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外部环境的稳定性面临诸多挑战。国内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增长趋势放缓,市场竞争开始加剧。受到外部环境、国内环境变化的影响,国有企业需要转变发展战略,迎合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加强内部控制,降本增效,在挑战中不断壮大自身,以发展求生存。而为了达成此战略,国有企业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人才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1应用激励机制的现实意义
1.1优化人才结构
随着互联网、数字经济等的发展,国有企业经营环境越发复杂,管理内容也更加多元化,需要更具有现代化理念、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一方面,能够激励企业现有员工主动深造,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型;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丰富企业人才梯次,对企业人才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满足新时期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下的多样性人才需求。
1.2整合人才资源
人才作为重要的资源,国有企业需有效整合、科学管理,通过人才激励来吸引人才,丰富人才资源。同时基于人才擅长领域合理安排工作,最大化地发挥人才优势,进而有效提升国有企业人才资源利用效率,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助力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带动区域经济。
1.3激发人才潜力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需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信息化的“多功能”人才,用较少的人力满足多元化的业务需求。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将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相挂钩,通过有效的激励可以在规范员工行为的基础上树立员工竞争意识,激发其自我深造、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企业人才效能,为国有企业发展奠定好人才基础。
2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1激励方式单一
人才激励的主要形式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内部可分为多种形式。然而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制定人才激励机制时形式单一,大部分是采用物质奖励中的薪酬激励、福利激励等措施,在形式上较为单一。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单一的物质刺激往往不能起到理想的激励作用。而当前国有企业以薪酬激励、福利激励等为主的激励方式难以取得满意的激励效果。此外,大多数国有企业不仅激励方式单一,在分配形式上也较为单一。企业的激励机制一般参考工作效率等直接有益于企业的行为,因此分配上倾向于更能够创造直接受益的部门、人员。单一的分配方式难以激励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员工,很难在企业内部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这样就违背了人才激励机制的初衷,不能充分发挥人才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2激励与人才实际需求不匹配
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政策已经延续多年,曾经发挥了良好的人才激励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发难以发挥人才激励的实际作用。例如,薪酬激励作为最普遍的一种人才激励方式,如今不仅略显单一,还不能满足人才的实际需求。人才希望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希望有不断成长的空间,希望有灵活多样的奖励激励机制。激励与人才实际需求不匹配会导致激励的作用价值下降,甚至完全无法起到激励人才的作用。而近年来,由于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如何精准对接和满足激励对象的需求、如何让激励更贴合人才所想所需也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现存问题解决途径
3.1增加激励机制的激励方式
鉴于当前国有企业的激励方式存在单一化的问题,需要提供更为丰富的激励方式。基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演化更多具体的选择,如人才需要更高的薪酬、奖金,则为其提供更高的薪酬、奖金;如人才需要更自由、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则设置更为灵活的上班时间考核;如人才需要上限更高的绩效考核标准,则提升考核的上限,使其动力得到充分释放。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激励人才,刺激其工作积极性,而更为丰富的人才激励方式能够满足更多人才的实际需求,其奖励方式可参考奖励形式丰富的其他行业,准确把握当前年轻一辈人才的实际需求。
3.2激励方式与人才实际需求相匹配
国有企业在执行激励前要与人才充分沟通,为其提供丰富的激励方式供其选择。在此基础上加强与人才的沟通,了解人才的实际需求,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激励选项。此外,面向不同层次的人才,国有企业应提供不同层次的激励选择,使激励机制真正发挥应用的作用。为匹配人才的实际需求,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改造,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工作配套设施、工具、软件等,降低人才的工作负担,同时优化企业文化、氛围的建设,使人才能够在充满竞争而又保持人性化的环境中工作。目前,相较于单纯的薪酬需求,更多人才希望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希望有更大的工作平台施展才华。因而针对人才,企业还需要提供一套明确的晋升路线,满足人才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的需求。最后,企业可在激励机制设定时增加各种奖项、分红奖励,通过更为丰富的奖励激励机制满足人才的需求。
3.3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建设是企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手段,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如此,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管理实效,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激励机制的改革。单位可以建立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引进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在激励机制的建设与落实方面进行赋能,收集与各岗位相关的员工信息,为激励机制的建设与落实打好信息基础。以往很多单位都存在部门相互独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也能有效解决,将信息化平台作为媒介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单位还可以运用该平台进行人才的管理与招聘,为高素质人才的激励与管理提供支持。
结束语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部分,在内外部形势日益严峻的当前,需要努力修炼自己,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保障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而该过程需要人才去落实、去创造。希望本文可发挥借鉴作用,使员工能够将自我发展和企业发展相结合,达到激励机制最核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媛,任嘉卉.新时期有效促进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基于同步激励理论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2):165-175.
[2]孙凯洁,曲颖,罗涛.基于动机需求理论构建公立医院人才激励模型实践[J].中国医院,2022,26(8):94-96.
[3]刘伟,高理翔.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技能赋能与出口质量跃升——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J].产业经济评论,2022(02):74-92.
[4]陈婧,王素娟,张凤君.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下中小型饲料企业电商人才培训与激励问题研究[J].中国饲料,2023(20):149-152.
[5]林芬芬,邓晓.以国家使命为导向的科研机构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分析[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3,55(06):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