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对其个性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初中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性格,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自信。老师们应该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对我国一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差的现状进行切实的改变,让学生们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享受快乐,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促进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初中体育教学正在不断进行改革,但很多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不足,这就需要多方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调动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笔者结合自己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体会,就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使学生主动参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如:在进行体育锻炼前需要做好热身活动;体育运动后要通过慢走使状态逐渐平复,不可直接就地休息,以免对心脏造成伤害。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体育锻炼常识,就很容易在训练中出现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出血、骨折等现象。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时能掌握更多体育锻炼知识,并找到符合自身生理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进而在掌握体育知识的基础上参与体育锻炼,保证自身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在体育锻炼中受伤的可能。笔者调查发现,相对于掌握体育知识较少的初中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较多的初中学生更愿意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其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也更高。
(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长期以来,由于学业的压力,部分初中学生长时间埋头学习、缺乏锻炼,学生群体中的肥胖率、近视率逐年攀升,体态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学生可通过参与体育锻炼解决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常见的健康问题,促进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结合不同体育教学内容,将学生合理分为不同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索,合作完成学习和练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同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相近,这样可避免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基础较差,无法与组员配合完成任务而产生挫败感。教师应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使每一名学生获得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教师让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不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取小组合作方式,通过理论知识讲解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在学生掌握理论与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并开展体育项目练习。这一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自行控制学习进度、选择练习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总结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教师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互动期间了解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内心的真实想法等,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针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重视与这类学生的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找回自信,并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从而增强整体体育教学效果。
(二)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体育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愿意主动参加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可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将游戏融入体育活动中,满足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并利用游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百米短跑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取游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竞争的方式练习百米短跑,并设置相应的奖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创设复杂的运动情境。复杂的运动情境指动态变化、结果难以预测、需要灵活应对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教学比赛或成套动作的展示。教师应将简单运动情境、中等复杂运动情境、复杂运动情境结合,以复杂运动情境为主。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运用并不断强化和巩固,既能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又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教授篮球控球、运球技巧时,可组织学生开展“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让手中有篮球的学生扮作“小偷”,让手中没有篮球的学生扮作“警察”。“警察”需要对“小偷”进行抓捕,并截停“小偷”手中的篮球,“小偷”需要通过运球、控球技术,躲过“警察”的拦截。通过上述游戏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均明显提高。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比赛等,能够很好地活跃体育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还需要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例如,在初中体育理论知识教学阶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体育比赛的经典片段,为学生讲解体育教学实践要点等,让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相关体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
(三)设置合理的考核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体育课程的考核需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并在考核中展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与强化,结合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不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不同体育教学项目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训练与考核,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调整好身体机能。在考核中,教师还需要加入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行为等方面的评估,考核学生自我防护措施的应用情况以及应对体育教学中突发状况时的态度、做法等。同时,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考核从总结性考核逐步转变为日常考核,强调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初中体育教师应了解影响初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相关因素以及教学现状,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合理设计体育课程考核项目和内容,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辉.后疫情时代下关于初中体育教学的冷思考[J].田径,2022(02):62-63.
[2]罗红群.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的作用与策略[J].亚太教育,2022(0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