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对空通信导航专业军士“技管一体”战斗支援能力培养研究
王传刚 田华明 卢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传刚 田华明 卢翰,. 海军对空通信导航专业军士“技管一体”战斗支援能力培养研究[J]. 无线电研究,2024.1. DOI:10.12721/ccn.2024.157007.
摘要:
海军对空通信导航专业军士主要负责舰基、岛礁以及驻屯机场对空信息传输与导航引导等任务,专业岗位能力已由原来单一的“技术保障”为主向“技管一体”复合能力素质要求转变。本文首先对海军对空通信导航专业军士岗位职责变化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新的能力需求与培训实际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最后结合近年来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体会阐述了相应的经验做法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技管一体;岸舰一体;为战育人;实战流程
DOI:10.12721/ccn.2024.157007
基金资助:

随着海军航空兵部分陆基机场转隶空军航空兵,标志着我海军航空兵已经初步实现了从建国以来一直以岸基航空兵为主向以“舰载战斗机、直升机、预警机、教练机”为基础的舰载机体系转型。而作为舰载机飞行作战、训练必不可少的海军对空通信导航岗位人才能力素质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在对海军航空兵对空通信导航岗位变化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该专业军士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实践措施和军士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一、海军对空通信导航专业军士岗位职责转变分析

(一)岗位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我海军航空兵在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岸基航空兵为主,陆基机场是保障飞机起降的主要平台,对于对空通信导航保障来说,主要包括机场内的对空通信导航台站以及航路导航台、对空台等,保障对象相对单一,与空军航空兵对空通信导航保障区别不大。随着我航母陆续入列和南海岛礁建设,舰基对空通信导航保障和岛礁机场对空通信导航保障规模越来越大,重要性越来越强,对空通信导航岗位也由原来的单一陆基保障为主向舰基、岛礁和陆基保障并存转变,即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因此,对空通信导航保障的环境、业务类型、装备类型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作为保障主力的对空通信导航专业军士的能力素质要求也必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二)岗位职责由“装备保障”向“战斗支援”转变

早期的军士队伍能力素质要求相对比较单一,主要职责就是开展装备保障与值班值勤等。但随着军队改革不断深入,海军航空兵逐渐完成舰载化转型,再加上对空通信导航专业技术军官岗位逐渐减少,对军士队伍的能力素质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体系下的对空通信导航专业军士必须在具备装备保障、值班值班等岗位专业技术能力基础上,还应具有分队训练组织与管理、分队人员管理以及分队组织指挥等能力,即岗位职责由原来相对单一的“装备保障”技术型能力为主向“装备保障、分队训练与管理以及分队组织指挥”战斗支援型复合能力素质要求转变。

(三)装备保障与运用等能力标准发生转变

海军对空通信导航专业军士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由“一元”转变为“多元”,随着岗位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舰载转型的要求,原先陆基为主的台站一些“便利”条件发生了变化。比如,陆基台站保障过程中,一旦装备发生故障,可以由多种处理措施,一是可以立足台站自身的资源进行维修,多储存设备备件等;二是可以借助通信营信息保障室技术力量进行维修;三是可以借助设备生产厂家、院校等技术力量进行维修。但岗位环境一旦变成航母或岛礁机场,许多措施就会受到限制,这就要求这些岗位的军士具有更高水平的装备保障能力和装备运用能力。

二、当前培养存在的矛盾问题

随着海军对空通信导航专业军士岗位类型、能力素质以及能力标准等变化,对军士的培养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专业军士主要依托“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开展培训。依据海军对空通信导航专业军士岗位能力需求和目前培养实际开展了针对性地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院校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教学改革是院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解决院校办学定位的问题,无论是教学内容改革还是教学模式方法改革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开展的,院校教育始终在强化知识体系教育与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之间相互纠结。因此,从以往长时间来看,这两种理念基本都是轮流占主导定位。那么,院校教学到底应如何定位?如何解决知识体系完整性与岗位任职能力生成培养之间的矛盾呢?这是院校教育所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当前,军士院校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双重属性,根据军士岗位职责定位要求,应更加偏重于任职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生成培养。如何解决学员将理论和实践对接的问题?院校教育给予学员全面和系统的理论储备,但由于实践教学条件、教员队伍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给予一个相对明确、系统的转化方法,这让部分学员在新履职期间,自身的理论优势无法有效转化为部队战训实践的现实助力,往往给部队留下“眼高手低”或“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的印象。尤其在航母、岛礁等战位,基层单位多是独立的,对如何运用理论优势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

(二)部队在岗训练以能力保持训练为主,能力提升训练不足

海军对空通信导航专业军士岗位特点是“战训一体、平战结合”,在日常飞行训练、演习等保障过程中既是在值班,同时也是在开展训练。但无论是值班还是训练主要还是以任务完成为根本目标,因此,部队在岗训练主要以能力保持训练为主,缺乏对岗位人才的能力提升训练,目的相对比较单一,目标定位不利于军士队伍长期的成长进步。

(三)缺乏强敌分析与对策研究

军士队伍逐渐成为军队建设的一支重要的作战力量,职责定位也越来越宽泛,也越来越高,逐渐由辅助地位走向主体地位,由单一技术保障型向“技管一体”型转变。但无论在院校教育阶段还是部队在岗训练阶段,学习的重点仍然是执掌装备的原理、维护、维修以及基本的分队训练管理方法、流程等,主要精力用在了对“自我”的学习,而未来信息化、网络化作战,电磁环境越来越负责,信息通信已不仅仅是用于辅助和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通信导航保障也逐渐由“幕后”走向“台前”,由“辅助”变成“联合”,甚至成为直接的攻击手段。因此,作为信息通信导航保障的主要力量应加强对强敌信息通信导航新技术、新战法、新实力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开展强敌对策研究,并开展战术创新研讨,知己知彼,才能真正做好“战斗支援”工作。

