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安装机械和连接方式将构件组装起来,成为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方式。
从装配式建筑概念来看,其主要强调的是在正式施工之前,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化设计,使组合建筑平面方正实用、结构简洁,外观朴实简单、易于建造,将装配式建筑各预制构件标准化、模数化,经工厂制作加工运输到施工现场,完成各构件的安装、连接。相比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将大多数建筑物的构件在工厂做好生产和加工,极大地提高生产、施工效率并减少现场施工期间的污染,具有施工方便、工程进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建筑构件的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等优点,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2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影响因素
2.1施工人员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因此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2,受到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施工模式也与传统的浇筑式施工模式有所差异,导致施工人员的组织模式也需做出改变。纵观整个施工过程,不同工种的人员数量也发生了较大变动,对普通工人需求量减少,新增了操作大型设备的技术人员和预制部件的运输人员,对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其中某一环节的操作出现失误,就会影响建筑的施工进度,埋下安全隐患。此外,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工人不能充分认识到建筑安全的重要性,就会出现工作态度不端正,或是不按照图纸施工等情况,影响建筑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2.2施工方式
由于装配建筑施工方式的特殊性,施工方式会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若某一环节出现了差错,会使建筑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施工中的管道和线路的布置是最复杂的环节,也最容易出现差错,其原因主要在于在建筑过程中无法完全保证管道和线路的布置和设计图纸完全一致,并且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因外部因素出现配件变形或者脱落的情况,或是因为施工方式不规范导致管道堵塞。此外,施工现场的人流量较大、材料运输多,无形中就会使建筑产生震动、碰撞,导致建筑部件因震动、碰撞而错位、松动,管道线路出现偏差。上述情况都会使建筑稳定性受到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年限都会降低。由此可见,施工方式对于建筑的质量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优化施工方式,规范化建筑施工的意义越来越大。
2.3管理方式
与传统浇筑建筑的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对管理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总承包管理部门要深入施工中的各个部门、班组、分包单位,尽最大可能协调各部门、班组、分包单位之间的工作,促使施工平稳进行1。管理部门还需协调预制部件厂家和现场安装人员的关系,确保一切项目活动都按照指标进行,保证建筑的安全性。管理人员要认真查阅熟悉设计图纸,做好图纸会审,明白设计意图,以免出现因图纸问题或不熟悉图纸导致构件施工错误返工的情况,同时对管理人员、安装人员等做好各项交底工作,掌握重难点、注意事项、质量标准及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并在验收环节严格把好质量关,检查建筑与图纸是否一致,使建筑的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3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1预制墙柱安装施工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墙柱构件尺寸较大,配筋少,高空作业,连接与防水构造较复杂,质量要求严,施工放线要求更精确,如放线偏差过大,将对现场墙柱吊装增加难度和增加工作量。同时对预留钢筋、预埋件等位置精度要求更高,否则会影响下一层的墙柱安装,由此增加了施工难度,甚至影响结构。因此要按图纸、规范、方案要求采用标准化模具进行构件生产,严格控制现场放线精度,保证平面位置、标高精度要求。另外应注意安装预制墙柱构件时,要核对标高、轴线,及时安装斜撑固定,应用固定斜撑的微调功能调节墙体的垂直度,以保证预制墙柱构件安装质量,同时保证高空作业安全性。3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符合各项施工要求,需要结合装配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灵活地运用内剪力墙技术,进一步提升预制构件之间的精密度,从而保证整个装配式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对于各建筑结构和剪力墙的固定作业来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将合理比例的水泥砂浆灌注到螺栓孔中,并将插筋预留在下层板中。也可采用套筒灌浆、预留孔灌浆搭接等连接技术。
3.2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在对预制叠合板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根据施工图纸,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检查叠合板构件类型、编号、安装位置,同时根据施工图纸弹出叠合板的水平及标高控制线并科学的复核调整安装点的标高和位置。预制叠合板吊装需要设置临时固定支撑体系,在住宅建筑工程中可采用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在完成安装工作之后,再对叠合板的高度进行微调。
叠合板起吊时,采用模数化吊装梁吊装,吊装时四个吊点均匀受力,平稳起吊,减小在非预应力方向因自重产生的弯矩。吊装过程中注意避免碰撞叠合板,平稳慢放,以免吊装放置时冲击力过大导致板面损坏。楼板铺设完毕后,板的下边缘不应该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也不应出现空隙,局部无法调整避免的支座处出现的空隙要做封堵处理,支撑可以做适当调整,使板的底面保持平整、无缝隙。
3.3检查和验收
为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检查验收,包括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吊装、灌浆等各工序。如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做好各工序的隐蔽工程验收;吊装作业过程中,对构件轴线位置、标高、垂直度、平整度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预制构件安装和连接节点、装配式支撑模板安装等。又如在灌浆浇筑施工环节中,质检员和监理应做好旁站,严格把控灌浆的浓度,流动性以及凝固情况,严禁浆料过稀或过稠,严禁所有类型不合格的浆料用于施工中去,并准确详细的记录所有的浆质数据。灌浆成功与否除了控制浆水浓度之外,灌浆封堵是否严密也是重要问题之一。施工企业应当提前制定好科学有效的封堵方案,避免因为由于密封不严而造成浆料泄露等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逐步重视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情况。为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效益,需要明确其基本特质,了解其节能性以及美观性,使其不断地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效率,减少建筑中存有的问题,增强建筑安装的质量,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重视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实效,增强国内建筑工程施工水准。
参考文献
[1]郑智元.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1(05):56-57+89.
[2]李沐鸿.浅析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1(04):33-34+36.
[3] 杨娜.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