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牛的高热症状疫病通常是由多种病原引起,主要有细菌和病毒等。该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等,常会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困扰。
1 症状表现与预防
在牛养殖中可发生高热症状的疫病,通常该病传播速度较快,如果有牛只发病,没有及时治疗,会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群。病牛发病后表现为体温升高,常可以达到40 ℃以上,且会较长时间持续高热,呼吸道也会存在发炎的现象"。正常牛的体温38.5~39℃,犊牛为39℃,成年牛为38.5℃。病牛还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发病严重还表现出食欲废绝等症状。发病牛还出现身体不适以及体力下降等,有时还可表现为运动失调和肌肉震颜等[1]。
对牛疫病的防治,需要选择有效的方法,以减少疫病对牛健康的影响,具体的防治方法如下。(1)通过接种相关疫苗,提高牛的抵抗力,减少疫病的发生概率,进而达到预防疫病的效果。在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记录好牛只检疫档案。(2)定期消毒是降低牛疫病发病几率的重要方式。牛舍消毒可以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与5%的石灰乳,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粪坑和下水道出口,以达到消毒的目的。为了提高消毒的有效性,需要增加消毒次数。(3)定期驱虫:结合季节特点,确定驱虫周期,通常以2~3次/年为宜。在具体的驱虫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宜的驱虫药剂。同时,应重视犊牛的驱虫工作。(4)加强饲料控制按照科学喂养方法,强化对饲料的管理,做好饲料配比,并严格检查饲料品质,防止霉变[2]。
2 疫病种类及诊治
能引起高热症状的疫病通常有2种,分别是病原性疾病和非病原性疾病。以病原性疾病居多,主要有蓝舌病、病毒性腹泻、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热以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其中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
2.1 蓝舌病
蓝舌病是由于蓝舌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以反刍动物发病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牛在发病后表现为发热严重,在冒肠道和颊部粘膜处有卡他性的炎症,有时还可见于蹄部发生病变,主要是由于真皮层受到病原的侵害,出现跛行情况。还可见于舌部的充血情况,严重时表现为发绀,甚至会出现麋烂的病变。该病的发病率较低,但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通常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牛在发病后应及时对病牛进行隔离处理,而且对发病牛所在的牛舍内进行彻底的消毒。使用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另外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应用各种刺激性较低的消毒液对牛的蹄部和口腔部位进行清洗。通过给牛饲喂一些营养丰富的饲料,便于提升牛群自身的免疫力,还要防止病原从养殖场外传入。在日常的养殖场管理中,应重视基本的消毒和清洁工作,由此可减少或者避免该病的发生。
2.2 病毒性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BCD病毒感染后导致,发病率通常在5%左右,死亡率相对比较高。病牛在发病后表现为体温升高,严重的腹泻和呕吐等情况。在这段时间内,在眼睛和鼻腔内分泌出大量的粘液,病牛在呕吐时,开始会吐出水样液体,后来变为粘液,最后还可能吐出血液导致死亡。处于妊娠期的母牛如果感染该病,可能会引起流产。有的牛发病后在蹄趾间会有腐烂的情况,牛病毒腹泻通常是淋巴组织和消化系统出现病变,一旦持续将会影响胃部、小肠等部位,直至死亡。
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治和蓝舌病较为相似,应选用适当的抗生素类药物,以便能降低病毒的传染和扩散。对腹泻和呕吐情况严重的病牛一定要注意采取补液的方式进行治疗。通常牛在发病后要及时将其隔离,如果还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要将其扑杀无害化处理。在日常饲养中,要严格把控饲料的质量,对养殖场内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还需要做好疫苗接种的工作,这样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2.3 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I型牛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以呼吸道和发热等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通常被称为“坏死性鼻炎”。牛在发病后表现形式多样,通常以呼吸道症状和体温升高为主,病牛会流出大量的黏脓性的鼻液,而且可见鼻腔粘膜会有高度的充血情况,又被称为“红鼻病”。随着病程的发展,鼻腔粘膜溃烂和坏死,鼻翼部和鼻镜部也有坏死情况。病牛鼻腔被鼻液所阻塞,导致病牛出现呼吸困难和张口呼吸。有时偶见有咳嗽声,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结膜炎、流产以及乳腺炎等症状,较牛还会发生脑炎症状。该病还会表现为生殖器型,主要病变在阴户和阴道内有肿胀和脓疱,公牛出现包皮炎,还可见于阴茎水肿。结膜型表现为角膜和结膜炎。流产型主见于母牛的流产。脑炎型表现为神经症状,病牛共济失调、脚弓反张等。
该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提升免疫力可以减少发病牛的死亡率。病牛康复后可以获得终生免疫。该病的预防需要通过疫苗接种,犊牛在6月龄时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后的2周会产生免疫力。犊牛在哺乳期能获得2~4月免疫力。在日常的饲养工作中,要加强卫生管理,加强消毒管理。
2.4 流行热
流行热主要是在蚊虫等流行的季节,通过呼吸道感染牛。牛在发病后表现为呼吸加深、频率加快,常可以达到50~80次/min。发病严重的病牛呼吸次数还会继续增加。病牛还会表现出流泪,同时蹄部的运动也会变的无意思。该病发病后时间短,高热明显,通常在4~12h内均会出现不断发热,有的病牛还会出现便血和在背部出现气肿。牛在发生该病后,可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阿司匹林,以达到解热镇痛的作用。对于发病严重的牛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由于蚊虫叮咬能传播该病,因此,对该病的预防需要做好环境卫生作用,定期对清理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和粪便等。在养殖中还要注重该病的预防工作,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如果需要紧急预防,可以通过注射高免血清的方式。
2.5 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是丝状支原体亚种。该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急性病牛表现出典型症状,具体为体温升高至40~42 ℃,表现为高热稽留,病牛还表现为咳嗽和呼吸加快。严重病牛表现为鼻孔的张开以及呼吸的极度困难。病牛多表现出腹式呼吸,胸部有疼痛感。有的病牛还可见流出浆液性或者粘脓性的鼻液。可视粘膜出现发绀。有的病牛出现胸下部出现水肿,食欲完全丧失,尿量严重减少,且会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病牛出现眼睛无神、呼吸困难,最后出现窒息和死亡等。慢性型的病牛多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表现为体质消瘦和间或性干咳等。
该病可应用药物进行治疗,通常用于治疗的药物有卡那霉素和红霉素等,也可以使用泰乐菌素。但在治疗该病时不可以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这样会增加牛肺部的压力。会加重病牛的病情。严重时会使得病牛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而死亡。对脱水的病牛采用口服补液盐,应用剂量为3g/kg体重,在其中加入500 mL的水后给病牛灌服。
结束语:在牛养殖中,高热症状的疫病是需严格控制的一类疫病,其发病后会对养殖场造成严重的损失。只有通过对这些疾病症状的了解,并掌握该诶疾病的防治措施,才能更好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厉建东. 牛高热症状疫病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治[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02):42-43.
[2]薛家成. 浅析牛高热症状疫病的发病特征、原因及防治措施[J]. 中国畜禽种业,2020,16(05):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