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养殖的牛场无论是在养殖技术还是疫病防治,都比较科学规范。但是由于养殖基数大,所以患病的概率比较大,一旦出现传染病,可能会迅速大范围传染,增加了控制难度,会给养殖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所以,怎样做好牛的疫病防治,降低疫病的发生概率和传播范围,是当前养殖户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1 常见牛疫病的种类
1.1 传染病
牛传染病是影响牛健康生长的重要疾病类型,也是对养殖业影响非常大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有口蹄疫、肺结核、布氏杆菌病等,这些疾病都会对养殖业造成较大的危害,且疾病发病率高,对牛的健康生长产生了极大的危害。病毒入侵,会导致很多牛出现发热、腹痛、溃疡等状况,严重影响牛的健康生长。
1.2 产科疾病
是指运用冷冻牛精液进行人工配种时,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操作问题,其中任何环节都有不能忽视,存在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的情况,都可能会造成母牛生殖器官的损伤,导致细菌或是病毒的滋生,出现子宫内膜炎病症。一旦在疾病发生后,若是相关养殖人员没有对其进行正确处理,用药不规范的话,很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牛的生长过程中,还可能会受到寄生虫感染的影响,常见的寄生虫有吸虫、线虫、毛滴虫等。不注意卫生防疫和驱蚊驱虫工作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因素。感染寄生虫病会影响牛的健康成长,影响生长速度。
1.3普通疾病
其中包括食物中毒、肠胃炎、感冒等,这些疾病虽然不会造成牛死亡,但是会影响其免疫系统,降低其抵抗力和整体养殖效益。
2 适度规模场牛病发生的原因
2.1养殖思想落后
从事养牛的人员,普遍年纪较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固守传统的养殖经验和思想,养殖思想落后,养殖技术的迟滞不前,饲养牛只的品质难以提高,这种随意粗放的养殖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收益。
2.2养殖场所不合格
养牛场所在选址、建造、管理上,缺乏科学性,通风、水源、交通、粪水处理等,没有系统全面的综合考虑衡量。一旦出现问题,将很难根除,风险极大。
2.3养殖管理不到位
养牛本身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尤其在疫病防治等方面,随意粗心的管理,没有科学合理的流程制度保障,不能很好的查找根源和责任。总之,管理缺失,严重削弱养殖场抵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2.4药物选择不合理
虽然养殖户重视疫病防治,主动寻购药物,预防疫病。但是在选择药物方面,缺少专家指导,容易自我或他人误导。药物使用频繁变更,使用混乱,缺少科学的专业的意见指导。
3 针对牛疫病的防治措施
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提升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也逐渐淘汰一些不适合的落后生产方式。牛养殖方式,过去主要是散户、个体户的粗放型养殖。现今,出于牛肉安全和环境整治需要,以及以养殖为选项的扶贫需要,推动落实适度规模化养殖,促进牛养殖技术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牛养殖业的疫病防治提出了新要求。
3.1 做好养殖场地清洁消毒工作
养牛场所的地址,是牛抵抗和避免疫病风险的关键。考虑通风性,选择地势较高处,远离居民区或其他肉禽牲畜养殖场,同时要避开各种污水污物排放区。接人水源要确保干净卫生,将水样提取送检,确保水质达标,要避免周围有可能的污染水源的因素,如杂质或有害气体等。养殖场内不得混养其他物种,切断动物间的疫病传播途径。粪便要方便处理,避免积累,孳生蚊蝇。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制定合理完善的消毒清洁制度,及时对养殖场做好消毒清洁工作。应该在做好清洁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消毒工作。要及时清理养殖场中的粪便垃圾,并完善配套消毒设施,养殖场设置消毒灯或消毒池等。对消毒剂的使用,一般需要定期更换或是多种消毒剂联合使用,以免出现细菌病毒耐药的情况。一旦养殖场出现疫病,要对患病牛的生活环境以及各种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且实践证明,运用有效的消毒措施,能够有效避免一些疫病的出现和大范围传染。
3.2 要做好驱虫工作
尤其是一些炎热潮湿的天气,是寄生虫病高发的季节,寄生虫病可能造成大范围的感染,因此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养殖人员要结合具体的饲养状况,制定驱虫计划,尤其在换季和炎热潮湿的天气,更需要做诊好定期驱虫。驱虫药物多选择丙疏咪、吡喹酮等,丙疏咪能够有效针对牛新蛔虫、胃肠线虫等虫类,吡喹酮能有效杀死血吸虫。除了定期驱虫,还需做好除蚊灭蝇以及防鼠等工作。
3.3做好日常检疫工作
做好日常检疫,要定期对牛的身体状况做好观察检查,一定不能忽视疫苗的接种工作,结合养殖实际以及区域疫病发生状况,制定完善的疫苗接种制度,规范疫苗的使用,保证疫苗的安全性。日常养殖工作中发现牛出现患病状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治疗措施,并做好消毒工作,关注其他牛的身体状况。养殖人员在进入牛圈舍需穿好专门的衣物,并且经过全面消毒后才可以进入,外来禽畜、车辆不能随意进入养殖区域,必要时,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后才可以进入。
疫病防治药物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不明来路的药物坚决不得使用。疫苗要选购相关政府部门指定的售卖点,严格遵照规范要求。疫苗使用沿严格遵循用药要求,不得擅自改变用药量和添加其他药剂,保证疫苗药物的质量。对不同患病程度的牛,要注意增加药量,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后效。及时牛群健康,也要适当接种疫苗,提高养殖场防控能力和抵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3.4科学饲养,改善养殖环境
科学饲养,能够有效提高牛的身体素质,抗病能力随之提升,大大降低了患病几率。养殖过程中,要结合不同阶段牛的实际生长状况,喂养营养的丰富的饲料,适当添加各种矿物质等,提高免疫力。保证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粗饲料、精饲料合理搭配。其次,要改善养殖环境,做好牛圈舍的通风工作,做好消毒清洁,冬季注意保暖防寒,夏季做好防暑降温,控制好养殖密度,为牛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季节变化,牛需要的饲料量和饲料品质要适时调整,供给的饲料要适合牛对季节变化的影响。牛对饲料的需求量也是变化的,要依据科学的数据,及时调整饲料供给量,避免不足喂养和过度喂养。注意饲料品类的调配,如有机养料的供给。患病的牛,治疗痊愈后,注意观察,并且全方位清理消毒之后,才可进入牛舍。所用药物和消毒药剂等,一定是购自正规渠道,有案可查。用药要遵循兽医指导,切勿擅自盲目用药。如疫病在养殖场控制能力之外,要及时上报,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结语:随着牛养殖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养殖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疫病的发生概率在不断增加,为养殖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制约着养牛业的发展。当前养殖工作的进行,还需关注常见疫病的种类,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重视预防的作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促进养牛业的发展,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方日春. 牛的疫病防治要点研究论述[J]. 吉林畜牧兽医,2022,43(11):105-106.
[2]汪筱,陈雪莲. 浅谈牛疫病的防治措施[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0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