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热症状疫病在牛养殖中的诊断和防治
麦提图尔迪·阿卜杜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麦提图尔迪·阿卜杜拉,. 试析高热症状疫病在牛养殖中的诊断和防治[J]. 当代畜牧兽医,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058.
摘要: 在牛养殖中,常见牛群出现高热症状,该疾病具有流行广、传染快的特点,需要养殖者对高热症状疫病有清晰的认识,做好预防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症下药,降低病患带来的养殖损失。文章分析牛高热症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特点,提出具体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热症状;疫病;牛养殖;诊断;防治
DOI:10.12721/ccn.2023.157058
基金资助:

引言:牛养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饲养不科学、防疫不到位等,导致牛在养殖过程中患有高热症状疫病。而牛热病的类型较多,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致使牛死亡,降低养殖效益。所以,需要养殖户格外注意,分析疫病发生的症状及原因,找准诊断方法,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疫病恶化和传播,促进养牛业持续发展。

一、牛高热症状疫病介绍

(一)发病症状

所谓高热症状疫病,指的是牛群体温显著提高,牛体出现发热现象。与牛体温度的波动状况相结合,基本可以确诊高热症发病倾向。养殖牛群时,高热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旦发病会快速传染。当发现疑似高热症病例后,应及时展开全面、系统的隔离治疗,如若不然,将会导致整圈牛发生感染。要想充分做好该病的鉴别工作,提高诊断正确性,防止该病传染给其他健康牛,需要了解该病临床表现的各种情况、感染的一般类型等,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诊误治率。通常来讲,本病有以下几种症状。一是突然发病,牛体的温度超过40℃,多日、持续不退热,伴有严重呼吸道方面的炎症。确定高热症时,需配合体温测量法来开展确诊工作。应对各个日龄牛的常规体温加以了解,一般成牛的体温是38.5~39.5℃,育成牛的体温是38~39℃,牛犊的体温是38~39.5℃。二是高热症牛群会存在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体质虚弱、活动量降低等现象,部分严重者会发生运动失衡、肌肉震颤的问题[1]

(二)传播特点

牛类动物具有较大的体型,在养殖牛群时,由于牛体自身免疫力降低,传染流行性疾病,容易造成各类疾病。从牛群暴发高热症的原因来看,第一,感染病毒、细菌而导致高热症。病毒、细菌主要存在于牛的生存环境,若环境恶劣引起病毒、细菌滋生,容易降低牛群身体免疫力,则抵抗病毒的能力便会大大降低。因此,牛感染病毒、细菌及寄生虫后,受其影响将患上传染性高热疾病。第二,管理牛场、日常饲养方式不够完善。尤其是中小型牛场,将疫苗、药物注射到牛体时,不按正常剂量注射,偷工减料或采用廉价药代替正规药;使用饲料的过程中,饲料配比缺乏合理性,或是饲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牛长期食用这类饲料而缺少营养,同时影响牛群身体免疫力,导致传染疾病暴发。传染性高热疾病的致死性极高,同时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的速度较快,并具有较高发病率,类似于牛流感、牛链球菌病及牛腹泻等。此种疾病出现后,会给养殖业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使经济收入大幅降低[2]

二、牛高热症状疫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一)科学饲养

加强饲料营养管理有助于降低病毒性腹泻的发生率。首先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不得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其次要注意保持饲料营养的均衡、全面,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以增强牛群的抵抗力,提高生长速度。最后科学控制饲喂时间和饲喂量,减少饲料应激反应。

(二)加强管理

首先,管理好牛舍环境。借助通风设备降温、除湿、通风,构建适宜牛群生存的环境,降低不良环境给牛群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想让环境得到充分改善,应在牛舍附近种植绿树。

其次,开展驱虫工作。作为一种经常出现的疾病,牛流行热一般由蚊虫叮咬引发。由此可以得出,应将牛舍灭虫工作充分做好,每周都需要灭虫一至两次,处于蚊虫繁殖高峰阶段,应适当增加灭虫的次数;对于牛体表的蚊虫也应及时清理,从而使牛群健康得到充分保证。

