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作为当下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之一,为了有效对该种环境问题进行控制,国家相关部门也已经积极出台相应政策以及法律,有效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作为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措施,可以有效对相应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进行控制,并合理分配到其他园区,保证整个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可以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值,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有效控制。因此,本文将以工作园区为例,对档期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环境容量进行计算,通过结算结果,提出可以对污染进行有效控制的措施。
1.大气环境容量的分配与计算
在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工业园区的大气质量进行有效掌控,从而实现对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的有效控制,因此在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大气环境容量进行有效计算,进而将超出环境容量的大气污染分配到其他区域,从而保证工业园区的大气污染总量满足其大气环境质量控制要求[1]。并且在对大气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充分考虑季节变化以及周围环境变化等因素,防止由于想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进而导致无法对大气污染总量进行合理分配。下文将详细阐述如何对大气环境容量进行计算。
1.1确定评价因子
在对大气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确定评价因子至关重要,本文将以A工业园区为例,通过对A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以及行业定位进行分析,得知A工业园区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烟尘、粉尘、二氧化硫以及多种氮氧化物。本文将会使用二氧化硫以及烟粉尘作为评价因子,进而开展后续计算工作。通过计算得出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0.12t/h,烟粉尘排放量为0.42t/h
1.2评价方法
A工业园区的地形为梯形,占地面积130hm2,园区内存在4个大气监测点,并且每天对大气污染物监测4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5小时,连续测量五天并计算出平均监测值,其计算模式如下Ii=Ci/Si,其中Ii代表i中污染物的单项指数;Ci代表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单位为mg/m3;Si则代表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单位为mg/m3.
1.3预测模型
由于工业园区内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时间相对较长,并且污染物的排放地点也并不固定,因此本次将采用箱式大气质量模型来对大气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因为该模型的建立需要对整个工业园区内容环境因素进行考量,进而对整个区域内生产工作对大气质量的影响进行宏观预测[2]。在开展预测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了解不同高程的大气情况,进而为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提供保障。相对于其他预测模型来说,箱式大气质量模型具有可以准确反馈多因子共同作用下大气环境的优势。该模型如下:
c=c0+[(Q/h-ck)/ul+k][1-exp(-u/l+k)]
式中:l代表箱体的边长,单位是m;h代表箱体的高,单位为m;c0代表的是初始条件,单位为mg/m3;k代表的是污染物的衰减速度常数;Q代表的是污染物源强,单位为mg/s;u代表的是平均风速,单位为m/s;c代表的是箱内的污染物浓度,单位为mg/m3;t则代表的是时间。若在应用该模型时不考虑污染物浓度的衰减,即k=0时,污染物的排放是相对稳定的,通过上式计算可以得到:
CP=c0+Q/luh
1.4大气环境容量计算
一般情况来说大气污染物区域排放总量限值是可以通过相应公式来进行计算的,例如下文所阐述的A值法,计算过程如下:
式中Qak代表工业园区某一污染物年日允许排放总量允许值,单位为万t;Si代表i功能区的面积单位为km2;n代表工业园区中功能区的数量;Cki国家一级当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第i功能区类别对应的年日均平均浓度限值,单位为mg/m3;C0代表的是工业园区大气环境质量日平均浓度;A则代表的是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单位为104km2/a。
通过上述公式对A工业园区二氧化硫以及烟粉尘允许排放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以下结果,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二氧化硫与烟粉尘允许排放量根据分析与研究得知一般工业园区的排放源都为低矮源,高度一般不超过18m,因此二氧化硫的环境容量应当根据低矮面源允许排放量来计算,结果一般为计算值的90%左右,因此二氧化硫的环境容量应为270.9t/a,烟粉尘的环境容量应为900.1t/a。
1.5大气环境目标值的分配
经过对大气环境容量的有效计算,明确要想有效对相关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应当合理将污染物浓度进行分配,将其降低到当地的环保标准一下,从而确保当地大气环境的安全性以及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的合理性。分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定中的有关地区系数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情况下,分配比例为大气环境目标值的15%-20%。
2.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二氧化硫以及烟粉尘两种大气污染物的大气容量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其大气容量的具体数值,相关数值对有效开展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各类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以及各区域的大气污染物容量标准来讲相应的污染物进行分配,从而实现工业园区的产业优化以及保证各区域大气污染物符合其排放标准,从而实现对大气环境容量的有效控制。并且该种方法也是制定大气污染物控制策略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后续开展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借鉴该种方式,保证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下文将从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大气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方法。
2.1对A工业园区原有大气污染进行控制
在对工业园区原有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对各类污染源的排放量进行核查,并在核查过程中综合天气、季节以及环境等多项因素进行复核,从而保证工业园区各功能发展模式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并积极对其进行适应性评价,为有效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供保障。其次,在进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积极针对污染排放超标的区域进行核查,针对工业园区中污染指数较高,消耗较多的企业进行整改,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并引进新型污染治理设备来解决相应问题,从而实现工业园区内部环境容量的合理分配,有效对大气污染物总量进行控制[3]。除此之外,在进行污染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工业园区还应当积极应用VOCs监测设备,通过对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出有效的监测手段,进而实现对整个工业园区的VOCs排放水平进行监测,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内的监测水平。表二为通过VOCs系统监测得到的大气污染物影响因子相关数据,进而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值。
表2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盘方总量控制建议值2.2对工业园区内新型项目的污染控制
由于对工业园区内新兴项目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针对新建项目进行污染控制的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多,不仅仅是该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还应当包括产业发展定位以及社会对相关项目的接纳程度等等,因此在开展污染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深入研究新兴项目的生产规模、生产内容以及生产性质,准确对相关项目进行定位,有效对新兴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进行控制[4]。其次,在针对新兴项目开展污染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项目审批程序,保证该项目符合工业园区的环保标准,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容量小于该区域的环境容量,从而有效控制新兴项目的污染排放。除此之外,在针对该项目开展污染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新兴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有效掌握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工业园区空气指数造成的影响,确保其污染物的排放不会对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实现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总量的有效控制。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进行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依照相关标准,合理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及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实现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亮. 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重要性——以内蒙古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棋盘井工业园区)为例[J]. 山西科技, 2019, 34(4):3-3.
[2]张君臣, 贺琳, 韩红.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替代制度有待完善[J]. 中国环境监察, 2020(1):2-2.
[3]巫晶晶、陈锦芳、方宏达、陈进生、段金明、易思斌. 厦门市海沧工业区大气污染物小尺度排放清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6):10-10.
[4]叶菲菲, 王应明. 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策略选择:基于加权DEA的博弈分析[J].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9, 39(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