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电网的发展,电力用户的增加,计量资产规模也随之增大,但电能计量资产的存放管理、出入库管理、配发管理一直沿用着传统管理模式。在传统模式下,计量器具的入库、送检、返库、出库等每道流程均为人工运送,当表计达到一定周转量时,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虽然表库能做到有序堆放和记录齐全,但是由于管理数量及种类的不断增加,仓库空间限制以及每日计量器具出入库频繁,记录和实际库存状态难免有出入或差错,有时很难寻找某一类型或规格的表计,甚至许多表计长期闲置超过使用期需要重新检定。同时,库存情况统计数据的困难且实时性不强,直接影响表计管理和购置、分配计划的实施。因此,这种原有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营销工作长远发展的要求。为适应供电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大趋势,有必要建立方便、快捷、准确、高效的管理系统对计量器具进行智能化管理。
电力计量资产管理具有数量庞大、存储配送要求较高等特点。如何实现管理的机械化、自动化以及资产盘点的智能化。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优化储存过程,提高了管理效率。既是直接服务于广大电力用户的需要,也反映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以来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使得计量资产数量巨大,不仅计量资产工作人员的负担很重,而且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很大。即使利用条形码技术仍不能全面地达到标准化、高智能化对计量资产进行管理的工作要求。而采用SG186系统,将使计量中心内部的流转管理和营销部门的业务流转管理,都建立在计量器具这一载体之上。如此,计量器具从订货开始到验收、出入库、检测、配送、安装、轮换、报废等全流转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其信息数据完整有效、流程有据可查。同时要求达到资产实物管理与资产的SG186信息管理并重,缺一不可。
一、计量资产管理的内容
(一)计量资产实物管理
按照SG186与ERP两大系统的要求正常开展计量资产管理即能保障日常业务的开展,具体过程是由上级公司的计量中心计量一级库房管理班组根据上级部门在SG186的批准计划负责计量资产的验收、出入库、配送、报废等实物流程,此部分工作都须依据SG186管理流程,按照先系统后实物的流程完成各个实物流转环节。
(二)计量资产的信息管理
计量资产的信息管理工作主要在地市公司营销部,资产信息录入工作则在计量中心一级库房与各二级库房管理班组进行。资产信息录入包含了资产管理的全流程,从订货、验收、出入库、检测、配送等环节开始一直到资产回退、报废,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资产信息。目前贵州电网在入库、领用、安装环节的监控、管理一直是空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需要适时改变管理思路
在基于SG186营销应用平台的计量资产管理模式下必须重视资产信息的管理,而按传统的管理思路着重点在于实物管理而轻于对于资产信息的管理。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思路明显跟不上新的管理要求和管理节奏。自SG186上线运行以来,有较多的不合逻辑、不完整和错误的信息反复出现并被通报,资产信息及基础数据清理工作多次重复进行,说明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信息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需要明确资产管理机构及职责
自SG186上线运行以来原有的资产管理机构和职责已不适应新的管理要求。资产信息管理工作是个长期的较为具体的工作,管理部门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来完成此项工作。但又由于对资产信息管理的权限下放不完整就造成资产信息管理工作常态机制未形成。导致本应处于资产管理中间环节的地市公司计量中心,沦为纯粹的信息发生者。计量中心库房管理班组疲于应付具体工作任务,限制和局限了资产信息管理功能的发挥。从而导致计量资产管理难以形成清晰的全局管理思路。
(三)计量资产管理压力加大
首先是各单位需求计划与公司年度计划不一致。依据有效的需求计划制定检测计划是保证计量器具按期配送的基础。但目前除了每年营销部安排的专项工程计划能够得到确认外,其他诸如城网农网改造、新装等计量器具需求计划难以做到前瞻性,对正常的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冲击。其次是大量的基础数据清理工作虽已逐渐完成,但是部分资产管理人员本着能用就行的思路,不顾资产信息管理要求,导致在SG186中不断造成的问题数据仍频繁出现,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进行修复处理。
账实一致核查工作如果还是通过传统人工方式记录进行登记,然后与营销系统再比对方式,效率较低,工作量较大。经过分析发现营销系统台账参数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因此需要建设营销系统台账参数信息校验系统,可以在不去现场进行照相的情况下发现台账参数存在的问题,节约资产管理人员、现场运维人员的大量时间,为账实一致性清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根据数字化转型相关要求,同时需要建设一个能与营销系统相配合的监控平台对计量装置资产全生命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分析和预警,及时发现计量资产管理方式上的根本问题。
三、主要功能概述
本着“以营销系统为后台支撑,以智能化管理系统为技术手段,对计量资产进行管理”的理念,结合计量部原有库房状况和实际发展要求进行建设,使计量资产从购置、检测、配送、安装与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实现闭环管理,管理过程清新、实时性强。智能表库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充分挖掘营销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现有的基础数据,设计出针对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特别是贵州电网计量物资管理的薄弱环节的取数规则和算法。
