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陈艳懂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艳懂,. 中药熏洗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J]. 中医研究杂志,2023.11. DOI:10.12721/ccn.2023.157085.
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药熏洗、针灸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对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以2019年11月~2022年11月研究时间段内入院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确诊者87例为研究对象,就中药熏洗、针灸联合治疗效果开展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n=43)配合西医治疗,研究组(n=44)配合西医+中药熏洗、针灸联合治疗。分析治疗期间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指标、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多伦多临床系统积分动态变化,治疗有效率差异性。结果:(1)研究组治疗后乏力倦怠、酸胀沉重、疼痛、麻木、手足心热、口渴多饮症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2)研究组治疗左、右胫神经MCV、SCV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3)研究组治疗后MDNS、TC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4)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同时配合中药熏洗、针灸联合治疗,可优化患者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纠正效果,改善体质健康,缓解中医症候表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中药熏洗;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功能
DOI:10.12721/ccn.2023.157085
基金资助:

前言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疾病进展后期常见临床并发症类型,疾病发生与糖尿病所致微血管病变、代谢功能障碍、神经生长因子抑制等病理改变相关[1],可逐步引发患侧下肢麻木、疼痛感受[2],可逐步导致下肢肌肉萎缩、乏力等功能障碍表现,也是引发糖尿病足的临床风险因素之一,需在病变发生后积极治疗,规避疾病致残风险[3]。研究指出,糖尿病后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纠正治疗的实施,可积极抑制病变进展,维护周围神经功能,应予以重视[4]。西医常规治疗中,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以药物干预延缓病情进展为主,但无法从根本上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表现,且存在多类治疗局限[5],或可结合中医诊疗思路,经辨证分析患者临床症候表现,联合针对性中医治疗措施,综合优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6]。因此,为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药熏洗、针灸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对中医证候积分影响,特纳入87例患者开展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以2019年11月~2022年11月研究时间段内入院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确诊者87例为研究对象,就中药熏洗、针灸联合治疗效果开展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

对照组(43例),男/女,23/20例,年龄(52.65±7.35)岁,糖尿病病程(8.45±1.62)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7.65±2.34)月;研究组(44例),男/女,23/21例,年龄(52.72±7.28)岁,糖尿病病程(8.52±1.65)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7.68±2.39)月。患者临床资料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确诊者,病程期间确诊继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配合度良好,思维健全,确认接受治疗,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确诊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或糖尿病足者;临床资料缺损者;临床配合度极差或合并严重精神疾病、心理障碍者。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配合西医治疗,研究组配合西医+中药熏洗、针灸联合治疗。

西医治疗:引导患者在积极药物干预控糖治疗同时,加强饮食、健康管理,并配合甲钴胺、止痛药口服治疗。

中药熏洗治疗:经中医辨证诊断后,选择活血舒筋通痹方予以患者中药熏洗治疗,组方含黄芪、当归各30g,川芎、鸡血藤、桂枝、花椒、红花、威灵仙、千年健、地龙各12g,加水以文武火煮沸后,引导患者熏蒸双手、双足,待药液温度适宜后浸洗双手、双足15min,每2日熏洗一次,需连续治疗3月。

针灸治疗:引导患者取仰卧位接受针灸治疗,选择双侧上肢合谷穴、曲池穴、外关穴,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及涌泉穴为针灸穴位,经消毒穴位皮肤后,取毫针快速进针,进针后提插、捻转至得气,得气后留针20min,1次/日,需连续治疗3月。

3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期间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指标、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多伦多临床系统积分动态变化,治疗有效率差异性。

4统计学方法

以Excel表格形式整理录入研究数据后,采用(x̄±s)表示连续性变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用(n,%)表示定性资料,行检验,研究数据差异性分析由SPSS23.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如结果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析表1:治疗前,患者各项中医症候积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呈下降趋势变化,研究组治疗后乏力倦怠(1.03±0.32)分、酸胀沉重(1.08±0.25)分、疼痛(1.03±0.17)分、麻木(0.98±0.15)分、手足心热(0.99±0.14)分、口渴多饮症候积分(0.95±0.24)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

