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规水处理的强化应用
郭如宝 白小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如宝 白小军 ,. 浅谈常规水处理的强化应用[J]. 水资源科学研究,2022.4. DOI:10.12721/ccn.2022.157031.
摘要:
取水水源受到排放污染,原水中部分有机物含量超标,导致常规水处理工艺净水效果明显降低。我国新饮用水水质出台更加严格的标准,利用现有常规水处理工艺进行强化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出厂水质。
关键词: 常规水处理工艺强化
DOI:10.12721/ccn.2022.157031
基金资助:

目前水厂采用的常规水处理工艺是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适用于水温、污染物、浊度等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原水,对于微污染水源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有限。在现有常规水处理工艺中,采用预处理、强化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常规处理系统的净水效能,保障出厂水的水质安全。强化常规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预处理、强化混凝、沉淀、过滤等措施。

一、预处理

预处理是在提升管段、构筑物的原水中投加少量的药剂,降低有机物对后续净水工艺处理效果干扰的一种处理方式。预处理可采用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预氧化: 预氧化[1]是水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过程,可降低有机物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2.调节原水PH值:我们通过向原水中投加少量CO2 ,将原水PH值控制在7.4~7.6之间,提高混凝沉淀效果,控制出厂水铝离子指标。

预处理是常规水处理工艺应对微污染原水的有效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固体悬浮物及色度,也能降低耗氧量,控制出厂水副产物指标。与混凝沉淀工艺结合时,可以提高混凝沉淀效果。

二、强化混凝

强化混凝[2]是通过投加高效混凝剂或增加混凝剂单耗,通过高分子混凝剂吸附联桥作用,提高水体中的胶体颗粒、微生物、有机物(AOC)去除效果的方法。强化混凝的工艺的确定,可以通过实验并结合实际,确定混凝的最佳条件、效果。强化混凝的措施有以下两种:

1.强化混凝:主要包括改投高效药剂,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改善无机物或有机絮凝药剂性能。

2.强化絮凝设备:改进絮凝设备,从水力条件方面增强絮凝效果;优化混凝搅拌强度,反应时间、确定最佳絮凝、PH条件等。

强化混凝不仅可以降低浊度,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强化混凝具有:水处理成本低,简单易行,可为中小型水厂提供可靠的水质安全保障。在现有的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下,很有发展前途的水处理工艺新技术。

三、强化沉淀

沉淀是水处理工艺中固液分离的环节,强化沉淀的技术措施包括优化斜板间距、优化沉淀区流态,优化排泥等。强化沉淀处理效果分析包括以下几点:

1.提升浊度去除效果:当混凝剂投加量略小时,出水水质稳定。

2.提升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去除效果。

3.优化排泥:控制水体泥层活性,保障池内水体不变质。

强化沉淀是将水体中的微生物、有机物附着在矾花颗粒下沉过程,中小型水厂受水处理工艺的规模设计制约,质量控制管理是降低滤池过滤负荷,提升出厂水质的重要环节。

四、强化过滤

过滤是以去除水中浊度和细菌为主要目的。水中有机物随着浊度降低,但去除程度有局限。过滤是指在水体重力及推动力作用下,悬浮杂质被石英砂等过滤介质截留,固液分离使水体澄清的主要环节。强化过滤对解决目前水源有机物污染,氨氮含量偏高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强化过滤可采用的技术有优化过滤运行参数,加强滤前处理工艺,选择合理的滤层和保证滤料的清洁等,具体有以下三种:

1.选择合适的滤料种类:滤料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表面积。

2.选择合适的滤料粒径和厚度:滤后水必须满足饮用水对浊度的控制要求。

3.缩短反冲洗间隔:缩短单池反冲洗间隔,协调各池组滤水负荷的均衡。

强化过滤是通过对合适滤料的选择,适当增加滤料层厚度等措施和技术,同时去除浊度,降低有机物,降低氨氮含量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保障对出水厂水质的安全。

综上所述,提高对原水中的浊度、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去除效率,加密工艺水质检测监控,优化各环节出水水质,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采用预处理、强化混凝、沉淀、过滤等方式非常有效,为提升中小型水厂出厂水的水质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欢迎业内人士对文中的错误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 郑涵 等:《预氧化-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水处理技术与设备]NO.4  2013。

[2] 陈文伟:《强化混凝技术的应用方法与实践》,[甘肃科技],2006年第11期。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