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就在于学生们对于学习是否具有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地运用赏识教育来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信心和学生内在的动力。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改善,始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和灵活的运用赏识教育,以此来真正的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鼓足学生体育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们在这样的体育学习中,能够真正的实现自我信心的培育和自身身体素质的极大提高。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赏识教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践方向
(一)赏识的形式必须契合学生的求知特点
在赏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的注意其赏识的教育形式必须要切合学生各自的特点。赏识是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只有针对性的鼓励,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动力。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我先是分组让学生进行跨越垫子、交换腿踢小垫子和跨越低横杆的辅助练习,再进行助跑技术跨越斜杆、跨越高横杆的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的跨越式跳高挑战,循序渐进,将本课的重点、难点一一突破,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依据各个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开展赏识教育。这实际上也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那就是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将赏识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使赏识教育的过程,真正的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二)激励的过程必须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体育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进行激励教育的时候,要特别的注重提升学生整体的体育学习的动力。这就是说,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激励教育一定要以学生内在的体育学习动力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们能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相当强烈的动力,这才是激励的目的。因此,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就要求教师的激励过程,必须能够突出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力的支持作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这种体育学习的时候,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内在的学习动力的支持作用。这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效性和学生提升自己身体素质的动力性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适当的运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赏识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不同于初中体育教学,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其实可以更好的运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来开展赏识教育,游戏化的教学过程往往能够使学生们感受到一种有趣性,而这种有趣性在很多时候就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性。因此,提升学生的整体的学习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求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引领之下来实现激励教育。从这个意义而言,如何运用游戏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开展合适的体育游戏,这是激励教育中运用游戏教学方法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结合在这样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的使得教学的过程,体现出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的激励作用。激励教育其实也可以在这样的一种有良好氛围的情况之下来开展,以更好的实现激励教育的效果。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赏识教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践方法
(一)对学生的评价要显示出鼓励性的倾向
在激励教育的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评价显示出鼓励性的倾向。这就是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更多的以一种鼓励的状态和鼓励的取向来开展,这能够更好的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状况显示出其内在的信心来,因此,如何鼓励和怎样鼓励,实际上就构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要维度,鼓励也要求教师能够真正的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鼓励,鼓励也要求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存在的某些不足进行鼓励,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以一种主体性的状态来进行学习,实际上这对于学生的整体的体育学习的效果和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的提升来说都有好处。
(二)对学生进行立体式评价的教学方法
通过激励教育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教师科学与立体的评价。因此,对学生进行立体评价式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激励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障碍跑”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练习手段,提高课堂练习效果,营造了一个良好、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法、比赛法以及评价的多元化,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立体性评价也是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的重要前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全面性的和立体性的教育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也构成了激励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使激励的过程能够显示出良好的导向。
(三)师生良好互动性氛围的形成。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小学体育课堂上也要求教师能够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性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往往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过程中真正的感受到其应有的教育氛围,因此,这种氛围的形成对于激励教育的效果来说,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推动作用。例如,在“跪跳起”教学中,在准备阶段,学生先是跟着音乐进行了绕垫子慢跑热身,充分活动各关节,避免拉伤,随后开展直立纵跳、跪跳前移、跪跳上垫等辅助练习,最后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完整的试跳,同学们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良好。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这种教育教学的氛围中实现自己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学习能力的改善,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的这种互动氛围真正的在课堂上形成起来。
结语:总之,双减政策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式的教育方法,来推动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需要一种更为综合的教学过程和实践过程为前提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真正的得以形成。因此,真正的使得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必须要科学得当地运用激励式教育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夏静,钱丙瑶.“以生为本”理念下小学体育教育中课堂转型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1):136-138.
[2]汤薇.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No.255(07):68-70.
[3]史春元.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操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