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蹄疫诊断与防控
格桑桌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格桑桌嘎,. 牛口蹄疫诊断与防控[J]. 当代畜牧兽医,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044.
摘要:
针对牛口蹄疫流行的风险,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西藏地区,因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牛口蹄疫疫情全球范围内增多,特别是在一些新兴牧区,如西藏和青海,由于天气环境极端,素质低下的兽医环境和饲料带来的潜在问题,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变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口蹄疫诊断防控
DOI:10.12721/ccn.2023.157044
基金资助:

引言

牛口蹄疫是由牛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萎缩性疾病,对牛、猪、羊和其他反刍动物均有感染和致病作用,对兽医学家、农民以及饲养牲畜者来说,是一种极具威胁性的疾病。而在西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牛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更加重要和紧迫。本文将从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疫情形势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来探讨西藏地区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

一、西藏地区的牛口蹄疫疫情形势

(一)流行病学调查

西藏地处高寒缺氧的高原地带,牧畜业是当地重要的产业之一,而牛口蹄疫疫情对当地牛群的发展和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专家指出,由于西藏地区的藏牛适应环境强,不易感染此病,加上西藏地区地理环境独特,其自然隔离及其独特性使得其防疫难度相对较大。

(二)发病情况

经过专家们的调查和统计,发现西藏地区自2018年以来,牛口蹄疫病例呈上升趋势,标志性的事件是2020年的疫情,该疫情造成了对当地畜牧业的巨大影响,导致当地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二、牛口蹄疫诊断方法

(一)临床症状

牛口蹄疫的早期症状类似于许多动物病毒性疾病,难以立即辨认。牛口蹄疫病毒会引起群众中存在不同症状的家畜身上的皮肤上出现小的水泡,这些水泡可以融合形成大的水泡,并且这些水泡会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破裂并留下溃疡。该病还伴有高热、厌食、减产或没奶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是牛口蹄疫的确诊依据之一。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而其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指检测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牛口蹄疫病毒抗体,病原学检测是指检测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牛口蹄疫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则是利用现代分子技术、PCR等检测方法检测牛口蹄疫。

三、牛口蹄疫的病变机理

(一)病理学特征

牛口蹄疫病毒会导致牛的外皮产生水泡,并可以合并成大的水泡,最终形成溃疡。病毒还可能引起牛身上的角膜发炎,继而导致瞎眼。同时受感染的牛还有可能出现高热、厌食、发情严重等一些常见的病症。

(二)病毒学机制

牛口蹄疫病毒属于皮肤黏膜屏障类型病毒,易与空气中的灰尘、细小的颗粒和其他传染病的病理性微生物一起被风媒、水媒、蚊虫等形式传染,牛口蹄疫病病毒可自皮肤、粘膜、皮肤肿瘤和其他痘疹表面排放,牛口蹄疫的病变与免疫抗体、免疫细胞和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四、牛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牛口蹄疫是一种由牛口蹄疫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会引起牛、猪、羊和其他反刍动物的感染和致病,对养殖业和畜牧业产生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在牧区,采取牛口蹄疫防控措施非常必要。目前,主要采用的牛口蹄疫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消毒和隔离措施。但是,防控工作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保证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影响接种效果的外部因素、消毒对环境的影响、畜禽的导致的传播途径等。

(一)疫苗接种

牛口蹄疫疫苗接种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预防牛口蹄疫的发病,减少该病毒在畜群中的传播量。有些牛在感染牛口蹄疫病毒后,可自愈,但是在防控牛口蹄疫时,建议接种疫苗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我国目前的口蹄疫防控政策,对牛的免疫措施主要为灭活疫苗注射,免疫密度必须达80%以上。当前我国口蹄疫灭活疫苗生产工艺已十分成熟,市面上广为流行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疫苗注射应在春、秋两季进行,疫苗注射应根据疫病的发生规律来进行,注射间隔期控制在4-6个月,注射后做好常态化抗体检测工作。注射疫苗之前须注意是否是妊娠母牛,孕期的母牛尽量避免在临产前2周内注射疫苗。犊牛的疫苗注射应该根据牛群生长情况来确定,及时调整免疫时间。对于已经发生过阳性病例的养殖区,应该增加药量,增加量约为普通剂量的1.5-2倍。

(二)消毒措施

消毒措施主要是针对环境,包括动物粪便、器具、场地等进行消毒。对于动物粪便的防控,主要包括经常对畜圈进行清理、消毒,确保畜圈保持干燥上手持洁净,减少病毒栖息的条件。而对于场地和器具,主要是通过消毒来去除牛口蹄疫病毒,阻止病毒在畜群之间传播。做好牛场消毒工作,可有效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避免土壤、粪便、污水中有毒有害微生物进行二次传播,以此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蔓延。在选择消毒药剂时,养殖技术人员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特点,从消毒药剂的消毒能力、广谱杀菌能力、低廉易得性、有效成分、残留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选用,并多备不同种类的消毒剂,以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而导致病菌病毒产生耐药性,定期交替使用,有利于消毒剂发挥作用。配制消毒液并非浓度越高越好,应按使用说明正确配制,否则会造成牛只产生中毒反应。其次,还应注意在消毒剂使用的过程中,切忌不可与其他药物随意混合,可能会导致消毒液混合产生有害化学物质,若2种消毒液混合使用,也可能会出现过激反应或是药性失效。

(三)隔离措施

隔离措施主要是针对感染的畜牧动物或者疑似感染的动物来进行隔离,有效遏制病毒在畜群中的传播。同时,隔离措施还可以利用相应的防控方法,及时保护受感染的动物免受病毒的侵袭,并加快病情的恢复。养殖场如果出现口蹄疫感染后,首先应立即做好封锁隔离和疫病上报,由官方兽医人员对病情做出有效的诊断,确诊后下达封锁命令,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封锁、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划定疫区、受威胁区域,做好受威胁区域内养殖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强制性免疫接种,将意愿控制在萌芽阶段。对发病养殖场的所有牛进行全面的扑杀无害化处理,并加强对患病养殖场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坚持每天上午各消毒1次,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对于周边地区的养殖场,选择使用相对应血清型的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增强身体抵抗能力,预防口蹄疫疾病的发生流行。日常养殖期间应该做好适量的科学搭配,按照牛年龄的不同为其提供不同营养价值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多种有益于牛生长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当添加益生菌制剂,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牛身体抵抗能力。根据口蹄疫对光、酸碱等比较敏感的特征,在养殖场中可安装光灭菌设备,采用酸碱消毒液,做好养殖场内部环境的消毒,一般选择使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复方亚氯酸钠溶液进行全面消毒。同时还应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不同年龄、不同来源的牛在同一个圈舍中养殖。

结语

牛口蹄疫具有传染性强、暴发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已经成为牛饲养过程中的“头号杀手”。相关部门和牛养殖场一直都在探索牛口蹄疫疫病的防控对策。因此,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措施也应该与时俱进,应用现代化技术和理念,实现精准、有效防控。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