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冯琳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冯琳琳,.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 国际护理学,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09.
摘要:
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60例,将其用随机数表法,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胸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均小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预防性护理干预干预效果
DOI:10.12721/ccn.2023.157109
基金资助:

肺癌是一种原发性支气管肺部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相对较高。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2022年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的肺癌的临床发病率高达18.06%,死亡率高达23.9%,对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2]。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在肺癌临床治疗上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胸腔镜下切除病灶,但由于手术会对机体产生应激性刺激,加上患者术后需要卧床,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也会影响预后。预防性护理干预是近年来发展并不断完善的一种护理措施,更加注重细节方面的护理,在并发症未出现之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本研究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探究和评价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取60例于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组方法是随机数表法,每组各包括30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45岁,年龄最大75岁,平均(63.34±2.28)岁。观察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42-76(63.25±2.24)岁。统计分析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成立预防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在上岗开展工作前均接受系统培训。收集整理并综合分析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患者家属对于疾病、手术以及护理等相关医疗知识的认知程度和知晓程度,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护患沟通交流群,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向其介绍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让患者和家属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防性措施。随时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积极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耐心的安抚患者情绪,让其意识到保持情绪稳定对于促进病情恢复之间存在的必要联系,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情绪压力。手术结束后,对于有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要每日定时为患者翻身,并按摩肢体,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要做适当的主动屈伸活动和床边姿势转换训练,并逐渐过渡到步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锻炼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肌力,以促进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遵医嘱指导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指导患者自行阅读。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将两组的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胸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将3项时间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评估护理前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严重程度,评估焦虑程度时使用焦虑自评量表[3],得分在50分以下提示无焦虑,得分超过50分表示患者有焦虑情绪,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时运用的软件是SPSS27.0,计数类的指标(n/%)在检验时使用的是卡方,计量类指标(均数±标准差)检验时使用t作为检验方式,最终获得的统计值P,如果大于0.05,则提示是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而<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见表1。

表1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114.png2.2时间指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胸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见表2。

表2比较时间指标(x̄±s)115.png2.3焦虑程度

两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均小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比较焦虑程度评分(x̄±s,分)116.png3讨论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对于肺癌患者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与此同时,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难免会产生负性情绪,加上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相对较长,下肢长时间得不到锻炼,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预防性护理干预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旨在通过多种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本研究显示,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护理后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缓解,且患者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体现了预防性护理的优势。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规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趋势,对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判定和评估,提出预防性护理方案,这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5]

综上,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燕燕,邱菊芳,刘婷.探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9):129-131.

[2]郭小华,孙超君,陈思蓉.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30(16):183-186.

[3]代欣.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862-863.

[4]朱颖,李静.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性护理干预[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6):1051-1052.

[5]王岚,沈文军.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性护理[J].护理学杂志,2020,35(14):13-1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