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兆1965—中心商业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
吴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慧,. 天兆1965—中心商业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J]. 中国设计,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430.
摘要: 天兆1965—中心商业地块地势依山,地形较为复杂,项目西侧沿用原有场地的标高,形成与大型商业屋顶平接的场地,结合地块内现有的温泉井设置休闲区域、屋顶绿化和小体量的休闲商业,与山势相互融合,提供给游客轻松愉悦的场所,项目入口中心区弧线围绕而成的葫芦形状,形成倚山之势,聚水之源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 ​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DOI:10.12721/ccn.2025.157430
基金资助:

(一)项目概况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隶属湖北省,与湖南、江西接壤,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咸宁,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自然环境优美,享有“桂花、楠竹、茶叶、苎麻、温泉之乡”的美誉。

天兆·1965项目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香吾山公园东侧,东临温泉路,与政通东路和茶花路相接,南邻怡景温泉大酒店,北临温泉街道办事处,曾于1965年被湖北省原省长张体学先生指定为咸宁第一届行署专区办公用地。同时,项目用地内拥有大型温泉井两口,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第一次开挖的温泉水井,弥足珍贵。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8906平方米,拟建商业与还建住宅,同时承担香吾山公园东大门的角色。

(二)用地分析

优势——项目用地位于香吾山公园东南侧,背山面阳,既可享受充沛的阳光,同时又能坐拥香吾山的自然风光;地块是曾经的老行署用地,历史沉淀积厚;地块内坐享两座温泉水井,独具亮点。

劣势——项目地处香吾山脚下,地势依山,地形较为复杂;地块深度较大,不利于商业人流的引入。

机遇——项目用地建成后,将作为香吾山公园的东大门,可充分利用上山游览的人流,提高整体商业活力;地块周边商业项目不多,本项目的成功运作,将充分提升周边地块价值。

挑战——在项目定位上,必须慎重考虑如何在咸宁地区的商业中脱颖而出;在产品定位上,必须考虑如何打造商业的特色,与地块周边的商业形成差异化竞争。

(三)设计理念

咸宁的城市特色,除了有“温泉之乡”“桂花之乡”“楠竹之乡”的美誉之外,还有一个“千桥之乡”的桂冠。咸宁的桥或大、或小、或曲、或伸、或古、或今、千姿百态、遍野飞虹,把大自然装点得格外壮丽、奇目。咸宁的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桥,作为一种基础交通设施,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沟通与连接;而拱形弧线的外观特征,则起到承载沟通重量的作用,是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与此同时,桥也是重要的社交活动场所,人在这里聚集、休闲、观景、或者买卖,这里俨然是一个具有固定形式,但却不固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 

由桥拱和倒影组合而成的葫芦形状,是此次概念设计的要点。葫芦,作为道教象征之一,其宗教意义与道教的“壶天”有关。其经常被用作古典园林的门窗样式或者图案,寓意壶中天地,别有洞天,小中见大,是天地的缩影,给人对方外世界的想象空间。与此同时,葫芦,音近“福禄”,它的外形圆滚有曲线,看来相当福气,加上入口小、肚量大的特色,仿佛能够广吸金银珠宝。项目用地位于香吾山脚下,弧线围绕而成的葫芦形状,更能形成项目倚山之势,聚水之源的设计理念。 

(四)总平面图布局及平面布置

设计依据场地现有的标高,将主要入口广场设置在38.8米标高的平台上,并依据山势和场地的关系,在34.0米标高和44.8米标高设置次要商业入口,人流分别通过这三个标高的入口进入商业内部,从而带动各层的商业活力。设计在大型商业的屋顶,设置屋顶绿化和小体量的休闲商业,与山势相互融合,平添另一番精致。

