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及防火涂料应用探讨
刘士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士强,. 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及防火涂料应用探讨[J]. 中国建筑,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009.
摘要: 在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我国各地区的地下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地下建筑防火设计也成为了建设的重点内容,人们必须高度重视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有效提高地下建筑防火登记,才能保障地下建筑安全可靠,发挥地下建筑功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实际需求。下面本文就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及防火涂料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地下建筑;防火设计;防火涂料
DOI:10.12721/ccn.2022.157009
基金资助:

1 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及危险性

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迎面而来的浓烟毒气等,会迅速向内部空间四处扩散,导致周围温度快速升高,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火势,造成扑救工作困难。并且,由于地下建筑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从而导致相对较少的出入口,也无法促使人们在慌乱之中及时寻找到逃生路线。更是存在缺乏方向感的人们在地下活动空间当中无法及时获取逃生路线的情况。并且一旦发生火灾,烟火将会迅速阻断视线,阻挡安全出入口,导致外部救援面临一定困难。并且,结合实际来讲,在构建地下建筑过程当中,消防设施仅仅局限于固定设备的安全保护,这样的消防设施及消防用具使用寿命存在局限,一旦发生火灾,则往往会导致由于消防设备的老化而无法及时实施内部救援。第一是高温带来的伤害,防火分区主要包括两个出口。地下建筑空间的密闭性则导致火灾发生时造成强烈的热对流,无法及时排出烟气,从而在短时间内造成地下活动空间温度急剧上升,最高可达到800~900℃左右。尤其是在起火点周围,温度快速升高,这样的高温条件难以及时疏散人群。狭窄的地下通道以及过高的房间温度均限制了地下建筑内部消防器材的使用功能。第二是容易造成缺氧和中毒,由于地下建筑通常排风、排烟条件比较差,致使火灾浓烟会和热气一起积攒在地下建筑内部无法排出,地下建筑内一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会让被困人群由于大量缺氧或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出现窒息或中毒现象。第三是火情蔓延较快,地下建筑内一般都配备有空调及通风口,发生火灾之后若没有及时关闭以上设备,这些设备便会使地下火灾与地面空气相接触,进而加快火情蔓延。第四是疏散和救援难度较大,地下建筑在设计时一般存在格局较为复杂的情况,在紧急情况之下人们可能会丧失方向感,产生人群混乱进而影响救援。同时由于条件限制,消防员实施救援多样性受限且会使救援速度变慢。第四,地下建筑火灾一旦发生,会迅速损坏所有照明设备和电路,导致地下建筑内没有信号也没有光亮只有火光,过于幽暗的环境之下会使受困人们的情绪更加紧张焦躁,更容易发生踩踏事件进而加重人员伤亡数量。并且,如若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则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事件,从某种角度上而言,地下建筑结构当中,大多数情况下,会聚集大量人员,这样的密集人员结构导致火灾疏散工作具有一定困难,严重者则会由于疏散不及时造成人员伤亡。

2 地下建筑防火设计的有效措施

2.1地下建筑功能区域和通道设计

地下建筑功能区域主要是结合安全等级进行科学划分,一般会将同类型的功能设置在一起,地下建筑功能的区域规划也能够避免人流量大量集中,将地下结构的人流量合理地设计在出入口附近,但是需要重视的是如果发生火灾,必须重视避免出现踩踏事件,因此还要重视地下建筑的功能设计,合理划分建筑功能区域,为火灾防护和人员疏散提供支持,有效预防火灾发生。然而地下建筑的通道设计也是保证人员疏散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通道设计,能够为火灾防护提供支持,因此地下建筑通道的设计要具有足够的宽度,满足客流量的实际流通需求。

