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消防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近年来,各级领导对应急救援工作越来越重视,大型消防救援现场通常设立综合指挥部、前方指挥部、后方指挥基地等,有些还需要设立国家级应急救援指挥部。首先,要根据我国当前消防救援现场应急通信的实际发展状况,充分发挥移动通信指挥车的作用,快速搭建前方指挥部,保障现场救援行动的音视频通信、指令下达;其次,要结合大型灾害事故救援时间长、参战力量多、领导到场多、指挥成员多等情况,及时组建国家级、省级综合指挥部,满足指挥调度、协同指挥、会商研判的需求,综合利用大型方舱卫星通信车、移动卫星便携站与指挥帐篷、移动指挥箱、移动电源箱、移动照明车、发电车、系留无人机,以及各种音视频通信设备、多功能显示设备、4G/5G设备、聚合路由器、多模终端等组建综合应急通信保障中心;再次,为确保大型消防救援现场应急通信工作高效、准确、有序进行,还要充分发挥固定通信系统与移动通信系统,地面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公网通信系统与专网通信系统,现场通信系统与基地指挥中心的结合作用,确保大型消防救援现场应急通信系统达到使用标准、满足实战需要、高效快速融合。
2建立消防救援专用通信网
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我国消防救援现场音视频通信传输主要依托运营商公网和350M无线通信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尤其是“断网、断电、断路”复杂情形下,要保证消防救援现场通信畅通,在督促协调运营商优先恢复灾害事故现场公网通信的基础上,首先要组建消防救援专用通信网络,主要包括消防专用卫星通信网络和宽窄带融合的现场通信专网。卫星通信网络是天地一体应急通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数据传输的主要通道,能够保障现场救援通信畅通。在消防专用卫星通信网络系统的构建中,可以利用我国现有的卫星平台技术成果,实现卫星通信网络的高质量搭建。同时还应当结合通信网络的特点进行网络重建,进而降低网络构建成本,以更好地解决救援现场对外通信信号不足的问题。应急通信系统重构应该从“重构基站、重构传输网和切换接入网”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全面整合5G、4G、eLTE、PDT等通信制式,实现全网通。重构基站主要发展背负型基站、车载型基站、无人机挂载基站和超级基站等;重构传输网主要发展卫星、无线专网、野战光缆和浮空飞艇等传输手段;重构接入网主要利用同城切换、异城切换、跨运营商切换等。宽窄带融合的现场通信专网通过充分利用公安350M、应急管理370M频点、采用同频同播技术搭建的消防专用辖区覆盖网、城市覆盖网、现场通信网等,以及采用专网LTE基站、自组网基站、Mesh终端、专网设备等搭建现场传输网,以更好地解决救援现场内部通信信号不畅的问题。
3精选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在大型灾害事故消防救援现场,参与救援力量众多,指挥层次较为复杂。要保障消防救援现场应急通信畅通,还应当注重选用合理的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和通信方式,实施通信组网编程和通信联络规程,满足消防救援现场的层次化需求。在实施消防救援现场通信系统的构建中,要根据救援事件的不同类别、特点以及环境的要求,采用不同类型、不同网络以及不同层级的通信系统与设备,最大限度地优化救援现场通信系统内部结构,满足层次化指挥方式的需求。由于救援现场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消防救援现场应急通信设备以及通信方式的选择应当根据消防救援现场环境要素、参战力量、作战方式等特点,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系统构建方案和现场通信保障方案,选用恰当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方式,确保通信设施畅通。除了满足地面救援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外,还应当确保各级指挥命令及时传达,满足现场救援多层次指挥需求,使得应急通信效果最优化、效能最大化。在消防救援现场通信装备选择中,应当注重通信设备功能、通信技术、通信容量、频率资源等的选择,如选择具有集群功能、数字化可编程的高质量通信设备,以及宽窄带融合、公专融合、多模聚合的技术模式。
4建立和完善应急情况下防灾防毁体系
针对巨灾极端条件下容易断电、断网、断路和公网、专网大面积瘫痪的情形,为确保消防救援应急通信保障和指挥调度系统功能正常发挥,消防救援队伍要结合大型灾害事故危害和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主要应急通信灾备抗毁系统,利用新技术建立“容错”通信手段,完善多元互补的融合通信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自身防汛、防涝、防灾抗毁能力。严格新建队站规划及选址,避开低洼积水等区域,配置防汛、防涝、防灾设施;规范消防队站机房、供电房等关键场所布设位置,在指挥中心和信息机房布设稳定可靠、防汛防震防灾的独立供电系统,做好应急通信网络与数据信息的异地备份,确保巨灾条件下接处警和指挥调度功能正常运转。积极研究和探索通信新技术,为救援行动提供“容错”通信手段。如临时租用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应急通信系统,采用系留式多旋翼无人机应急通信平台、高通量卫星、遥感卫星、激光雷达、5G蜂窝通信、宽窄带融合通信、运动摄像照相、太阳能通信基站和风力发电供电等信息通信与新能源技术,实现“空天地”融合通信,快速恢复通信中断地区临时通信能力,为灾后黄金72h救援提供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攻关破解地铁、隧道、水域、泥石流、塌方、雨雪冰冻等复杂环境通信难题,形成切实有效合理的装备配备方案,实现“融合通信,多元互补”。进一步加强与通信运营商和大型通信设备供应商的协同合作,对洪水淹没基站及变配电场所电力和通信中断等提出相应措施。利用网络、设备、技术、人力等资源优势,定期开展联合保通演练,确保关键时刻应急通信互联互通。
在灾害事故现场,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并且时刻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对消防通信的要求是,必须做到及时、准确、稳定、连续,将现场的状况实时地传送到指挥部,为各级领导的指挥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了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以灾害事故的区域和类型为依据,在应用消防通信时,要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避免出现音、视频卡顿、丢失或通信联络中断等现象。
5结束语
综上述,随着我国消防救援力量由“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大应急”的方向发展,其所面对的灾害事故现场呈现出突发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在重大灾害事故中,往往会出现大范围的停电、通信网络中断、道路损毁堵塞、通信设备难以抵达现场并难以建立应急通信网络,以及复杂的恶劣天气对应急通信效果的影响,使得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形势错综复杂,通信保障任务点多面广,任务繁重。
参考文献
[1] 王宇.新形势下消防应急通信保障的几点思考[J].长江信息通信,2022,35(09):235-237.
[2] 翟华北.如何提高消防救援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探析[J].今日消防,2019,4(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