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飞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在速度、运行方式,还是安全系数上都是优于传统的火车、汽车的。也就是说飞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是比较小的,但是一旦发生故障问题,危险性非常大,引发的后果也更加严重,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所以,进行飞机维修十分关键,一方面能够通过维修检测,及时发现飞机中存在的异常或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维修来提高飞机运行的安全性。那么,在飞机维修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人为因素,只有维修人员做到技术能力与细心认真,才能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因此,对飞机维修中的人为因素展开全面分析十分必要。
一、飞机维修过程中的主要人为因素
(一)技能因素
技能是维修技术人员必备的要素之一,技能方面的差异决定了飞机维修质量与水平。我国当前飞机维修整体技术处于中等水平,所以相关的维修技术人员自身技能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技能方面体现的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疏忽型,出行这种情况的通常是由于维修人员对飞机存在的故障问题分析不到位所致,在维修过程中选择的技术与技术实施模式不恰当,进而影响了飞机维修的效果。其次,处置错误型,主要是因为维修人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缺乏经验,由于个人原因没有按照准确的维修方案执行,进而导致维修结果无法达到预期。
(二)知识因素
对于一个民航设备的新故障或不熟悉故障,维修人员不能参考其他的类似项目经验,导致其不能很好,甚至完全不能处理该故障。对这个问题来说,可以采取“目标积累”的方式予以处理,在分析维修目标的基础上,对知识结构进行处理。当前,我国大部分飞机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都有所欠缺,一方面是因为给我国对于专业知识培训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开展的知识传授方式存在一定问题。而且随着飞机类型与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其涉及的知识内容也更加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应不断增加维修人员的知识储备量。
(三)法规因素
法规方面的人为因素是指人们在执行一项熟悉的维修项目时,容易受到维修检查单上的法规或者是记载于其思维中的法规控制,这样就会造成其自身思想受到限制。而在法规方面也涉及到疏忽型与处置错误型两方面,前者是指没有结合维修检测单上的内容,按照相应要求进行维修;后者则是没有结合维修方案与实际情况进行维修,维修人员以自我为中心,采用自我方式进行改动,从而导致维修效果达不到相应标准。
二、人为因素导致出现差错的原因
(一)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规章制度是我们的准则,在飞机维修实际过程中有部分人员没按要求去做,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值班过程中检查漏项、漏检,给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隐患。飞机维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首先应将飞机拖运到维修厂,在拖运的过程中,很可能发生磨损、碰撞等问题。当出现问题时,应针对责任问题进行明确划分,此时就需要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落实。
(二)专业素质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飞机维修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都不能满足实际维修需要,不能准确诊断飞机故障,飞机维修质量得不到保障,甚至还会延误飞机正常飞行。虽然我国大多数维修单位都会定期对相应技术人员展开培训学习,但是这种模式过于形式化,对于维修技术人员而言,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效果并不显著。一方面是由于维修企业单位自身的不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培训的模式、思维以及规划内容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难以达到增强维修技术人员专业素质的目的。
(三)思想状态问题
人的思想决定着人的行为,员工的思想状况不稳定就会影响到安全生产,便会产生“哈罗效应”,这是一种以点盖面的思想方法,即将事物的某一种特性作为基本依据,却忽视了事物的其他特性,无法对事物做出全面的评价;而另一种则是“投射归因”,通俗的讲,就是将自我的品质作为衡量其它事物的标准,在飞机维修中就是指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他们会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对工作内容进行评判,对于维修标准进行界定,同时自认为具有权威性与客观性。
三、预防人为差错的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用人方面,维修管理人员也应该秉承着客观积极的思维模式,在管理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维修人员的真实心理状态,将人作为主体,实现特质性管理,尽量满足大部分维修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并且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标准,发现每个维修人员的优点,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
(二)树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首先,加强维修管理,细化管理程序。“工程管理手册”、“质量保证手册”、“管理程序”是航空维修单位和个人进行正常生产活动的依据,是规范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准则。其次,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充分融入维修人员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状态,强化对细节层面的把控。最后,提高对有效信息的利用率,通过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增强维修过程中的交流,从而达到维修目标。
(三)提高工作者整体素质
提高工作者素质是预防人为因素对于飞机维修影响的关键内容。结合当前的形式来看,可以通过增设高校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在岗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工作者整体素质。尤其在培训上,应当注重内容的落实,企业应当提高对技术人员培训的重视程度,定期对飞机更新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讲解,同时为员工提供素质能力交流平台,促进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人为因素对于飞机维修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必须引起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视,结合飞机维修中的实际情况,对人为因素展开全面分析。并通过多种人为因素可能引发问题的诱因研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而优化飞机维修的质量,提升我国飞机维修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嫣菲,宁小波,刘学亮.“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6):10-12.
[2]张栋善,任鑫欣.飞机维修计划和机务维修中人为因素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2):61.
[3]柴晓岭,王有远,张金晶,徐长斌,彭恢挺,李萌,汪婷婷.基于Reason模型的飞机维修人为差错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6):98-99+143.
[4]武耀罡,徐建新,马超,郝锐.基于改进HFACS的飞机维护维修人为因素分析[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8,36(0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