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现代电力市场体系构建的迫切性
1.1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主要成效
(1)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政策体系框架基本确立,改革具有可操作性。“9号文”印发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制定推出6个重要配套文件,进一步细化改革任务,明确回答了包括体制架构、市场准入、市场平台、交易类型等在内的诸多重点问题,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电改操作手册”。其后,又陆续出台多份细化文件。(2)输配电价改革全面铺开,约束作用显现。在2017年实现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全覆盖的基础上,2018年5大区域电网输电价格和24条跨省跨区专项输电工程输电价陆续核定,累计核减电网企业准许收入约600亿元。(3)配售电侧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建立,市场秩序得以激活。截至2018年8月,全国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达3600家左右,市场活跃度显著提高。商业浪潮给电力用户带来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力消费者开始“真正”成为甲方。
1.2电力市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输配电价核定机制不透明,无法实现社会监督目标。这主要表现为:输配电价核定参数未向社会公布,引发部分市场主体不满;准许成本的核定是否存“灰色空间”,引发部分市场主体质疑。(2)电网企业角色转变不彻底,公平开放不到位。输配电价改革彻底颠覆了我国电网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但实际上,电网企业并没有彻底放弃电力统购统销、仅收取过网费。表现为电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跨省跨区交易的现象普遍存在,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和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积极参与电力零售市场,公平竞争存疑。
2电力市场与水资源市场协同关系研究
2.1电力市场、水资源市场各自建设情况分析
2.1.1电力市场
水电置换与电力市场交易。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相当一段时间,用电紧张,进而提出了用电指标和用电权的概念。与消费相对应,从生产角度讲还存在发电权———发电厂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生产电力的权利。从1999年7月至2000年7月,置换电量215732万千瓦时,减少弃水大约260亿立方米。21世纪以来,在政府引导下电力交易制度得以不断完善。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实施厂网分开,陆续探索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大用户与电厂直购电、电厂之间发电权交易等。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印发,明确“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
2.1.2水资源市场
水权交易与水资源配置。水权是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有学者进一步诠释为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决策权和让渡权等所组成的一组权利束。在水权理论支撑下,某市于2001年1月与某市签订协议,一次性出资2亿元购买东阳市横锦水库每年的4999万立方米水的使用权,走出了水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使水权水市场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2.2电力市场与水资源市场协同发展的再认识
2.2.1电力开发与水资源利用存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
全球淡水和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能源电力发展方式不合理成为淡水紧缺、水污染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托技术和发展模式创新,实现水资源与能源统筹开发利用,形成“水能开发—电力供应—水资源再生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对于节约水资源,加快电力行业的结构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2.2电力市场与水资源市场协同发展符合市场发育的内在规律
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也是商品交换关系横向和纵向发展并实现有序化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关到相关、从孤立到耦合是市场发育的规律,实现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是市场发展方向。
3电力与水资源耦合市场体系建设的构想
3.1构建电力与水资源紧密耦合的大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电力与水纽带关系及互动机制,谋划构建电力能源与水资源紧密耦合、统筹考虑的大市场,加快价格机制改革,使价格制定合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保护支出。
结合我国资源禀赋,考虑西部能源富集、水资源相对匮乏、东部负荷中心、环境容量有限等实际,有针对性地构建电力与水资源紧密耦合的市场试点,促使水价格、发电价格、输电价格、用电价格、煤炭铁路运输价格走向市场,还原能源成本和水资源成本,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尽可能地使跨省区的电力流向与虚拟水流向更加趋于合理。
3.2通过水资源空间均衡,实现经济社会
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齐步同行水资源的空间均衡,其重要意义不仅仅是保障受水区各类用水需求,更在于可以促进受水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共建生态文明新格局。由于水资源分布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与人口、经济要素的不协调、不匹配问题普遍存在,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南丰北枯、东多西少,山区水资源相对丰沛,而平原地区特别是沿海平原可利用水资源相对匮乏。由于全社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部分流域中下游突破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一度出现水体污染、水环境恶化、地下水严重超采甚至河流季节性断流等问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受到制约。
结语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论证了能源电力与水资源的密切关系以及二者协同管理的必要性。但对能源电力与水协同关系方面研究多偏于学理性或者实证性,缺乏结合我国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开展政策层面的研究。本文从我国电力市场和水市场建设情况出发,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二者不协同性,提出构建协同发展机制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我国现状能源与水纽带关系定量识别[J].何国华,姜珊,赵勇,王建华,朱永楠,何凡,韩昕雪琦,李海红.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20(04)
[2]榆林市水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惠波,苏佳园,惠露,田金梅,王腾,雷欣.中国水利.2020(01)
[3]中国现代电力市场体系研究[J].王鹏,张朋宇,解力也.财经智库,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