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汪秀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汪秀萍,. 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 现代康复医学,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005.
摘要: 目的:评价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42例,按照抽签法分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骨科康复护理技术,评价对比两组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进食和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能加速患者的身体康复速度,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骨科康复;护理技术;髋关节置换术
DOI:10.12721/ccn.2021.157005
基金资助:

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骨折疾病较为多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它是利用人工假体进行关节替代治疗,将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在骨质上重建新的髋关节功能,此技术相对成熟、安全,应用在老年骨折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但是此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时间长,为了提高恢复效果,促使患者康复出院,尽早实施康复护理技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本研究将以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分析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病例选取年限为2017年11月~2019年11月,选择来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目标,筛选出42例以抽签法分组,对照组21例,年龄范围44~77岁,平均(60.33±4.69)岁,男13例,女8例,双侧10例,单侧11例;观察组21例,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61.52±4.88)岁,男12例,女9例,双侧11例,单侧10例。以上资料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均为首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内容知情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下肢瘫痪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等。

1.2 方法

行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主要负责日常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教育,讲解相关注意事项,按照手术流程配合完成手术,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叮嘱其下床活动等。观察组行康复护理技术,具体技术内容是:(1)心理护理。骨折后的疼痛、行为、功能障碍问题使得患者存在严重的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增加与患者的沟通次数,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顾虑和担忧,提供有效的情绪宣泄法,联系家属共同参与心理疏导,给予更多关心和陪伴,通过心理暗示法、转移法和音乐调节法等方式让患者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耐心并积极配合治疗[1]。(2)健康宣教。详细向患者讲解髋关节手术的内容、技巧以及骨折情况等,将以往手术成功病例展示给患者提高其自信和勇气,认真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优势和方法,介绍术后康复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护理内容,多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减少辛辣刺激物,监督患者戒烟戒酒,讲究个人卫生,督促患者自觉形成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更好的加速骨折康复[2]。(3)康复训练护理。待患者麻醉感消退后,应采取床上主动练习,帮助患者进行踝关节活动练习,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受压肌肉和下肢,以免造成肌肉压疮,在患肢下放一软垫,将患肢抬高减轻水肿,将髋关节外展并保持屈曲位,每天加强练习,鼓励患者主动在床上练习各关节环绕和下肢屈伸运动,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外展、内敛,使用支具或由护士陪同下床活动,练习走、坐、蹲等行动,每天练习总时间不超过2h,依据患者的身体耐受度加强平衡训练,慢慢的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使患者恢复正常的下肢活动能力,若患者训练时感到疼痛,应在训练结束后使用冰敷缓解,预防下肢水肿[3]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运用本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由患者进行匿名填写,主要对本次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在85~100分非常满意,70~84分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和统计用软件SPSS26.0,定性资料的描述用百分比(n,%),检验用X2,持续性变量资料的描述用(±s),行t检验,P<0.05为统计意义显著。

2结果

2.1 康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护理后的下床活动时间(3.11±0.57)d、进食时间(2.54±0.44)h以及住院时间(19.55±2.33)d与对照组的各数据(5.66±0.71、6.88±0.85、27.22±3.69)相比,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t=12.8343、20.7792、8.0541。

2.2 护理总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100.00%(21/21),其中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是52.38%、47.62%,不满意为0%,而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1.43%(15/21),对应值分别是38.10%、33.33%、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000。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骨折常用治疗手段,其作用是修复、还原髋关节,此技术是利用人工假体替人体病变的髋关节,能准确消除病灶,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关节功能,并且此手术效果好,安全性高,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还能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能力,但由于患病对象的年龄大,手术存在的危险性高,术后恢复慢,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安全事件影响预后效果,因此护理技术成为手术的关键。

髋关节骨折属于骨科疾病,其护理工作内容更加注重康复技术,康复护理既要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还要确保患者的身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骨科康复护理技术是在康复医学理论的基础下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状态而实施的一种护理方案,科学指导患者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从心里、认知及饮食、生活等方面加强针对性干预,最大程度减少护理的盲目操作,让患者在身心达到最佳舒适状态下配合医生进行关节、肢体训练,慢慢提升身体能力,恢复正常行为[4]。如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进食、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间显著比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由此说明,行康复护理技术的效果比常规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关节功能方面凸显的价值更高。

综合上述,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积极采取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具有显著意义,不仅能加速患者的康复进度,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让患者更好、更快的回归正常生活,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严洁敏,董丽娟,龙艳.骨伤科护理门诊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7(15):2082-2085.

[2]潘月枝,邱婷,谢晓丽.康复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195-196.

[3]刘丽芳,徐芳.延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康复训练的影响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5):159-159.

[4]赵文雅,关小丽,罗盛珍,等.个体化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5):2392-239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