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而体育课程作为提升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其价值不应仅限于身体锻炼。所以,德育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公平竞争意识以及遵守规则的习惯,这些都是学生未来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素质,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而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育人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具体的方式方法,以便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德育元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把握教学,关注合作
“合作学习”就是通过与同伴的协同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此为依据,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遵守法律,遵守校规,进而有效强化校园德育。比如,怎样安排团队,怎样把成员的自豪感和团队荣耀联系起来等等。其评估方式以小组评估为主,并将团队的评量视为最终的评价。团体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同时兼顾平衡。班级的出勤、学生的体育成绩、课堂表现、体育技能的学习,这些都是建立在整体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自觉服从纪律。而这样的合作研究本身就是一种鼓励,鼓励他们去思考自己的学习。老师要适时提醒,以免同学们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在德育工作中,老师也要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让他们形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例如,在篮球或足球等团队运动中,学生必须学会相互信任、沟通和协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团队运动中的合作经验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和集体意识。竞争精神的培养同样重要,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反思来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合作中培养责任感和领导力。[1]
二、体现规则,意识培养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规则意识与公平竞争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活动,学生不仅锻炼身体,更在无形中学习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例如,在各种比赛中,学生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如不得带球跑、犯规次数限制等,这些规则的遵守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责任分担”模型,让学生轮流担任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或裁判,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如何遵守规则、如何公正地处理冲突,进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公平竞争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直和公正的品格。在体育竞赛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胜败,重要的是公平竞争和尊重对手。通过体育活动中的规则意识与公平竞争教育,学生能够学会在竞争中保持诚信,为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行为引导,有效示范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德育行为的引导者和塑造者。教师通过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体育教师应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并成为学生的引导人,使学生在运动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比如,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他们的情绪可能会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有时候会有点叛逆,不太愿意听教师的话。他们现在比以前更有自己的想法,学习和模仿的能力也更强。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严格遵守教师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让学生信任的好榜样,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更顺利地进行。举个例子,在体育课上,如果学生对长跑有点害怕,老师可以先和大家一起做做热身运动,然后在跑步的过程中不断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慢慢培养坚持的勇气。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正视困难,不要抱怨,不要拖延,最终达成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再比如,在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整理运动器材,分类清洁摆放,通过一起做这些事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另外,教师可以运用“行为契约”模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行为规范,并监督执行,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自我管理,进一步强化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磨炼意志,塑造自信
在每次教学开始前,老师得先定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预期效果。有目标才能激发意志力,在不同的训练里,意志力的培养方式也不一样。研究表明,习惯对学习和生活影响巨大,但习惯一旦养成了,要改正可就难了。所以,在体育课上,老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养成好的运动习惯,慢慢提升他们的意志力,从一点点积累到发生大变化。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得及时给学生指路,教学生怎么正确看待体育,怎么制定运动计划,鼓励他们坚持下去,逐渐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慢慢培养出不屈不挠的毅力,确保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勇敢地克服,展现出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比如跳高,老师给学生定了新高度,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害怕不敢尝试,而有的学生却跃跃欲试。再比如跨栏,有的学生可能因为怕摔就不敢去尝试,但有的学生想在同学面前展示自我,就愿意去挑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得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特别是那些胆小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先教他们正确的动作,再亲自示范,还要教他们怎么避免受伤。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大目标拆分成几个小目标,一步步来。比如跳高,每次增加一点点高度,让学生慢慢适应,减少对技能提升的恐惧;跨栏项目,可以先从低的开始,慢慢增加难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保持自信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增强他们的意志力。
四、讲述事迹,德育发展
优秀运动员故事是体育课上的德育热门话题,聆听他们的故事,能让学生们对运动更有热情,还能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比如说,在乒乓球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第一对混双大满贯和巴黎奥运会混双冠军得主孙颖莎和王楚钦的精彩故事,他们是中国乒乓球界的杰出代表,在混双项目中展现了非凡的实力和默契的配合。两人始终保持着对乒乓球的热爱、对集体利益的追求和对胜利的渴望,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到最好,赛场上互相支持,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在国际赛场上屡屡取得佳绩。比赛中,孙颖莎和王楚钦总是能够凭借出色的配合和冷静的头脑,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局面。他们的比赛充满了观赏性,每一次击球都精准有力,每一次配合都天衣无缝。他们的故事将会激励爱好乒乓球的学生,让他们看到乒乓球运动的魅力和精神内涵,感受到体育竞技的激情与力量,让学生在努力中取得成功,并增强自信心。[2]
五、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具体方式,初中体育学科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理念,帮助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玉萍.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2,7(7):167-16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77.
[2]张冰倩,黄梓峰.核心素养视域下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探析[J].体育师友,2022,45(1):41-43.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