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如何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是许多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持续改进为动力,以数据分析为工具,以过程管理为手段,以系统思维为指导,以管理创新为保障,以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为目标,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自身未来发展前景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点,使得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缺乏质量意识。一些企业缺乏对质量管理的重视,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缺陷较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客户满意度。其次,缺乏标准化管理。一些企业缺乏标准化管理意识,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制度,导致生产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再次,缺乏数据分析能力。一些企业缺乏对质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不能有效地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改进,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持续提高。最后,缺乏质量文化。一些企业缺乏质量文化意识,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文化体系和制度,导致员工缺乏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2.1高层管理者负责制
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是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及增值服务的基石。高层管理者在侧重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战略规划、用人能力的同时,必须清楚质量管理体系落地所带来的增值服务的价值,认识到高层管理者支持和参与的重要性;同时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落地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给予合理配置,对企业改进项目落实好责任人、期限、监督人以及定期效果确认,对有效完成及无故未完成的奖惩激励及时落地;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的初期阶段,高层管理者最好亲自持续参与及跟进效果,这样才能形成“领导重视问题、领导支持改进、领导肯定价值”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才能落地生根,体现其增值增益的价值。
2.2提高质量管理体系人员技能要求
企业质量管理的高层管理者、体系推动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落地起着关键作用,这些人员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了解程度、工作经验、统筹能力等都直接影响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地效果。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人员的岗位技能和管理能力,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落地的过程中,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引导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推动及发展。因此企业要特别注重选用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积极搭建质量管理体系平台,以内审、管理评审及QC小组攻关活动等为载体,鼓励员工自主学习,专研本职业务,高效解决问题,避免在推动质量管理体系落地过程中走弯路,以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
2.3做好执行、监督、激励的互补
(1)自觉执行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要把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宣传纳入企业的各个环节,可以制作成培训课件、宣传墙,也可借用企业微信群、企业官网等平台,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教育,使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深入人心,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文化,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透明度,推动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实效和影响力。各级管理人员做好带头表率,严格执行、自觉维护,营造人人参与遵守、个个执行并推广的良好氛围。
(2)易操作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实用,就是不追求华而不实的形式和泛泛之论的内容,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既便于员工遵守,又为监管提供了相应的依据。②管用,就是在实际操作中能管得住人,管得住事,管得住权,行之有效。③好用,就是简单易懂,清晰明了,易记易行,不烦琐,便于使用。④可用,就是既符合理论规定,又符合实际需要,可操作、可执行。这样有形、有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才便于落地执行。
(3)监督和追究是提高执行力的保证。多数情况下,当我们真正重视执行时,结果会完全不一样。坚持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制定与执行的“知行合一”,就要发挥总经理办公室职能部门的作用,主动协助各部门建立健全监督及责任追究机制,明确细化责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形成逐级抓管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深入追查原因,严格追究责任,严肃督查不认真执行、不及时执行和拒不执行的行为,坚决纠偏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做到检查有记录、督查有依据、纠偏有结果、结果有通报,切实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执行力。同时建立起执行者、监督者和责任追究者的利益制约机制,使三方的利益处于“零和”状态,消除监督和责任追究中的“老好人”现象,使监督和追究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明确并切实追究监督者和责任追究者的责任,是质量管理体系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
(4)激励是提高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当的认可、奖励、被赋予更大的责任等诸多激励措施,都会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从而促使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促进员工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激励也会使员工思维更加开阔,更具有创造力,促使提出更好的建议、方案,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有效完成任务。
2.4建立以过程方法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方法
企业要认识到过程方法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质量管理的输入和输出,是质量管理的控制和保证,是质量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是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要建立以过程方法为核心、以过程为对象、以过程标准为依据、以过程监控为手段、以过程优化为目标、以过程创新为动力的质量管理方法,以此来实现过程与质量的优化和协调。
2.5建立以持续改进为动力的质量管理步骤
企业要认识到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动力和方向,是质量管理的过程和结果,是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是质量管理的评价和反馈,是质量管理的创新和卓越,因此,企业要建立以持续改进为动力、以质量数据为依据、以质量分析为工具、以质量问题为契机、以质量改进为驱动、以质量创新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步骤,以此来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结束语
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对长期成功至关重要。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持续改进为动力,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以及社会责任履行。这一管理理念不仅为格力电器带来了国内外的质量认可和市场占有率提升,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助力我国企业提升质量水平、竞争力和国际声誉,有助于构建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商业生态,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鶱,刘晶,肖承翔,等.国内外标准化组织体系对比分析及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6(2):51-57.
[2]魏莎,王庆伟,蒲洁.能化质量管理与标准化体系协同建设的探索[J].化工管理,2019(18):34-35.
[3]张莉.探究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创新方法[C].中国标准化年度优秀论文(2023)论文集.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