(四)军事职业教育效能离目标定位还存在一定差距

军事职业教育是院校培训、部队在岗训练的有效补充,是“三位一体”培训体系的重要一环。但对照分析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军事职业教育信息资源还在逐步完善中,信息资源的岗位针对性也在不断提高中,离理想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海军对空通信导航岗位军士多分布在“小、远、散”单位,在岗人员学习MOOC等的保障条件还不够完善;三是学习动力不足,对提高岗位任职能力离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教学训练改革实践与对策、建议研究

(一)坚定“立德树人、为战育人”鲜明导向

军队人才培养主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作为新时代海军对空通信导航专业军士人才培养,必须大力强化军魂培育,把培育造就坚定举旗人、可靠接班人、事业传承人作为首要政治责任,不断用强军思想、光荣传统教育引导整个军士队伍坚定对党忠诚之魂,树牢强军报国之志;必须大力加强战斗精神战斗作风培养,扎实抓好战斗精神培育,着力锤炼学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气,强化“岗位就是战位、值班就是打仗”的战斗意识,激发学员不断练胆激气、砥砺品格的热情和动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二)适应新时代军士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岸舰一体、技管结合”岗位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新体系

适应新时代军士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建设突出了海军航母平台、岛礁机场以及驻屯机场等环境特点与学员任职岗位需求,深入部队一线深度调研、广泛论证,开展了岸基和舰基岗位一体化施训、管理与技术保障融合设计,研究制定了军士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训练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具有时代背景的专业人才培养新体系,实现了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解决了岸基与舰基不同领域方向特点的教学训练问题。

(三)适应新时代军士任职岗位需求,搭建了具有“战味浓厚、海味鲜明”实战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突出强军目标统领,坚持“理实一体、贴近实战、任务牵引”的现代军事教育教学理念,强化“技管结合”型军士培养路线,瞄准实战训练需求,实施教战研战策略,构建了以提高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实战流程为主线、以内容创新为切入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创新了基于实战流程的体现具有“海味、战味”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科目,丰富和深化了专业实践教学课目,解决了院校教学施训与部队岗位实训有机统一、同步发展的问题。

(四)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特征规律,创新了具有“理实一体、虚实结合”实训特色的教学模式方法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开展了教学模式与方法运用创新研究与实践探索,针对不同课程和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模拟训练与现地教学的结合,将想定教学、战例研究、翻转课堂、竞赛法、混合式以及研讨式等教学模式方法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同时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全程运用在装备课程实施教学中,实施MOOC课课程建设,创新运用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中,实现了依托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改革,解决了新装备新技术内容深、理解难度大、教学时间短等难题。针对分队训练与组织管理等能力训练,开展想定作业、战例研究、强敌分析等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员创新意识,提高学员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技能解决复杂电磁环境下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学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五)适应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需求,打造了具有“岸舰通识、指技复合”时代特征的新型教员队伍

针对新时代海军航空兵转型建设对教员队伍培养需求,研究教员队伍建设发展总体规划设计,通过强化专业岸基装备保障技术,拓宽到舰基装备技术领域,实现了教员队伍岸基和舰基专业领域双轨融合培养发展,达到岸舰保障领域通识目标;通过对标部队军士“技管复合”专业岗位前瞻性需求,坚持科研成果转化课堂教学和服务部队战斗力提升理念,以部队实战装备训练保障为牵引,通过参与部队重大演习演练和装备服务保障、岸/舰基通信导航新装备信息化建设、新装备跟研跟产以及巡检巡修等活动,开展装备战训理论技术研究,指导部队开展新装备技术保障与战术运用、新战法典型应用,建立了具有“精理论、懂战法、能指挥”能力特色的装备保障服务队伍,有效提升了专业整体服务部队能力和水平。

同时,本专业还尝试建设一支“特聘”教员队伍,从部队及装备厂所遴选一批能力素质过硬的训练管理、装备保障和技术保障人才,通过考核认定,发放特聘教员证书,定期到院校开展授课或讲座,有效补充常任教员队伍部队经历相对单一和新装备新技术知识更新慢的不足。

(六)适应“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要求,紧跟部队需求,开展MOOC、微课等信息资源建设

军事职业教育是新时代“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重要的一环,院校承担了相当大一部分的在线课程建设,在院校教学过程中,依据海军对空通信导航部队提报的在线课程建设需求,结合院校内部优势资源,开展了多门针对部队岗位能力生成的在线MOOC、微课以及虚拟训练课程的建设,发挥了院校教育优势,满足了海军对空通信导航岗位军事职业教育的需求,为海军人才培养提供了助力。

军士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远的、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院校、部队共同的努力,最终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同时,只有将专业知识和思政育人有效结合才能最终培养出政治过硬、能力出众、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的新时代优秀岗位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林健.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14

[2]王淑荣,王一依. 公安高等院校专业建设之思考[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7(3): 115-119

[3]严琰.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微思政”工作创新路径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60-162

[4]黄文林.基于学生画像分析的高校精准思政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04-1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