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国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生猪养殖数量持续增加,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之下,疫病传染呈现出高发态势,同时某些疫病较为复杂,不易治疗且危害极大。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肺疫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发生概率较高的病症,两者容易相继出现,表现为病猪体温逐渐上升,贫血、腹泻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许多生猪养殖场采取疫苗接种的方式加以解决,但因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导致两者经常同时出现,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养殖单位要掌握疫病发生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防止疫情不断扩散。
1临床症状
生猪患病初期具体表现为精神不佳,体温居高不下,进食量逐步减少直至采食停止。患病3-4d之后病情加重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坐地呼吸的情况。某些病猪会出现干咳的情况,部分病猪鼻腔内流出粘稠液体。视黏膜苍白伴随黄染现象,表面皮肤出现发绀。病猪排泄异常,便秘、腹泻轮流出现,其中存在部分肠粘膜以及血块,肛门被排泄物感染,尿液大多呈现黄色或赤黄色,病猪无法行走,身体不断摇晃,病情严重者只能保持卧姿,肌肉小幅度震动。如果病情长时间没有得到缓解病猪会因此而死亡,口腔和鼻腔会有大量分泌物排除。
2病理学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解剖,观察内脏变化情况,耳朵、鼻子等部分由出血点存在,出血点形成的血块呈现淡粉色,血液凝聚能力下降,难以凝结。另外大部分病死猪喉咙部分出现血性溃疡病灶症状,心包积液中含有纤维素性蛋白物,硬度较低,肺脏内部有淤血堆积。肺部组织已经病变,对病猪肝部组织进行检测发现处于非健康状态,肺部组织间距增大同时渗出黄色胶状物质,切割之后发现切面纹路与大理石纹路相似。对病猪排泄物进行化学检测分析,其中遍布粒径不一的坏死结节,小如米粒大如黄豆,而且各个坏死结节表面附着由有内向外渗出的黄色纤维物质,胸膜和隔膜两者过度相连。大部分病死猪气管以及支气管当中遍布与泡沫相似的液体,胸腔内部积累大量液体,肝脏淤血严重出现肿胀,表面颜色加深呈现暗红色,另外肝脏组织周围组织坏死,硬度较低,脾脏变大,边缘并不规整,肾脏外表以黄色为主,肾包膜下方密布出血点。胃底黏膜中存在的出血点大小不一,结肠表面不仅生成黏性物质同时另有组织红肿,出血严重。当黏膜坏死到某种程度之后会自动从组织中脱离。肠组织表面附着黄色纤维物质以及由于蛋白质为主构成的微膜,出现溃疡病灶的情况,肠道内堆积的物质过于稀疏,存在大量黏性液体,颜色较深。膀胱内有出血点存在,无论是呼吸系统淋巴结还是消化系统淋巴结均呈现肿胀,切割之后发现内部水分充足颜色苍白。
3实验室诊断
采集患病猪的新鲜脏器组织将其粉碎后,划线接种到普通营养琼脂平板、血液琼脂平板上,放置在生化培养箱内,持续培养24 h,在普通琼脂平板和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灰白色半透明边缘,整齐湿润光滑的致病菌,菌落菌落大小呈米粒状,外观露珠状。血液琼脂平板上不存在溶血现象,小心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染色的短棒杆菌两端着色。采集患病猪的新鲜血液滴加到在玻片上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静置一段时间后,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能发现大多数红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边缘不整齐,有的呈锯齿状,有的呈星芒状。调整焦距能发现在细胞中附着大量虫体,有的虫体游离在血浆,有的来回游走翻滚。将制成的血液涂片选择使用姬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发现红细胞周围的遮光性较强,并且能看到荧光的虫体。结合上述诊断,结果可以判定病料中存在附红细胞体和沙门氏菌。
4防治措施
一旦生猪被确认患有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肺疫,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不在同一区域养殖病猪与健康猪群。同时病猪所用饲料与健康猪所用饲料同样要分开处理,向病猪食用饲料中加入浓度适量的氟苯尼考可溶性粉剂和强力霉素可溶性粉剂,控制药物和饲料之间用量比例,持续用药5-7d。如果病猪病情发展迅速,病情较为严重,可将速溶电解多维和水混合在一起作为病猪日常用水,持续使用5d。另外考虑到病猪肌肉抽搐严重,因此可通过注射泰能注射液的方式缓解这种情况,药物中主要成分是泰乐菌素,同时注射天宝红贝,贝尼尔在药物中占比较高,两者用量主要取决于病情发展和病猪重量,1次/d,3d为一疗程。因患病之后病猪体温居高不下,故而可注射氨基比林或地塞米松,以此降低病猪体温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病猪受到的痛苦,降低死亡率。采取上述方式进行防治能够缓解病情,可避免出现确诊病例增加的情况,同时病猪死亡率也会因此下降,减少经济损失。持续用药一周以后病猪身体状态会有明显改善,治愈率较高。为防止这类病症在生猪群体中大规模传播,养殖单位应秉持自繁自育的原则,对现有养殖模式进行改进,健全管理体系,不得随意从外地购买幼猪,针对新采购的生猪进行检查,确认生猪处于健康状态之后才能放入原有猪群进行统一养殖。定期清理养殖环境,扑杀各类吸血虫,防止因吸血虫导致病情加重,避免大范围传播。加强养殖管理,减少应激刺激。
5结束语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肺疫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病症,传播力强致死率高,而且两者容易相继出现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为防止该病症在生猪群体中出现,可从上述内容入手加强方法规避混合感染,实施自繁自育,不同外地采购幼猪,从专业养殖厂手中购买生猪,同时加强检查力度,以免病猪与健康猪混合。除此之外加强对生猪养殖的管理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有效方式,健全养殖管理方案,控制疾病传播途径,针对生猪群体落实保护措施,进一步降低疾病出现概率。
参考文献
[1]于普密.猪肺疫与猪附红细胞病继发感染的治疗[J].兽医导刊,2020(11):1.
[2]孙召福,管坤,刘家斌.猪肺疫与猪附红细胞病继发感染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9):2.
[3]陈福星,张磊.猪附红细胞体和猪肺疫混合感染的诊疗[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000(003):103-103.