(2)电能量数据平台对已有的营销系统台账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提取后通过电能量数据平台计量资产监控、分析模块已设定的算法对提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按照设定的算法输出分析结果。
(3)计量资产监控、分析模块输出的分析结果设计为网公司关注的管理方向,巡视、审计发现的问题点及目前贵州电网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薄弱环节的各种指标,共有24个指标。
(4)在南方电网公司首创用台账参数规则分析方式辅助开展账实一致性核查工作。指导基层供电局开展现场账实不一致核对和整改,实时发现是否存在建档错误的情况,避免基层供电局重复进行新增台账的账实一致核查工作,解决基层供电局工作重复,繁杂的问题,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四、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查找某些不常用型号规格的计量器具困难;
(2)防止计量器具超过检定期限需重新检定,或者超过使用期限需要报废;
(3)发配表计操作繁琐;
(4)解决营销系统不能对现有数据进行统计的问题,从营销系统中提取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数据,为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精益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5)解决营销系统不能对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的问题;
(6)解决营销系统不能对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进行展示的问题,按照电表、互感器、终端通过图表形式展示计量资产的待检、合格在库、领用、运行、鉴定、报废等指标情况,综合监控和分析公司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情况。
(7)改变用人工记录方式开展计量资产管理的现状,解决用人工记录方式开展计量资产管理的痛点,直击计量资产管理问题的根源。
(8)开展营销系统资产相关数据的深度应用,深度挖掘台账包含的信息,精确定位问题类型,完成趋势分析和排名展示。
五、智能表库系统建设情况
(一)创新性与适用性
在“四线一库”和生产管理平台建成前及未对营销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现有功能进行改动的情况下,充分挖掘营销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现有的基础数据,设计出针对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特别是贵州电网计量物资管理的薄弱环节的取数规则和算法。
(1)解决分析数据加工由人工处理,大量重复性工作没有有效工具辅助理费时费力的痛点。
(2)解决深度分析数据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上层应用数据无法实时展示的痛点。
(3)为电网企业提升可靠的电能计量设备管理水平,提高业务全过程监管。
(4)为基层供电单位提供多维度的分析应用,综合分析计量资产情况。
(5)实现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环节的关键指标管控。
深度挖掘关键数据信息,通过可视化看板、数据校验等工具,持续提高数据质量。明确各业务模块的数据需求,固化模块数据录入标准和要求,帮助相关业务人员方便、快捷、高效、精准的录入相关信息,支撑全业务流程运转。
节约资产管理人员、现场运维人员的大量时间,为账实一致性清理提供有力的支撑。以账实一致率为例,现阶段营销系统资产台账信息与实际运行设备的铭牌信息存在不一致情况,以往通过人工手段对“账实”情况进行抽查,抽查一致率全省平均在75%左右,且抽查数量与实际运行数量差距太大,不具有代表性,随机性、运气成分较高,不能直接反映出全省“账实”一致情况。因此通过建设台账参数信息校验功能,对营销系统台账参数是否符合网公司规定的建档逻辑和参数规则进行校验,可以在不去现场进行照相的情况下发现台账参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整改。四类终端账实一致率从78%提升至99.87%。通过系统自动分析,展示不一致数据及原因,方便工作人员对症下药的处理问题,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指标也有巨大提升。
以“依数据说话、以数据决策、靠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为指导,通过全省各地市、区县局、供电所业务专家的验证,数据准确性高,实用化强,有效的减轻使用者的工作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并能指导相关工作人员高效的进行计量设备管理。
(二)数据平台计量资产管理
(1)计量物资库存监测模块
该模块按照省、地、县、所四个层级,监测计量物资(电能表、低压电流互感器、三类计量自动化终端)待检数量、合格在库数量、待装数量,并根据南网要求设置了库运比指标(核心指标)。同时,根据计量物资管理要求,以时间为维度,对计量物资各种在库状态进行了分类。
(2)计量物资出库后监测模块
该模块按照省、地、县、所四个层级,监测计量物资(电能表、低压电流互感器、三类计量自动化终端)安装超期率(核心指标)和退库情况、设备超时未鉴定率(核心指标)和设备超时未报废率(核心指标)、设备领用异常情况。
(3)运行设备管理情况
该模块按照省、地、县、所四个层级,监测计量物资(电能表、低压电流互感器、三类计量自动化终端)运行时间、故障情况(含异常故障指标监控)、账实一致率和营销有计量无数据。
六、智能表库系统的功能
(1)实现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云计算实现的业务规则算法、趋势预测算法和回归预测算法等,对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销系统的计量档案、运行数据、资产数据等基础数据进行准实时增量采集,利用数据清洗和数据修补技术,建立数据模型,制定全新的取数规则和算法,对记录到的计量资产参数和状态变化进行分析,对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环节进行反馈和展示,为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依据。
