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种产业的不断蓬勃发展,我国当前对水资源的用量越来越大,这就为污水相关质量检测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污水检测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需要明确影响检测准确性以及检测稳定性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促使检测结果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准确、稳定,为后续的污水处理工作提供一定支持。
1 污水质量检测的意义
所谓的污水质量检测是指对污水水体中的悬浮物、水生生物、化学成分等内容进行检测,以此来得到准确的水质数据,判断水质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为环保提供准确依据。由于我国目前水资源十分匮乏,因此对污水进行水质检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污水质量检测,能够充分的了解到污水当中的化学成分,能够针对污水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并且通过对污水进行质量检测,也能够让人们对污水的成分有更清晰的认识,为水资源后续的处理以及水资源的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对污水进行质量检测,不仅能够为工业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解决工业生产用水的难题,也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再生效率。
2 提高污水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2.1采样前期调查,合理设置点位。
污水检测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只是需要将污水样品拿到实验室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测,采样前期的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检测之前,还需要确定污染的源头,并且准确选择好采样点位,保证样品真正具备代表性,以此保证检测结果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确定污染类型,是属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还是生活污染。调查污水是属于物理污染、化学污染还是生物污染。其次,在污水采样之前,采样人员应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可包括:该单位是否正常生产及生产负荷、是否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污水处理设施是否运转正常等。再次,在确定采样点位时,按照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位置设置点位。对于环境中难以降解或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污染物,根据环境管理要求确定的应在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放口设置采样点位[1];对于其他水污染物,可在排污单位总排放口设置点位。
2.2控制污水水质采样。
污水采样是污水检测的基础,提高污水采样的科学性,对整体检测实验有重要影响。在实际过程中采样时要对枯水期和丰水期都进行采样,如果是特殊情况也可以进行季节采样。在采样地区开展检测时已经建立了固定的检测地点,取样时就可以按时间进行。对于污水采样的频率也要有科学严谨地进行,在固定时间采样中最少进行一次,而高频采样中需要在固定时间内开展多次采样,采样间隔应保持固定。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进行,不仅对水体采样有帮助,也能在水样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减少水样被污染。在进行污水采样时,要考虑采样地点的分布合理。例如河流污水采样,可以结河流宽度和深度以及上下游进行采样点的确定。这对较宽河流采样时,一般设置等同距离的采样点。如果是在水生植物较多的河流中采样,就要对表层水体和中层水体进行采样[2],需要注意的是要减少下层河床水体的采样,防止其他物质对水体采样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采样也是保证污水检测结果的重要方法,需要提高重视程度。
2.3利用专业方法,合理控制误差。
在对污水进行检测过程中,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最重要的就是对误差进行合理控制,保证结果在不受客观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变得更加准确和有效。由于整个检测工作需要涉及到很多项目,并且每个项目中都会应用到不同的检测方法,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误差,就需要在众多的方法中,选择出最适合、最合理的分析方法。目前,常用分析方法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除了采用对日常使用的分析器皿定期校准来减小误差,还可以通过固定项目使用固定器皿的方法,尽可能降低误差。仪器分析的对象大多是半微量、微量、超微量,甚至痕量分析,灵敏度高[3]。这就对仪器性能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对仪器定期调谐,定期保养,在检测过程中使用纯度较高的对照品来减小误差。不论何种检测方法,在检测过程中为了对质量更好的控制,一般多采用空白试验、平行样、加标回收等手段,从实验室环境和检测人员操作习惯等方面加以监督,进而将误差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2.4构建科学的检测方式和检查环境。
要根据水质检测情况来具体选择一些适合检测的方式,不同的方式方法会导致不一样的检测结果,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才能够得到更精准的结果。根据国家规定标准去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根据行业标准来选择方法。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素质和一起质量自然非常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因素是检测的环境。要根据水质情况来选择检测方式,有时要依赖特别的环境来当作前提[4]。比如,检测水质中的微生物,就必须要在无菌操作的环境中进行。所以在选择合适的水质检测方法时,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在多种方法之间选择一个最可行的方式。
2.5建立完善有效的检测管理机制。
在开展污水水质检测时需要进行水体的采样分析,所以在水体采样时要采集有代表性的样本,采样结束后要将样品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在样本运输时被进行再次污染,确保检测结果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检测实验过程中,要对检测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要注意空白实验中的空白值不能有大的波动变化,防止在对比时产生效果上的影响,要严格控制实验的精准程度降低实验的误差,确保分析结果时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检测结束后不能急于进行实验分析,要对实验样本进行二次检测,用来做重复校准[5],保证检测实验结果质量,方便日后的分析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给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污水处理工作中,需要先开展水质检测分析工作,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水质净化处理,所以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讲,污水处理能力决定着我国水资源的储备量,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对污水进行合理的处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水环境,为我国提供更多可使用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1]谢芳芳.如何提高污水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6):3540.
[2]朱志林,姚益伟,吴秉熙.关于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探讨[J].环境与发展,2020,32(06):158+160.
[3]周智墩.如何提高污水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51.
[4]陈芯蕊.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J].数码世界,2020(05):61.
[5]吴丹琪.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9,26(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