2.2地下建筑防火与防烟分区设计

(1)在地下建筑昂或区域的设计中,为了有效避免地下建筑火灾局面的蔓延,可以在建筑空间内设置防火区域,有效地控制火灾,同时降低地下建筑火灾引发的事故风险。而防火区域设计要采用防火墙进行划分,并且防火区域面积要根据建筑功能和性质进行有效设计,一般地下建筑防火区域面积不得超过500m2,如果地下建筑具备自动灭火和火灾预警系统,那么可以适当增加防火区域面积。(2)防烟区域设计中,还要根据实际建筑情况来设计区域面积,防烟区域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如果防烟区域设置过大,会提高地下火灾区域范围,给人们的逃离和火灾救援带来负面影响,如果防烟区域设置太小,也会增加工程建设成本,因此,要将防烟区域的面积设置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与防火区域面积大小统一即可,也可以在区域内设置排烟设备和防烟面罩,有效抵御火灾产生的浓烟危害。我国对超过3层的地下建筑防烟设计做出了明确要求,必须具备完善的排烟系统。

2.3地下建筑安全疏散

(1)地下建筑防火分区必须确保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并且设计方向相反,并不能随意封闭;(2)如果地下建筑的区域范围比较小,同时人流量不大,可以适当的减少出口数量,一般出口设计标准为50m2/个;(3)当地下建筑娱乐场的防火设计中,一般不宜将出口设置造走廊尽头;(4)还要设置明显的疏散标志,并且保障标志具备明显的反射光线,可以起到良好的救援引导作用。

2.4地下建筑自动消防设施

为了有效地应对地下建筑火灾问题,也要在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中,合理地构建自动消防系统,并且引入完善的消防设施,比如:可以构建一套自动预警系统,对于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建筑设计中,必须具备完善的自动预警系统,确保火灾险情可以及时得到救援和人员疏散,避免造成过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3地下建筑防火涂料的选择与应用

3.1防火涂料的选择

防火涂料主要指的是应用建筑装修中能够防止火灾燃烧的涂刷材料,这种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自身的防火性能,因此在我国现代建筑中得到全面推广与应用。在我国现代科技的发展中,防火涂料由以往的溶剂型涂料转化为膨胀型的防火涂料,同时也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逐渐得以广泛应用。在地下建筑中,防火涂料包括钢结构和饰面型等,最为常见的防火涂料分为有机防火涂料和无机防火涂料。然而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也逐渐发展出了纳米复合型防火涂料,在建筑施工中取得良好的防火优势。地下建筑对防火涂料具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常以钢结构和饰面型涂料为主,然而随着结合型防火涂料的出现,不但具有原本的防火效果,也展现出良好的环保性和经济性,也逐渐成为地下建筑防火设计中的不二之选。

3.2内饰装修材料防火性能

(1)当火源起火火焰蔓延到装修材料时,所使用装饰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火阻火性能,火源没有可以维持燃烧的材料就无法持续燃烧。(2)当起火位置在装修材料附近时,装修材料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能够阻止火势的进一步蔓延,火源燃烧一段时间后就会自行熄灭。市场上常见的装饰装修材料主要有无机矿物板、金属板、有机板、纤维织物、木质品、防火涂料、阻燃剂等。

3.3防火涂料的应用

在地下工程的建设施工中,还要对防火涂料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和检验,避免发生施工环节使用劣质材料或者偷工减料的现象。在完工验收环节中,还要严格做好防火标准的验收工作,对防火涂料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细致检验,以此来提高防火提料的功能,有效避免地下火灾的蔓延,保障地下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与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地下建筑的设计中,防火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防火设计能够起到避免火灾发生和阻止火灾险情扩大的功能,有效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因此,人们必须重视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明确地下建筑的特点,同时科学地设置防火和防烟区域,合理规划安全通道,并做好防火涂料的选择和使用,保障地下建筑空间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路世昌,叶超,黄益良.地下人行通道防火设计探讨[J].安全,2021,42(10):148-152.

[2] 魏志涛.地下商场的火灾特点及建筑防火设计[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4):157-158.

[3] 郑妍.地下建筑防火设计及防火涂料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21,7(12):161-16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