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管理非常重要,以往管理过于粗放,影响对实际状况的了解,难以及时发现利用中问题和浪费等,使管理价值和作用大打折扣。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可全面搜集和掌握相关信息,对其整合与分析处理,有利于水文水资源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同时可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依据,对于我国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展开,不过存在不足,需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优化。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
信息化技术向各个领域渗透,推动了各行各业优化与发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既能实现信息更好管理,又能为水文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水文水资源管理之中认识到信息技术优势,也形成了信息化建设意识,并进行了相关建设与实践。与传统水文水资源管理相比,信息化建设使管理效率和质量有一定提升,这个必须肯定,不过要注意这个方面信息化建设依然不完善,导致信息化建设下实际管理与预期有差距。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之中,信息化网络平台或者系统缺乏完善性,对信息化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各个地区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差异,而系统不同将会对系统应用,也会导致各个地区难以针对水文水资源管理展开交流,不利于水文水资源管理整体发展和成效提升。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高,有些地区则比较落后,还停留在简单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信息层面。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对于抗旱与防汛等没有进行充分考虑,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先进技术应用比较少,影响信息化建设成效与作用的发挥。
实际操作中地理信息系统搜集信息和自动传输,将其存入到信息化系统中,并结合定位系统自动显示水文水资源所在地,具有精确性强的特点。水文水资源管理就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掌握不同区域水文水资源情况,还可通过信息分析和处理了解所存在问题,为与之相关的工作提供依据,具有高效方便与精确性强的优势和特点。信息化建设中引入模拟仿真系统,可将水文水资源情况可视化,更加便于了解相关情况。
二、信息化建设优化措施
(一)确定好构成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搭设系统框架最为关键,需要根据水文水资源管理实际需求,确定好信息化建设需要哪些构成,然后有针对性进行系统开发与建设,这样才能提高信息化系统协助管理成效。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要分析和规划,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综合进行应用。实际建设中要结合与之相关技术,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个是数学模型,另外一个是计算机网络,还有一个是仿真模拟[1],需要将三者结合起来,搭设平台和确保具备相关功能。
信息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之中还要具备相关能力,比如自动针对不同分水建立枢纽,既可以控制误差,又能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通过信息化系统和平台总体管理成效会提升。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收集与传输信息是一个关键部分,需要做好相关规划,保证可满足要求。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利用设备掌握相关信息情况下,对信息传输到信息系统之中,对其进行统一和分类管理,同时还能对相关部分进行监督,比如干渠监督,亦或者是对水位进行监督,水文水资源信息的参考与利用价值会更高,也能促进这项管理实效性提升。
(二)做好信息化系统和平台建设
水文水资源对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活与经济建设有较大影响,故而要提高对其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技术运用到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将会助力资源管理效率和质量提升,同时还能促进资源共享,对于水文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可促进管理有效和高效。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关键,需要全方位考虑,在做好功能确定之外,科学合理搭设平台,确定好如何采集与传输信息,并要加强与其它技术结合,比如地理信息系统,还要在其中引入全球定位系统,协助信息化系统和平台更好掌握水文水资源[2]。这样就能通过分析加大水文水资源信息利用率,也有助于相关工作推进,管理实际价值和作用提升。
(三)加强水雨情自动测报建设
水文水资源管理创新改革中,信息化建设是重点和关键,需要结合管理需求,以及考虑实际应用价值,系统进行规划与建设,以增强信息化系统功能,使其更好发挥作用,促进实际管理质量的提升。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系统要具备对灌溉区检测能力,主要针对的是断面,同时还要在对水文水资源监测,对于采集到信息建立数据库。将水文水资源相关信息利用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数据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通过信息洞悉相关情况,比如水流变化、水位情况等,然后自动进行测报,提高水文水资源管理中数据信息利用价值。
水文水资源要利用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做好水雨情测报系统建设。首先要科学合理进行自动测报站规划,并要做好资金保障,根据需求进行投入,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建立墒情遥测站、旱情分中心、雨量遥测站等[3]。自动测报站类型要多样化,涉及到水文水资源相关各个方面,还要做到全面覆盖,以确保可全方位掌握相关情况。自动搜集和水雨情相关信息,具有高效和方便优势,同时精确性强和信息量大,为地区防汛和抗旱工作提供依据。自动测报基础上,还可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模拟,对于水文水资源后期发展情况,或者是旱情与汛期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做出准确判断,然后自动定位和提前进行相关安排与部署,减少对相关部分影响和破坏。
(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过程中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水文水资源管理中遥感技术应用,不仅能掌握水质情况,包含可对其进行监测、检定等,还有助于了解旱情,进而及时作出相关安排,有助于水文水资源总体工作成效提升。遥感技术支持下水文水资源勘测具有效率高和准确性强的特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对于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信息,必须要做好整理工作,筛除掉无用的,还有一些干扰性和重复性的,以增强信息利用价值,还能避免信息系统容量被过度消耗的问题[4]。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比如GPS,针对水文水资源进行精确定位与测量,可掌握地形地貌情况和具体位置,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还能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应用,可帮助工作人员掌握地理分布状况,在掌握数据和自动存储基础上,对其进行管理和分析,并提供查询服务等,有助于水文水资源相关灾害控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水资源管理十分重要,新时期针对起进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全面系统掌握水文水资源情况,对于管理与利用有很大帮助。当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需要重新进行考量和分析,确定好信息系统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根据需求合理规划和系统建设,并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做好水雨情自动测报等。
参考文献
[1] 贾伟, 潘俞静.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措施[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8, 47(4):2.
[2] 李晓东.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措施[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21):2.
[3] 李天慧.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措施[J]. 建筑·建材·装饰, 2018, 000(019):138-139.
[4] 田鸣.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方案[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8, 000(0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