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牛羊等反刍动物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常见的疾病,有些甚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病,例如布病等。因此积极解决这些疫病的发生及传播,进行重要疫病的净化工作以及综合防治措施,既是国家关于兽医卫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也为动物防疫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还是兽医卫生安全监管机制创新和融合的表现形式。因此,根据牛现有的常见疫病,通过采取相应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实现重要疫病的净化,可以促进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1牛常见疾病及治疗措施
1.1牛结节性皮肤病
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非人畜共患型的牛全身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以病牛体温升高、流鼻涕、全身皮肤出现结节为主。患病牛表现为:全身皮肤或者黏膜出现直径0.5~5cm、深度1~2cm的结节,且淋巴结出现肿大、皮下组织水肿、病情严重时导致失明、肺炎等症状。治疗措施:此病毒对热比较敏感,故可通过高温进行消毒,或者用乙醚、次氯酸钠、碘化物、十二烷基磺酸钠等化学试剂进行消毒将病毒灭活[1]。
1.2赤羽病
此病是一种由布尼亚病毒科西姆布血清群病毒引起的以犊牛畸形、妊娠母牛感染后导致犊牛松弛性瘫痪、共济失调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妊娠早期的母牛感染则会出现脊髓神经元的损伤、四肢僵硬、脊柱凸出异常、神经性肌肉萎缩等症状,犊牛则会发生积水性无脑畸形、关节弯曲、失明等症状。目前为止,曾有查出阳性的动物但未分离到病毒,故我国尚无针对此病的特异性疗法,只能采取预防措施进行防治。尤其主要对妊娠母羊的预防[2]。
1.3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此病是一种由牛黏膜病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黏膜发炎、黏膜坏死、黏膜糜烂等。全年及各阶段的牛只均可感染,但冬春季节易发且犊牛易感性高。临床症状主要为:排灰白色的粪便且严重时粪便带血、间歇性或者持续性的腹泻,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裸露部位的黏膜上皮发炎、坏死甚至糜烂,妊娠母牛流产、早产或产有缺陷的犊牛。
1.4牛冠状病毒病
此病是由冠状病毒导致犊牛产生腹泻、成年牛产生痢疾、或者牛只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冬季较常见。若犊牛感染此病,则表现为精神方面的沉郁、采食方面的吮吸乳汁减少甚至绝食,排出呈淡黄色的水样且带有黏液或凝乳块的粪便,若不及时治疗则后期脱水而死。常年牛排出含有气泡、血液的水样稀粪,且伴有恶臭味。
针对牛病毒性腹泻和冠状病毒引起的腹泻,通过口服或者静脉补液的方式,防止脱水、酸中毒,保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格林式液、碳酸氢钠等进行补液治疗;用乳酸环丙沙星、硫酸庆大霉素、白头翁散、杨树花口服液等控制或者减少细菌感染;为了提高牛群的抵抗力,可以将维生素、矿物质、黄芪多糖等添加到日常采食的饲料中。
1.5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此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水痘病毒属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导致的牛只常发生的一种以流鼻涕、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可达75%,死亡率较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可造成发生此病的公牛和母牛出现继发性不孕。可以选择复方氨基比林、氟苯尼考注射液、替米考星注射液、黄芪多糖、地塞米松磷酸钠、复方氯化钠等结合中药对出现不同临床症状的病牛进行治疗。
1.6牛出血性败血病
此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以体温升高、急性肺炎、肠胃炎以及各个内脏器官出血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败血型(鼻腔出血或流出泡沫状血液、粪便掺杂血液、病程较短,一般12~24h)、水肿型(头颈以及前胸均会出现明显的水肿,咽喉部的水肿更严重,24~72h的病程)、肺炎型(咳嗽、呼吸困难、病牛有紫蓝色的可视黏膜、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的临床症状不同。因其发病较急,故可采用高敏抗生素与灌服补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若治疗之后无明显好转则可及时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
1.7犊牛支原体病
此病是由双股DNA革兰氏阴性的支原体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统症状、结膜、乳腺、关节等部位的病变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病,并且会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导致病牛的死亡率上升。可以根据发病的快慢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临床症状也略有差异。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一般可以使用泰乐菌素、地塞米松等抗菌药物和搭配使用止咳化痰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1.8牛产气荚膜梭菌病
此病菌可引起牛猝死症等疾病,具有发病迅速、死亡快速、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角弓反张,肛门、阴门突出,步态不稳,肌肉震颤等。治疗原则为镇静、消炎抗菌、强心补液。用葡萄糖生理盐水等进行补液,用地塞米松、VB6、VC等进行消炎,用石灰水、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7],从多个角度综合治疗。
2牛重要疫病的净化
2.1 疫病净化程序
养殖场户在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之前,应该要了解如何通过现代化的综合防治措施达到净化疫病的目标和维持净化效果。首先要了解关于疫病净化的三个阶段,即:调查阶段、免疫净化阶段、净化维持监测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目的,制定专门的方案;然后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措施、在养殖场区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将病死牛只进行规范无害化的处理等都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疫病的发生,有利于疫病净化的维护。
采用免疫、监测、分群、隔离、淘汰、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多种综合措施,保证本地区养殖场达到免疫无疫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全部牛只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若发现异常情况,则及时分析饲养管理以及技术因素,同时加大监测密度,开展相关的病原学调查,调整免疫程序,防止疫病在本地区的再次流行及传播。
2.2 疫病净化技术
(1)快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及时迅速的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监测,为防止疫病的进一步传播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针对牛结节性皮肤病、赤羽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出血性败血病、犊牛支原体病、牛冠状病毒病,牛产气荚膜梭菌病等。(2)病原数据库:病原数据库可以查询相关疫病的一些数据信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第一时间做出相应措施,有利于深入系统的研究牛疫病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为疫病净化提供数据支撑。(3)流行病学模型:开展肉牛养殖场、屠宰加工厂、饲料厂等传播链疫病监测,开展相关疫病暴发和传播的风险分析。相关模型的建立,可以起到预测作用,防患于未然,控制好可能导致疫病发生的各个环节。(4)净化及防治措施: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牛重要疫病的净化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措施,以供本地区其他养殖场户参考。
结语:动物疫病的净化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是预防动物疫病发生的重要途径,是深化落实《动物防疫法》的具体措施。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疫病的净化以及防治,以达到减少环境病原、降低兽药使用量、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涌.常见牛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2,43(12):83-84.
[2]张建国.牛疫病发生特点及接种注意事项[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22):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