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栅测试技术在振动冲击环境下的试验研究
吕晓鹏 张魁炜 李文强 王常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吕晓鹏 张魁炜 李文强 王常龙,. 光纤光栅测试技术在振动冲击环境下的试验研究[J]. 中国科学研究,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178.
摘要:
基于IEC 61373标准,通过振动冲击试验,研究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在随机振动下测试结果的差异。同时,对光纤光栅应变测试系统在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下的功能性及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光纤光栅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所测得的数据有效值误差在4%以内;2)在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中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测量有效值保持稳定,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关键词: 光纤光栅振动冲击应变分析
DOI:10.12721/ccn.2023.157178
基金资助:

0引言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因其本身防电磁扰动、抗腐蚀、复用能力强、便于组网等特性备受关注。近几年,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已经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监测技术手段,且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复合材料等行业取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发展,其可实现参数测量种类、数量愈来愈多。本文针对光纤光栅测试技术在振动冲击试验方面进行研究,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1测试方案

本文中试验选用电动振动冲击试验台,对试验件进行随机振动和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通过两组试验用以验证光纤光栅测试技术的试验性能。

第一组,在电动振动台进行随机振动试验并对测试数据对比,将光纤光栅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布置到试验件相应位置,依据IEC 61373标准中的频谱进行功能振动试验,同步采集记录数据。测点信息及布置见表1和图1。

第二组,依据IEC 61373标准中的频谱在电动振动台进行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采集记录光纤光栅传感器数据,以便验证其功能性及可靠性。图片5.png

图1 试验件测点布置图

截图1741156658.png2试验数据分析

2.1试验件随机振动试验数据对比

试验件按照IEC61373-2010标准进行随机振动试验,测试时间为10 min,对比分析光纤光栅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测点的均方根、最大值和最小值,数据见下表2。

表2 随机振动应变值对比(单位:μm/m)截图1741156675.png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所测得的数据误差在1.7%-3.4%之间,数据基本一致,其中光纤2-4误差较大,考虑损坏。挑选光纤光栅测点1-2和2-2均值、应变片测点S12-2进行时域和频域图谱对比,见下图2。截图1741156703.png

图2 时域和频域图谱对比

从时谱上看,光纤光栅和应变片的时域信号基本一致。从频谱上看,由于光纤光栅存在丢数情况,导致频率存在约1 Hz的差别。

2.2试验件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

试验件按照IEC61373-2010标准进行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测试时间为5 h,选择光纤光栅传感器分析整个试验应变信号的均方根值、时谱和频谱,具体见下图3。截图1741156728.png

由图中可以看出,伴随整个长寿命振动测试,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的均方根值,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都保持稳定,传感器性能没有明显退化。

3结论

在振动冲击环境下,光纤光栅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所测得的数据有效值误差在4%以内,两者时域和频域数据基本一致;

在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中,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测量有效值保持稳定,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参考文献

[1]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铁路应用-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IEC 61373-2010[S].瑞士,2010.

[2] 张伟刚,梁龙彬,王述祖,等.光纤光栅与电阻应变片应变测量的对比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1(3):200-205.

[3] 孙佃亮,吴入军,张晓峰,等.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测量应变误差分析[J].仪器与设备,2019,7(1):58-65.

作者简介:吕晓鹏(1989.12--);性别:男,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烟台人,学历: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现有职称:高级工程师。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