最后,开展清洁、消毒工作。每日在牛舍进行清洁、消毒等工作,让致病菌对健康牛群产生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特别是在发现病牛时,应彻底进行饲养用具及牛舍的消毒。

(三)免疫接种及病牛隔离

注射疫苗能够对疫病进行预防,如血清的注射能够让牛流行热得到遏制。不过接种疫苗,需要按科学免疫接种的程序实施。且牛高热症状疫病具有极强传染性,要想防止健康牛群遭受疫病感染,应隔离和观察病牛,避免其接触健康牛群。

(四)对症治疗

治疗患有蓝舌病且已经出现高热症状的病牛时,应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先用消毒液重点清除牛的口、鼻、蹄等身体部位的残留液体,抑制病牛身上的病毒再度扩散。倘若病牛死亡,需要及时处理尸体,并且对牛棚、牛栏等场所和器具一一消毒,避免病毒传染其他健康的牛。另外,蚊虫叮咬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预防过程中,也要做好养殖场内日常驱虫工作,从根本上杜绝蓝舌病病毒源的产生和传播。

在预防和治疗牛感染传染性鼻气管炎期间,应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比如,在西药治疗期间,要多喂水,且保证病牛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饲喂一些营养丰富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减少病牛消化系统的压力。可用金刚烷胺盐酸盐,按照每天两次口服0.6g,或者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和25%葡萄糖溶液100mL的混合溶液进行治疗。要想在强化补液的同时,又能避免继发性感染的情况,可以使用300万IU青霉素按每天1次连续肌肉注射3d,在病牛的饲料中添加98%盐酸吗啉胍粉剂按1g/kg混饲,使用1周左右。对于病牛还可采取中药治疗的方法,取甘草、柴胡、黄芩、牛蒡子与玄参各30g,搭配桔梗、黄连、薄荷各20g,加升麻和马勃各18g,将这些中药加水1500mL混合一起煎煮至500mL,按每天2次进行口服,可起到解毒消肿、泻卫透热的效用。在用药时,也要根据病牛的患病程度来调整药量:对于轻微症状的病牛,可减少药量;对病情加重的牛,应适当增加药量。

在治疗牛流行热病阶段,可用适量的阿莫西林搭配菌毒康粉加入饲料中,用以解热清毒。养殖人员要注意,在这期间,要饲喂品质优良的草料,尽量减少饲喂精饲料,以免增加消化负担。可在病牛身下垫草,帮助病牛平均每隔2~3h翻身1次,防止病牛出现褥疮;对于已形成褥疮的病牛,使用抗生素和强心剂治疗,避免继发感染成脓性细菌。在治疗症状较为严重的病牛时,应注射双路芬酸钠,并搭配使用呋塞米及克林霉素等辅助药物进行有效治疗[4]。还要注意,对于不同类型的牛流行热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控制方法。通过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0mg来缓解症状。若病牛呼吸道出现不适,可以使用30%安乃近30mL注射液,搭配用300~400万IU的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注射,降低病牛的体温,增强病牛的抵抗力,维持心脏功能,防止细菌的继发性感染。通常每天注射1~2次,视牛发病症状程度来定,连续注射2~3d即可痊愈。如果牛的病情较为严重,需要使用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对其注射。

结论:在牛养殖期间,受防疫不当、饲养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牛患高热症状疫病的几率较大,对牛的健康成长构成极大威胁。而引起该疫病的原因比较多,由于患病程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所差别。要求养殖户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认真诊断病情,针对患病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提高综合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锁佩玲.高热症状疫病在牛养殖中的诊断和防治[J].现代农机,2022,(05):110-112.

[2]覃利柱.高热症状疫病在牛养殖中的鉴别和防治[J].农家参谋,2021,(04):169-17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