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无人机航拍技术是指利用无人机搭载的摄像设备进行空中拍摄的技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航拍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为测绘工程提供了新的数据获取手段。
1.无人机航拍技术定义
无人机航拍技术是指利用无人机(UnmannedAerialVehicle,UAV)作为空中平台,搭载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光学相机、红外相机、多光谱相机、激光雷达等),在空中对地面或特定目标进行拍摄,以获取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影像数据的技术。这些影像数据可以用于地形测绘、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灾害评估等多个领域。无人机航拍技术结合了无人机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提供实时、动态、三维的地理信息数据,是现代测绘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2.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优势
2.1提高测量精度
传统地面测量方法受地形、植被等因素的限制,难以获取复杂地形的高精度数据。而无人机航拍技术通过空中拍摄,可以覆盖更广的区域,并且能够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这些影像数据经过专业的处理软件进行校正、拼接和三维建模,可以生成高精度的数字表面模型(DS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此外,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LiDAR)能够直接获取地表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精度。无人机航拍技术的高精度特性使其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2降低成本
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通常需要使用有人飞机或直升机,这些设备的租赁和运营成本较高。而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其购置和维护成本远低于有人飞机。此外,无人机航拍作业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减少了人力成本。无人机可以快速部署,作业效率高,缩短了项目周期,从而降低了时间成本。在数据处理方面,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航拍数据的处理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因此,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提供高质量数据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测绘工程测量的总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3增强作业效率
传统的地面测量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来完成,尤其是在地形复杂或面积广阔的区域,作业效率往往较低。相比之下,无人机航拍技术能够快速部署,迅速覆盖大面积区域,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影像数据采集。无人机的高空作业能力意味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大范围区域的测量,这对于紧急情况下的灾害评估、快速响应的城市规划调整等场景尤为重要。无人机航拍技术结合了自动化飞行规划和实时数据传输功能,可以实现预设飞行路径的自动飞行,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复杂性和错误率。
3.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应用
3.1设计航线与测量范围
根据测量的具体需求,如地形测绘、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确定需要覆盖的区域和重点关注的区域。分析测量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避免航线设计中出现难以飞行的区域,如高山、峡谷等。确保航线设计符合飞行安全标准,避免与地面障碍物、其他飞行器发生冲突,根据所需数据的分辨率和精度要求,设计合适的飞行高度和重叠率,以确保获取的影像数据质量满足测绘要求。测量范围的确定通常基于项目需求和无人机航拍的能力。无人机航拍可以覆盖从几平方公里到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具体取决于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载荷能力和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在确定测量范围时,还需要考虑天气条件、光照条件以及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以确保在规定的飞行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
3.2在测量范围中规划控制网
在无人机航拍技术应用于测绘工程测量时,控制网是用于确保航拍数据精度和一致性的基准框架,它由一系列精确测量的地面控制点(GCPs)组成,这些控制点在整个测量区域内均匀分布。控制点的数量和分布应足以支持无人机航拍数据的高精度处理。通常,控制点应均匀分布在测量区域内,特别是在地形变化较大或影像重叠区域。控制点应选择在地形特征明显、易于识别且在航拍影像中稳定可见的位置。常见的控制点包括道路交叉口、建筑物角点、水体边界等。控制点的坐标需要通过高精度的地面测量方法(如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进行测量,以确保其准确性。这些坐标将用于后续的影像校正和数据处理,控制网的设计应考虑到无人机航拍的飞行路径和影像覆盖范围,确保每个航拍影像都能至少与一个控制点相关联。
3.3信息处理
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信息处理阶段是整个工作流程的核心,它涉及到从原始影像数据到最终测绘成果的一系列处理步骤。信息处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影像预处理、影像校正、数据融合、三维建模和成果输出等。影像预处理这一步骤包括对无人机采集的原始影像进行格式转换、去噪、色彩校正等操作,以提高影像质量,为后续处理打下良好基础。影像校正通过使用地面控制点(GCPs)和已知的高精度地理坐标,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消除影像的畸变,确保影像与实际地理空间位置的精确对应。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或不同波段的影像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例如,将光学影像与红外影像融合,可以提高对植被、水体等特征的识别能力。利用校正后的影像数据,通过摄影测量原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数字高程模型(DEM)或三维点云数据。这些模型可以提供地表的高精度三维信息。
3.4测绘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它提供了地表特征的详细描述,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植被、水体等。无人机航拍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能够生成精细的数字地图,满足各种测绘需求。通过对无人机航拍影像的分析,识别和分类地表特征。这一步骤可能需要人工解译或使用自动化的影像分类算法。将解译出的地表特征转换为矢量数据,如点、线、面等几何对象。这些矢量数据代表了地图上的各种要素,如道路、建筑物轮廓、水体边界等。为矢量数据赋予属性信息,如道路的类型、建筑物的用途、植被的种类等。这些属性信息对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至关重要。对生成的矢量数据进行编辑,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包括纠正错误、调整要素位置、优化符号表示等。
结束语
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标志着测绘行业的一次重大革新。它以其高效、灵活、成本效益高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和精度。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能够捕捉到细节丰富的影像,为精确测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外业航摄和内业数据处理,无人机技术不仅能够快速生成高精度的数字地图和三维模型,还能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航拍技术将继续深化其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相信未来,无人机航拍技术将成为测绘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黄李晶.无人机航拍技术在工程测量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21(08):35-37.
[2]陈丽,孙康宁.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13(26):164-167.
[3]张华阳,鲍健,王赛赛.浅谈无人机航拍技术在工程测量测绘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02):137-138.
[4]陆丽红.无人机航拍技术在工程测量测绘中的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04):109-110.
[5]连浩.无人机航拍技术在工程测量测绘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04):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