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技术研究
莫日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莫日根,. 牛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技术研究[J]. 当代畜牧兽医,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2.
摘要:
牛是重要的经济动物,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牛病流行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牛病的防治是牧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针对牛病的防治,人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不断研究和探索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以保障牛群的健康和安全。基于此,本文对常见的牛流行病的特点与防治工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牛病;流行特点;防治技术
DOI:10.12721/ccn.2023.157032
基金资助:

引言:牛病的流行特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防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胃肠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流行性腹泻是目前牛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针对这些疾病,需要实施多种技术手段,包括疫苗接种、隔离管理、卫生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因此,深入了解牛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应用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牛病的流行特点

1.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由牛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它对幼牛和生产牛造成较大的影响。当受感染的牛咳嗽、打喷嚏或呼吸时,病毒会以微小的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如果其他牛吸入这些悬浮的病毒颗粒,就会被感染。因此,当牛群密集饲养时,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当患该病时,患牛会出现打喷嚏、鼻涕增多、食欲下降等症状。它们可能会有明显的呼吸道炎症反应,包括鼻腔充血、呼吸困难和咳嗽。此外,患牛的体温也可能会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40摄氏度。这些症状对幼牛的影响尤为显著,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受阻、体重下降等问题。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5天。在这段时间里,患牛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它们已经具备传染性,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其他牛。因此,在患牛出现症状之前,牛群中已经存在潜在的传播风险。

1.2牛传染性胃肠炎

牛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牛冠状病毒和牛轮状病毒引起的常见流行病,主要通过口腔-粪-口腔传播途径传播。特别是在牛群密度较高的养殖场或集中饲养环境中,疾病的传播更加容易发生。感染后的牛会出现多次呕吐、腹泻的症状,粪便通常呈水样或黏液样,甚至带有血液。由于腹泻导致营养吸收减少,患牛容易发生消瘦、体重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虚弱等情况。牛传染性胃肠炎对幼牛影响尤为显著,可能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率增加。一般来说,患牛在感染后的24到48小时内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1.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对牛群的健康和畜牧业产生一定影响。该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牛或受污染物品进行传播,如牛棚、饮水设备、饲料、工具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结膜充血、流泪和角膜溃疡等。患牛眼结膜出现充血,眼睛会不断流泪,可能伴随着角膜溃疡的形成。对于患病的牛而言,角膜溃疡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牛失明。

1.4牛流行性腹泻

牛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肠炎腺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它对牛群的健康和畜牧业产生显著影响。该疾病的主要特点是高度传染性,能够迅速在牛群内传播。患牛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肠炎腺病毒,当其他牛食用被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源或接触了污染的环境时,就有可能感染病毒。此外,生物气溶胶和间接接触也是传播途径之一。感染后,患牛会出现腹泻、脱水和消瘦等症状。腹泻是该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粪便通常呈黄色或绿色,并可能带有血液。脱水是由于水分丧失过多造成的,并伴随着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重症病例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2. 牛病防治技术的应用策略

2.1疫苗接种

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可以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以增强牛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速度。例如,在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疫苗接种工作中,首先,选择合适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确保其质量可靠、安全有效。可以咨询兽医专家或参考相关的兽药注册文件和临床经验来做出选择。其次,根据牛群的具体情况和兽医的指导,确定接种计划。这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等。通常情况下,初次接种应在牛只幼年时进行,随后进行定期加强免疫。再次,对于未感染该病毒的牛只,进行预防性接种是关键。可以将牛只按照年龄和生长阶段进行分组,然后在兽医指导下,按照接种计划逐批次进行接种。接种应注意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条件,确保疫苗的有效性。最后,根据疫苗的特性和兽医的建议,确定接种的间隔时间和次数。通常情况下,初次接种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再次接种和加强免疫,以巩固和提高牛只的免疫力。此外,对接种的牛只进行详细的接种记录,并及时更新。同时,对接种后的牛只进行监测,观察其身体反应和免疫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措施和调整。

2.2隔离管理

针对牛传染性胃肠炎等传染性疾病,需要采取有效的隔离管理技术。为此,第一,建立专门的隔离设施,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感染了牛传染性胃肠炎的牛只。隔离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并与其他牛只的住所隔离开来,以避免交叉感染。第二,将感染了牛传染性胃肠炎的牛只迅速转移到隔离设施,并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观察期的长度应根据病情和兽医的建议确定,通常为14—21天。在观察期间,牛只应接受充分的营养和护理,以促进康复。第三,在隔离设施内,应将每头感染了牛传染性胃肠炎的牛只单独隔离,并避免与其他牛只接触。确保隔离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并定期更换饮水和饲料,以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第四,工作人员在进入隔离设施时,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和口罩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人员在处理感染牛只后,要彻底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和设备。隔离管理期间,要对牛传染性胃肠炎的病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感染牛只的编号、症状、治疗情况等。并及时向兽医或相关部门报告,以便进行疫情监测和控制。

2.3卫生管理

定期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和尿液,并保持牛舍干燥清洁。特别要注意牛舍地面的湿度和通风情况,避免积水和气味过重。此外,还应定期更换牛舍内的垫料和饲料桶,以保持卫生。同时,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确保水质清洁卫生。特别要注意喂水的时间和量,避免造成饮水不足或浪费。针对牛传染性胃肠炎等消化类传染病,饲料质量和卫生非常重要。应使用干燥、清洁的饲料,并避免喂食过期或变质饲料。饲料槽应定期清洗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和传播。在治疗和管理牛群时,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要注意注射器、奶桶等易污染的工具,避免交叉感染引发疾病。此外,兽医在接触感染了牛传染性胃肠炎的牛只时,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和口罩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4生物安全措施

以牛流行性腹泻为例,在引进新牛只时,要求提供其健康证明和病原体检测报告。新牛只应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确保不携带牛流行性腹泻等传染病。之后,设立牧场入口,限制外来人员进入饲养区域。对进入牧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要求遵守生物安全规定。定期清理牛舍内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避免病原体滋生。定期对牛舍设施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饮水设备和饲料槽。同时,要求接触牛只的工作人员佩戴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更换和清洗。

结束语:牛病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防治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胃肠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流行性腹泻等常见疾病,可以采用疫苗接种、隔离管理、卫生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等手段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实际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增强防疫意识,做好防疫宣传教育,共同保障牛群的健康和安全。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