度:调查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每个患儿家属发放1份量表,调查指标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项。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对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标准差指标以x̄±s表示,检验值为t,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检验值为x²,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组间护理质量评分(x̄±s,分)
2.2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微血管过敏反应,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其中的特殊类型,易发生肾脏损伤及胃肠道损伤,儿童年龄小,护理管理难度较大。过往护理工作的内容少,无法提升患儿在治疗中的配合度,护理操作不到位易引发护患纠纷[3]。综合护理是系统性的护理方法,护理内容丰富,自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多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婷. 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探讨[J]. 中外医疗,2020,39(15):148-150.
[2]刘雪纯. 护理干预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4):107+131.
[3]杨爱真. 整体护理在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1):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