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力调度的特点
(一)市场主体多元化
电力行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步伐,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主体多元化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下,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不断被提出。尤其,当前电力调度观念难以满足新形势发展需求,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因此,为了从根本上确保电力市场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和完善电力调度观念。
(二)自然灾害频发
因为电力系统需要铺设线路及其它设施,一旦突发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势必会对电力设施造成严重损坏,从而阻碍电力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面对不可预测的突发自然灾害,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此大大降低损失。
(三)电力调度作用明显
现阶段,电力调度系统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而且随着新设备投入生产力度不断加大,电网特性产生了阶段性改变,复杂的电网运行环境十分不利于电力调度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所以,为了保证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从根本上实现电力调度的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一)主站系统
主站系统主要是以中文WindowsNT作为工作平台,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系统商用关系型数据库Sybas,以TCP/IP作为国际标准网络协议,有效地保证了数据处理能力。在系统中,主站系统容量,如计算量、电度、遥测、遥信等仅仅限于内存在的大小,则软件系统则对此没有限制,同时,在系统中引入了图形处理功能,可以通过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信息的分级处量,能够有效地反映出电网的连接状况,并且自动生成相应的拓扑分析。另外,主站系统的接线图功能,还可以将电风的接线状态详细地显示出来,图面以多层画面显示,并结合系统中航标功能的应用,方便于管理人员更好地查看电网结构。
(二)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系统通过系统中数据模型的建立,实现自动通讯。在系统中,存在一个中心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将所有的应用程序与CTM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小、更加合理的数据集合,通过数据分析提供决策支持,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降低其脆弱性,引入了DCOM和CORBA,将其与遗留的应用程序连接起来,成一种公用的安全领域,与主站系统平台连接,实现调度监控、生产管理以及电网分析,全面实现电网调度的一体化管理。
(三)数据通讯系统
数据通讯系统主要采用CPU单片机进行设计,结合调制解调器,由软件进行设置调节,如波特率和中心频率等。该系统引入了智能通信前端机,且其前端模块独立,既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又可以减少前端机发生故障时对其他系统的影响,避免对实时数据造成影响。另外,系统采用的是多口串行通信板,通过WTS实现天文钟对时,实现了自动化系统与标准时间的自动化同时,有效地解决了系统时钟问题,更为重要的时实现了高质量的数字化通信。
三、电力调度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电力调度员的责任心
电力调度管理是电网得以顺利运行,电力设施发展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影响着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想要做到电力调度管理,必须积极加强电力调度人员的责任心。电力调度中出现错误命令、延误送电等问题,都与电力调度人员的责任心密切相关。这就要求电力调度员不仅要严格遵循操作规则和相关规章制度,还要做到尽职尽责,特别是需要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时,要对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做到详细全面了解,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做好事故预测,并制定好应对措施,以便于在发生异常现象时,可以及时进行适当处理。另外,电网调度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还应养成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克服习惯性违章,在下达调度命令时,恰当使用调度术语,并认真执行调度规程。
(二)提高电力调度员的工作水平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调度可视化监控系统的应用,设备得以快速更新,电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对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定期对电网调度人员进行业务和专业素质培训,不仅仅要促使其成为合格的电网运行指挥人员,还要促使其在降损节能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全面提高电力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事故,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调度人员也应该充分合理利用教育培训机会,认真学习电力调度规程等相关制度,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事故处理方法,必须将规则制度熟记于心。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自觉学习,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对电气设备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及作用深入了解,熟悉电网的运行方式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三)创造电力调度员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电力调度员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切实解决调度员的实际困难,确保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同时,加强检修的计划性,对设备检修实行动态管理,避免由于重复性停电,增加调度员的工作量。另外,还要尽快解决电网架构中存在的问题,尽量保障通讯畅通,提高自动化远动设备运行的准确率,让调度员有较多的事故处理应急方案。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健全奖惩机制,对工作突出的调度员要给予积极肯定,给予适当的物质、精神等奖励,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必须严肃调度纪律,对在事故汇报中,隐瞒实情,拖延时间的行为要给予批评和处分。
四、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的优化措施
(一)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设计目标进行优化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目标是通过对系统结构的小规模改进,确保整个电力调度网络能够平滑过渡,从而有效提升系统的拓展性和可扩充性。因此需要设计一款软件作为电力调度网络运行平台。在进行软件基站的设计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以便查看基站的监视网络和主接线图的运行情况,然后编写系统自动采集系统数据功能,将信息文档进行保存,并绘制出系统运行的曲线图。
(二)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
优化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实现对主站系统和变电站的优化。对于主站主要是进行对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相关技术指标的优化。具体做法有:应用微机型磁调节器、增加主站系统的连接监控设备等,这样自动化系统就能实现数据传输和遥控功能。另外在进行变电站优化时,必须处理好变电站的运行信息,确保这些信息能够适应电力系统更新的需要。(2)进行对主干网网络拓扑的优化。首先将主要电力系数置于主干网络的中心节点上,接下来将剩余节点连接起来,全部汇总到自动化系统中,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环状的拓扑网络结构,从而实现自动化系统各部分的有效连接。(3)进行对系统网络框架的优化。自动化系统的远程控制功能中,计算机设备可以进行联网。因此可以依据自动化系统的框架,借助集线器设备或是网卡进行本地连接,其中集成线主要采用八芯双绞线传输介质。当变电站处于较分散的状态,如果采用此种组网布局的方法,可能会影响电网的传输性能,如数据保密性和网络的抗干扰能力降低。所以在进行网络框架的架设工作时,需要合理分析变电站的运载情况和距离,从而有效解决系统连网不稳问题,促进数据传输准确性的提高。
(三)构建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的实质便是对人的管理,基于新时期下,首先管理人员要转变理念,加强素养,构建一支高水平、高能量的安全管理团队,以符合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要求。打破以往的管理思想,防止思想认识不到位,出现放任自流的状况,或是机制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将运行方式管理规范化,从制度的层面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管理,实现管理效果达到最佳。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主战是各种信息集中地,也是运动管理的最佳入手点。通过优化运行值班等规章机制,对自动化系统运作情况、设备健康情况、机房温湿变化等密切监督,并将其记录到运行日志之中。对于自动化系统的中心运动机房,确保卫生与温湿度以外,还需转变人机混杂的情况,布设操作间,把设备同工作人员隔离开,以确保机房运行设备与环境良好且安全。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调度管理及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力企业实现自动化的一项主要任务,同时也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以及调度管理,充分发挥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网运行中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工作量,降低运行维护成本,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此为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清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管理的策略分析[J].低碳世界,2015(36):28-29.
[2]孙德达,周鸿业,张志东,等.电力调度管理及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J].科研,2015(10):00205-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