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在淡水资源方面也比较丰富,但是我国人口数量非常庞大,所以人均占水量很低,属于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导致水资源被污染、水资源被严重的浪费,使得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制约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有关部门需要重新认识水资源管理以及保护工作的价值,采取有效的手段,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暴露的问题
2.1 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索取,而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量非常庞大,很多地区靠近水源拥有取水方便等优势,所以在实际用水时存在无节制的情况,我是水资源被严重的浪费。不仅如此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非常的大,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用水结构,就会导致水资源在运输的过程中就被浪费,使得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当前废水以及污水处理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在实现二次循环利用水资源方面没有良好的效果,从而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2.2 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工业领域和农业领域的高速发展,但是工业生产与农业种植过程,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时还会造成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因此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也导致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一些工业生产企业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就近排放污水或废弃物到河流当中,从而造成水体污染。而且一些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随意使用化学农药等物质,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2.3 节水机制有待完善
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因存在机制上的问题,会对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未建立完善的灌溉自主经营管理权利以及欠缺完善法律支撑等情况下,会使得农业灌溉工作难以实现节水的要求。另外,因相关工作人员对该工作欠缺较高重视度,也会导致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难以形成较高的经济利润,也不利于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3 水资源管理的措施
3.1 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工作
依托节水工程运行管理,重视效益发挥,控制和减少水资源浪费,使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增强农业抗旱能力,保证生产,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根据主要工程不同的渠道级别,将分级管理充分落到实处,并加强职工分段承包管理,将主要工程效益充分发挥出来。根据农田配水面积,合理划分田间工程管护责任,承包管理责任制通过协会进行落实,遵循“谁受益,谁管理”原则,定期维护,确保管理责任充分落实。此外,用水户应加强自主管理,使自我维护管理意识逐步提升。
3.2 强化地下水资源管理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类型,具有较大的储量。但一些地区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地下水过度开采,严重降低城市水位,不仅城市内部地质构成遭到破坏,还容易加大城市塌方等问题的发生几率。同时,地下水不具备较快的补给速度,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需全面勘察区域内地下水资源,充分掌握地下水文资料,统筹规划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综合利用,避免出现地下水资源遭到过度开采、滥用等问题。其次,要通过人工补给方式的运用,促使地下水资源得到高效补充。为避免补给过程污染到地下水资源,需做好监测工作,动态掌握地下水的水质变化情况,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最后,要科学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制度,大力增强民众的节水意识,抵制各类污染地下水资源的不良行为。
3.3 强化水资源循环利用
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及浪费问题严重是制约水资源持续发展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需积极构建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科学治理与回用污水、废水,通过化学、物理技术的综合运用,高效净化污水与废水,将水体中的污染物、有毒物质净化之后,再次利用水资源。通过回收利用污水和废水,能够促使水体使用量得到整体减少,有助于水资源紧缺问题的缓解。相关主体需进一步深化技术研究工作,将更多高效、先进的污水处理回收技术研发出来。其次,要积极收集和利用雨水。现阶段雨水资源往往遭到浪费,因此,要通过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等设施的构建,全面收集和利用与水资源。
3.4 对水资源管理机制进行科学优化
首先,针对在水资源管理体制上出现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水资源法律进行优化和完善,从本质上对水资源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有效利用水资源,并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以此更好地对水资源开展管理工作,真正对该地区当前的水资源进行保护。其次,针对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来说,必须要加强补偿机制的完善,以“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来开展工作;形成完善的恢复机制,在有效运用水资源的同时加强保护工作的落实,更要确保水资源保持供需平衡性,真正确保水资源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从而更好地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水资源。在水资源实际管理中,应对相应的设备开展定期检查和维修,如此可以降低浪费问题以及不良问题的产生,真正为增强管理效果和管理质量提供保障。
3.6 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
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将依法行政与依法管理工作充分落到实处,在水权管理工作当中,实行计量智能化控制,将轮次灌溉措施充分落到实处,加强重点治理,严格巡查,严厉打击非法取用水行为,重点打击破坏水权计量智能化设施行为,提高执法力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将会更加严峻。因此,要通过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深入实施,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水资源浪费问题,促使水资源得到高效配置与利用。同时,要注重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引入现代化污水处理技术,循环利用污水资源。
参考文献:
[1] 高坚,吴洋洋,邢西金.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水资源配置情况[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1):29.
[2] 李伟,张瑞.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水资源配置情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0):58.
[3] 王晓乔,刘晗,马喆.分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水资源配置情况[J].低碳世界,2019,9(05):114-115.
[4] 温建雄.分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水资源配置情况[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2):38-39.
[5] 邓万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的水资源配置分析[J].低碳世界,2018(0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