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一)塑造学生健康的品格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其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做人的基础,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没有健康的品格,也就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就不会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就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强身健体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就很难得到发挥。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弱,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在体育锻炼中遇到挑战时,往往会丧失信心,出现畏难心理。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确立富有针对性的德育主题,根据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德育环节,将德育潜移默化地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错误认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实现体育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同步提升。同时,体育训练活动也是一项综合性的人际交往过程,学生在体育训练活动中需要与同伴密切协作,在体育锻炼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同伴在体育锻炼中遇到问题时,可以热情伸出援手给予帮助。体育训练活动的综合性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在集体训练和活动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格。
(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体育技能训练阶段,经常会遇到困难。如有的同学面对有一定动作难度的体育训练项目,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的同学在家庭中备受父母的宠爱,过着安逸的生活,一切问题都由父母为自己解决,自己遇到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没有面对和解决困难的勇气;有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就畏首畏尾,逃避困难,这都是导致学生害怕挫折和缺乏抗挫能力的重要原因。而体育教学内容和环节十分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这样那样的考验,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契机。教师可以“意志培养”为道德教育主题,让学生了解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的卓越成绩,让学生了解优秀运动员在体育锻炼中的动人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不断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困难,不怕困难和有勇气克服困难。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德育的针对性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根据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德育渗透主题,同时也要关注和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道德表现,将学生的表现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确立相应的德育主题,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真正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解决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蕴含于其中的德育元素,这对于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德育元素有机融入到体育训练活动中,使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受到启发。
例如,现在的小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出现畏难发愁的情绪,甚至不敢面对困难,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缺乏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心。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这种心态和这种心理反应:学生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物质条件较为丰富,生活中的问题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在生活中缺少解决问题和自主思考问题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教学内容和某些环节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例如有些小学生不喜欢长跑运动,而长跑活动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看优秀运动员刘翔在跨栏运动中的优秀表现,以及刘翔在平日训练中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场景,并且让学生思考:刘翔是怎样克服困难进行体育训练的?他为什么能以这样强大的毅力去战胜困难?他在面对困难时是怎样做的?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克服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去解决困难,这样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为祖国争光。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我们在体育锻炼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有健康的体魄,为了能有更多的精力学习,健康地生活,我们必须充满信心,鼓足勇气。只要我们努力进行锻炼,就一定会克服困难,提升我们的身体素质。接下来,让学生先设定一个较短的距离,从短距离的跑步开始,然后逐步增加距离,让学生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增加难度。学生每次完成长跑任务,都需要不断超越自己。在长跑的过程中能使学生认清困难,明确目标,不断克服困难,磨砺意志,从而一次又一次地完成长跑任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体育训练的信心。
(二)密切联系生活,加深学生道德情感体验
小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时要多采取直观性教学,特别是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避免生硬的理论说教,而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用生活案例进行德育渗透,以事实为根据增强德育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道德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三)注重日常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和组织纪律意识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的自制力较弱,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不良习惯也会带到体育课堂和体育训练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从日常体育训练的点滴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组织纪律意识。而目前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组织纪律意识比较淡薄,在体育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和组织纪律意识非常必要,有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教师要在体育活动中抓住教育契机,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和文明习惯教育。
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抓好德育渗透工作,把德育融入日常的体育训练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养成文明的道德习惯。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将德育有机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德浩.具身德育: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理论视角[J].体育学刊, 2020(4):1-6.
[2] 毛振明.近20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回顾与反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9(3):1-6.
[3] 袁泉.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 2022(19):74-76.
[4] 余婧.中小学隐性德育课程的缺失及重建[J].教学与管理,2019(5):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