(2)发布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报表
统计发布各供电局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报表,对存在的问题和排名情况进行通报,对各供电局计量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3)建立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
通过对采集到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24个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的指标,并设计了计量资产管理规范率考核指标计算公式。其中库运比、合格在库超期率、待装超期率、鉴定超期率、报废超期率、账卡物一致率作为核心指标提交给市场部对全省计量物资进行指标化管控,并纳入《贵州电网公司计量中心2022年生产计划》进行管控。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的建立和统计,改变了以往的计量资产管理方式,从人工统计改变为系统实时监控,提高了计量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实现了计量资产全生命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七、智能表库系统建设取得的成效
随着软硬件的建设完成,智能表库的试运行调试后,我们对各项功能进行了完善和修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提升计量管理水平。智能表库的应用,实现了各个工作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增强资产管理的实效性和可控性,排除现场情况错乱、工作过程无法监督、资产数据不完整的缺陷,减少资产出入库过程中由人为差错所造成的资产流失、过期。
(2)提高资产出库及入库效率。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将软件按照便捷操作的方向进一步升级,达到提高出入库及电能计量配送县局工作效率和资产配发的正确率。将利用升降车提高取表速度,保证工作安全。
(3)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我们通过规范计量资产的摆放次序和摆放方法,利用周转箱、流利架和密集柜的良好结合,提高计量资产在同面积存储空间内的存放数量。
(4)为电能计量资产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智能表库的运行模式,使库存记录随着表计数量、状态、运行情况的变化实时更新,随时保持最新统计数据,并能根据需要进行库存状态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
通过七大核心指标对比,能直观的反映系统运用前后指标提升情况,最终实现了节约物资成本、人力成本的应用价值。
应用成果1:电能表超期未鉴定数从应用前的779702块降低至947块,超期未鉴定率从70.42%降低到1.38%;超时未报废数从108975块降低至530块,超时未报废率从60.63%降低到3.13%;终端超期未鉴定数从23048块降低至232块,超期未鉴定率从70.47%降低到4.01%;超时未报废数从36898块降低至103块,超时未报废率从52.69%降低到1.86%。
应用成果2:电能表库存数从610117块降低至435516块,库存存率从系统应用前的3.28%降低到2.34%。
应用成果3:电能表领用退回从之前253块降低至现在27块,未及时安装从34块降低至6块;终端领用退回从之前1679块降低至现在3块,未及时安装从48块降低至0块。
通过改变用人工记录方式开展计量资产管理的现状,以贵州电能量数据平台做支撑,实时监控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关键环节的数据变化,分析模块可以实时反映营销系统台账的资产参数、状态的变化并记录变化过程,解决用人工记录方式开展计量资产管理的痛点,实时反映计量资产变化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击计量资产管理问题的根源。
总结
在今后智能表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中,我们要结合实际工作不断优化、调整和完善系统功能,使系统真正符合电力企业计量管理的实际发展和要求。此外,下一步我们还应将系统与电力营销系统的数据接口对接,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的统一性,使资产管理更加过程化、智能化、动态化、精细化。
参考文献
[1]梅贱生,刘玲,罗玲.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计量运行资产与现场全过程管控系统[J]. 江西电力,2014,06:57-61.
[2]龙贵山,刘磊,刘颖,刘建安,吴筑晖,姜琦,胡舰,王刚,宋先华.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及智能仓储系统研究[J]. 电测与仪表,2013,05:95-100.
[3]闫斐,何彦芬,裴京芳. 智能表库密集架系统[J]. 农村电气化,2013,06:9-10.
[4]纪云鸿,胡全章,李永毅,张彬,刘禾,段双梅,王志杰,冀德朝. 安康供电局电能计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应用[J]. 陕西电力,2009,02:50-52.
[5]樊飞玲,何玲,任峰,王刚. 基于GPS定位技术的可视化计量资产管理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2:87-88.
[6]蔡雪峰,蒋立泳,马闯. 智能表库在电能计量管理中的应用[J]. 电力信息化,2008,S1:62-63.
吴小川(1981.11.16),男,汉,四川省安岳县,在职研究生学历,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邮编5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