方案设计在地块西侧沿用原有场地的标高,整理成为与大型商业屋顶平接的场地,结合地块内现有的温泉井设置休闲区域,提供给游客轻松愉悦的场所。

还建住宅则设置在地块北侧,直接面向温泉路,既方便居民的出行,同时也使得居住人流与商业人流分开,相互无干扰。

方案设计依据温泉路的标高情况,分别在地块南侧34.0米标高和地块北侧39.1米标高设计机动车出入口,与室外场地平接,到达地下停车库。

(五)建筑设计

建筑方案设计在沿温泉路的立面上设置弧线的引墙,将街上的人流自然而然的引入地块内部,并在地块中部设置主要的商业广场,同时也是香吾山公园的东大门入口,并通过广场两侧的楼梯和扶梯,引导人流上山或者进入内部商业。到达建筑二层44.8米标高后,设计根据上下山人流的走向,设置南北向的商业街道,同时通过南北两个广场与下面的商业空间相连接。

方案设计在50.2米标高处设置小体量的商业空间,并结合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与下部集中商业截然不同的休闲氛围,并与用地西侧的温泉商业相互辉映。

建筑造型上,用地内唯一的高层,即还建住宅,矗立在用地的最北侧,仿若迎风桅杆,而下层的商业空间,则巧妙的借用地势,与山体融为一体,形成整体的绿化平台,温泉商业等休闲商业以及景观铺地的设计,则组成水流的图案,如微风拂过清泉,结合中部的弧形广场的设计,更显宝泉入瓶之吉祥寓意。

(六)建筑消防设计

场地顺应东侧临接温泉路标高呈北高南低走势,场地区间范围内的温泉路道路绝对标高从北到南由39.1m下降至33.6m,高差达5.5m,场地西侧为山体,与东侧温泉路高差超过11m,考虑到项目场地标高差异较大,为了更好的满足消防需求,本项目充分利用场地特殊高差条件,在建筑地下一层、一层、三层均设置有与城市道路相连接的消防车道以及疏散出入口,方便施救。人流可以分别通过这三个标高进入建筑内部。

本项目建筑层数为地下两层,地上四层。建筑依据场地现有的标高,将一层主要入口广场设置在40.00m绝对标高(±0.000)的平台上,消防车由北侧车行入口进入沿建筑东侧长边大平台,此平台尽端设有消防车回车场,路宽度≥4.0m,可满足消防车通行、疏散及救助要求。

消防车亦可由北侧车行入口到达沿建筑西侧长边场地道路,此道路尽端设有消防车回车场,路宽度≥4.0m,可满足消防车通行、疏散及救助要求,西侧道路由北至南逐渐升高,形成可与建筑不同标高楼层平接的消防通道,其中在45.50m绝对标高处与建筑二层平台相接,二层人流可直接由此处疏散到室外;另外在51.00m绝对标高与建筑三层广场相接,三层结合绿化广场分散布置单体建筑,四层设置屋顶绿化和小体量的休闲商业,建筑西侧疏散出入口可从三层广场直通室外。

与此同时消防车也可由南侧车行入口进入场地南侧道路,此道路尽端设有消防车回车场,路宽度≥4.0m,可满足消防车通行、疏散及救助要求,建筑负一层(34.50m绝对标高)南侧疏散出入口由此道路直通室外。

本建筑地下二层层高4.5m,地下一层层高5.5m,地上一层层高5.5m,地上二层层高5.5m,地上三层层高4.2m,地上四层层高3.6m。

本项目地下室防火等级为一级。布置地下车库、商业、排风空调合用机房、制冷机房、配电房、泵房、进排风机房等设备用房,以及人防区域。消防控制室位于一层,有直接对外出口。

本建筑与周边建筑之间距离均超出9m,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七)结语

天兆1965—中心商业地块地势依山,地形较为复杂,项目西侧沿用原有场地的标高,形成与大型商业屋顶平接的场地,结合地块内现有的温泉井设置休闲区域、屋顶绿化和小体量的休闲商业,与山势相互融合,提供给游客轻松愉悦的场所,项目入口中心区弧线围绕而成的葫芦形状,形成倚山之势,聚水之源的设计理念。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