表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

21.png

2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比较

分析表2:治疗前,患者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提升,研究组治疗左、右胫神经MCV(45.52±5.49cm/s,45.42±4.38cm/s)、SCV(41.47±4.68cm/s,41.65±4.35cm/s)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

表2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比较(x̄±s)

22.png

3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多伦多临床系统积分比较

分析表3:治疗前,患者MDNS、TCS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MDNS(13.15±3.47)分、TCSS(6.75±1.19)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

表3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多伦多临床系统积分比较(x̄±s)

23.png

4治疗有效率比较

分析表4: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

表4治疗有效率比较(n,%)

24.png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中“消渴症”范畴,可由消渴症症候进展诱发气滞血瘀表现,进而引发经脉血瘀痹阻、肢体失养表现,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进展,可结合上述中医病机表现辨证治疗,缓解病症表现[7-8]

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组治疗后乏力倦怠(1.03±0.32)分、酸胀沉重(1.08±0.25)分、疼痛(1.03±0.17)分、麻木(0.98±0.15)分、手足心热(0.99±0.14)分、口渴多饮症候积分(0.95±0.24)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2)研究组治疗左、右胫神经MCV(45.52±5.49cm/s,45.42±4.38cm/s)、SCV(41.47±4.68cm/s,41.65±4.35cm/s)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3)研究组治疗后MDNS(13.15±3.47)分、TCSS(6.75±1.19)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4)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

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复杂性影响,现阶段尚无治愈方法,主要采取糖尿病进展控制、神经营养治疗配合症状干预治疗,实现对患者症状的综合缓解[9],但有研究指出,西医治疗效果有限,患者病变进展控制效果不佳。中医辨证诊疗中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符合“痹症”、“痿症”范畴,以消渴症所致气阴两虚、脉络瘀滞症候相关,可由经络气血瘀滞引发周围神经及肌肉组织病变表现,应予以活血化瘀、通络除痹治疗,调理病症根本病机,改善相关症候表现[10-11]

结合上述中西医病理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特选择活血舒筋通痹方予以患者中药熏洗治疗,该组方中所含当归、川芎、鸡血藤等中药饮片可起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之效,黄芪可起益气活血之效,桂枝、花椒组方可起温经通络之效,威灵仙、千年健、地龙组方可起除痹止痛、舒筋活络之效,中药熏蒸、浸洗方式的应用,可通过皮肤组织在局部组织中针对性吸收药物成分,积极发挥药物效果,改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12-13];辨证取穴针灸治疗的实施,可经穴位刺激起健脾疏肝、滋阴润燥之效,实现对消渴症病机的综合调理,以养阴生津、促进气血濡养筋脉,实现对患者临床病症的综合缓解,改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14]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同时配合中药熏洗、针灸联合治疗,可优化患者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纠正效果,改善体质健康,缓解中医症候表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秦芳芳,张岩. 基于CiteSpace的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 西部中医药,2022,35(10):85-89.

[2] 张梦婷,张兰,张颖,等.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6):98-101,后插10.

[3] 陈雪芳. 活血舒筋通痹方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3):445-446.

[4] 王安娜,李慧,石岩,等. 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状Meta分析及安全性评价[J]. 世界中医药,2021,16(21):3225-3236.

[5] 夏方妹,徐敏芳,赵勇,等. 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概述[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24):137-141.

[6] 张明珠,李娜,虞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进展[J]. 山西中医,2021,37(2):61-62.

[7] 李耀龙,杨思奇. 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5):2048-2050.

[8] 赵亚芝,戎士玲,徐梦园,等.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6):213-216.

[9] 张昂. 针灸联合中药益气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112-113.

[10] 马宇鹏,鲍玉晓,蔡志敏,等. 针灸配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对照120例[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2):56-57.

[11] 赵进东,余婵娟,牛云飞,等. 量表评分和定量感觉检查在中医药诊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2):237-240.

[12] 景磊,雷静,尤浩军.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机制及治疗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9):649-652.

[13] 黄奡. 针灸联合加味七味白术散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等水平的影响[J]. 吉林中医药,2019,39(12):1659-1663.

[14] 张顺宵,张晟,王华,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19,19(4):267-27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