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还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对此,企业可以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引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使企业财务数据和信息更加全面、客观的同时,企业成本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进而为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提供重要保障,使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概述
所谓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指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将部分财务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业务单元或财务组织,经过财务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依托信息技术为内外部客户提供的标准化、专业化共享服务。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可有效保障企业财务工作能够依照规范的管理流程开展,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财务服务。从现阶段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具有着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在运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开展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各项工作的集中管理,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各项业务处理速度更加便捷、高效,为企业财务运作节约大量成本。同时,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还有利于绩效和激励机制的优化和完善,使员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高效、高质量的工作。第二,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各项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财务人员从大量重复性、基础性的数据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开展更加专业、高层次的财务活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第三,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应用和实施,可以系统、高效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数据,减少问题的出现,从而为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参考,使企业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成本控制现状
(一)缺乏成本核算管理意识
从现阶段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部分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没能意识到成本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和接收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但是管理人员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却未能与时俱进,没有结合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进而使得自身的成本管理意识比较落后,无法与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第一,企业对财务和业务数据缺乏应有的敏感度,使得部分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开发和挖掘,从而导致企业的管理重点往往放在“开源”方面,忽视了“节流”对自身利益的影响。第二,部分企业虽然能够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重要性,也会将其引入到自身的管理工作中,但是却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使得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无法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而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低下。
(二)成本核算管理人员思维落后
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可以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将相关的业务数据进行集中整理、分析和处理,使工作人员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成本核算,进而使其工作负担大大减轻,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管理人员的思维还比较滞后,缺乏对新技术、新理论的认识,使得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虽然被引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中,却未能发挥出真正的价值和效用,进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难以达成预期。同时,还有一些管理人员错误地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视为简单的计算工具,只是借助其获取准确的核算结果,缺乏对该模式其他功能的开发和挖掘。但是在成本核算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业务项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核算方式,倘若管理思维不够灵活,就无法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有效运用到成本控制工作中,进而使最终的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还能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参考,但从现实情况看,部分企业在引入财务共享模式时,只是单纯地认为该模式比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先进,并没有认识到该模式的真正价值和作用,使得该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难以与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相适应,也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支持和助力。
(三)资金管理混乱
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不同业务项目的类型,针对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情况核算成本,以此为后续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分配和管理资金。但是从现实情况看,项目类型和数量的繁多,以及项目进度的不一致,都会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进而导致资金管理的混乱,最终使企业的利润受到损害。此外,资金管理工作的低效,还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快速地发现项目管理中的微小亏损,进而影响企业整体利润和效益的增长。由于不同业务项目的开展时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只需几个月即可完成,而有的则可能长达几年。因此,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收集、整理、分析以年为单位的数据,而这也导致了成本核算工作面临着较大困难,并且这种跨年的业务项目,还会存在应收款未能准时到账的情况,从而造成企业可用资金的减少,使企业无法更好地管理资金[2]。
三、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成本控制策略
(一)更新成本核算的观念和意识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自身的成本核算意识,从而改变以往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忽视态度,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3]。第一,管理人员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意识和观念,通过对企业经营现状的准确把握,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灵活、有效的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为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要认识到成本核算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运行方式的了解和掌握,将该模式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其能够符合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加强对业务项目进行成本管控,避免企业的不必要成本支出,使成本能够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第二,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行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业务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情况,调整该模式的运行方式,使其能够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使成本管理工作能够依照该模式的管理流程规范、科学的执行,进而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模式、程序等得到创新改进,使财务管理更具专业性与有效性。此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结合,还能使该模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得到有序、正常的运行,避免其与企业管理工作的不适配。第三,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运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不仅需要使管理人员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还要让财务人员了解该模式在成本核算工作中的价值和效用,进而让财务人员树立起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同时,还要强化员工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快速接受新技术和新理论,并能主动配合、参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行和实施,进而使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发挥出应有的效用,使成本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二)加强对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
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想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功能和作用,就需要让管理人员认识到该模式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其有效、充分的利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和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灵活运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进而使该模式取得良好成效,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注入活力和生命力[4]。第一,企业既要培养现有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要招收和吸纳社会中的优秀人才。在培养财务人员素质能力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业务培训讲座,使财务人员能够不断更新和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由此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到企业,为财务人员讲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行和运用,从而使财务人员能够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灵活运用该模式核算不同类型的业务成本,进而提高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二,企业在培养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和专业能力时,需要从中筛选出素质能力较为突出的员工,由此为企业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团队,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同时,还需要培养复合型的成本管理人才,使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有效运用到成本管理工作中,进而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第三,企业还可以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分析、评估员工的个人信息和工作数据,并将评估结果共享给相关工作人员,使员工能够准确、全面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由此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使员工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用,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进而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第一,企业在管理业务项目的资金时,需要认识到项目与项目之间的不同,并结合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基于此,企业需要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根据不同项目的类型选择相适应的核算方式,使其符合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参考。第二,企业在开展业务项目活动的过程中,由于项目类型的不同,使得这些项目的实施开展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在核算这些项目成本时,可以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支持下,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处理相关的业务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计算,确保财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利用3D建模等先进技术,为业务项目构建立体、直观的数据模型,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而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支出情况有充分、清晰的把握。这不仅有利于业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还能降低业务和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人为误差,从而避免企业遭遇风险,使项目资金得到有效管理。第三,企业需要做好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对他们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提升,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行方式,进而在该模式的支持下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同时,企业还可以借助财务共享中心建立一个长效、完善的管理系统,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估员工的绩效,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财务共享中心的应用,还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中各项环节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避免管理工作中出现不合规的财务行为,从而使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在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可以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将成本管理与自身的经营发展规划相结合,并通过激励机制的融入,使员工在精神和物质奖励的激励下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并在具体的惩罚措施下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使项目成本的核算结果更具精准性和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价值、意义的了解和掌握,将其灵活运用到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提高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建议,降低企业遭遇财务风险的概率。
参考文献
[1]苏静莲. 探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成本控制[J]. 中国民商,2021(6):136-137.
[2]张惠.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成本控制[J]. 商业故事,2021(6):90-91.
[3]陈燕飞. 财务共享模式下施工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研究[J]. 财会学习,2024(10):95-97.
[4]时歆姝. 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24(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